作者文章归档:魏武挥

专业扯淡型人士 基本围绕TMT扯淡

Blog Blogger BSP 哪一个过时了?(中)


  好的,我们现在来看看BSP(博客托管服务商)有没有过时。

  BSP是一种商业网站,商业的东西会不会过时,就要看它有没有收入能力。比如有人反复鼓吹报纸是过时的,但我总看到不断的有资本投入到这个行当里,不晓得它怎么个过时法。

  收入方面,对于商业网站而言,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投资,或者VC.我们必须看到一点,纯BSP已经基本丧失了对VC勾引的能力。换句话说,一个只提供博客服务的网站,在未来前景堪忧。至少在中国,产生象SixApart自身能造血(也就是大面积的收费用户)的网站模式,非常不乐观。一旦自身无法造血,又无法吸引到投资,的确可以说:过时了。

  ...

Read more

Blog Blogger BSP 哪一个过时了?(上)


       蚂蚁网的创始人麦田新写了一篇日志,题目为《博客已经过时了》。一贯的,这是一篇充满理论色彩的文章。而有趣的是,这个问题从上周起一直在我脑海中盘旋,只是因为牙疼,没有去细细地考虑和撰写(我的读者们应该发现,我几乎有一两周的时间没有认真写过还算值得一看的日志)。

      这里在讨论麦田的这个话题之前,有必要先澄清几个名词。方兴东和王俊秀将发明了“博客”这个词,对这种网页形态的推广是有功的,但同样也有弊端。弊端就在于下面的这句话:

 ...

Read more

下流社会


  读书:<下流社会>

  书名中的下流,并非我们日常理解的那种“堕落”、“肮脏”,作者三浦展其实是在给我们揭示日本社会中的一个新的阶层,我觉得,要理解的话,可能用“中间阶层的中下层”比较贴切。

  作者是日本著名的社会观察家和消费文化研究者。在他看来,下流社会的总体特征就是缺少一种生活的意欲。欲望低下且能力也低下。某种角度讲,这两者相辅相成。

  作者哀叹的,其实是一种“中产阶级”的消逝,用西式的对照,就是“美国梦”的破碎。这本书用了很详...

Read more

新豆瓣的启迪


  新豆瓣的启迪

  昨天我用了“点评类”网站和“sns类”网站这样两种固有的名词来定义新豆瓣,其实是有问题的。事实上,豆瓣已经无法归类。如果硬要加上几个字的话,那就叫“用户类”网站好了。

  豆瓣拥有一个访问量不算太低的九点频道,其实是个内容型的分支。这个内容型分支是全网的,也就是网上的任何一篇文章(应该是以blog日志为主的)都有可能成为豆瓣九点中的一篇。但显然,九点不是豆瓣的主体(从命名上就可以看出来,什么一套二套,杨勃落在这上面的注意力并不重)。

  杨勃在这里耍了一个花招,事实上,在九点里...

Read more

新媒体整合营销之六:意识占有率 影响范围 影响力


   影响力和影响范围是两回事。很有影响范围的事物未必有影响力,当然,有影响力的事物也未必很有影响范围。比如说,我从来不认为芙蓉姐姐有什么影响力可言,但我想哈雷机车在那帮玩摩托的嬉皮士眼里那就是圣杯一样的东西。

  品牌的终极目标是说服受众成为他们的消费者,如果这一点做不到,搞得路人皆知也没什么意思,毕竟不是选秀。故而,影响范围很广,是品牌的手段,并非他们的目的。和人一样,有影响力的品牌,就是有说服力的品牌,并不一定等于是知名的品牌,这一点,在一些利基产品上,特别明显。

  大多数营销手段最后的结果都是扩大了影响范围,虽然它们很想达到有影响力的效果。不过,本着“...

Read more

新媒体整合营销之五:别人的话 我的话


新媒体整合营销之五:别人的话 我的话
  很早以前,就有人证明了,一个事物(观念、品牌、事件、符号等)传播的效果,并不由大众传播独自决定。

  1955年,Elihu Katz和Paul F. Lazasfeld在他们的研究成果《个人的影响:大众传播流中人民的作用》中详细地研究了20世纪初库利就提到的“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s)。研究表明,

受众很有可能在对大众传媒的讯息的解释过程中,以及根据讯息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受到和他人之间存在的社会关系的影响…在信息流两级流动的第二个过程中,一个人的家庭和同...

Read more

新媒体整合营销之四:广告的困局


  新媒体整合营销之四:广告的困局

   英国人GillianDoyle写下了如是精辟的一段话:

  随着观众的减少,广告商不得不(在主流频道上以通货膨胀的价格)购买更多的广告时段去吸引它们所需数量的观众。这一现实情况解释了激烈的竞争导致高广告成本的悖论(《理解传媒经济学》,p.54)

  这段话非常一针见血,品牌们面对广告的无奈被描述得淋漓尽致。

  科学技术的日渐昌明,带来这样一个事实:媒体越来越多了。这个世界不仅有数目繁多的电视台、广播节目、报刊杂志、直邮彩页,还有为数众多的网站,以及基于液晶技术上的各式新型广告牌。这些广告牌从大街上直入电梯、楼宇,乃至卫生...

Read more

新媒体整合营销之三:整合营销传播


  DonSchultz,美国西北大学麦迪尔新闻学院教授,有“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先驱”和“20世纪全球对营销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的美誉。整合营销传播(IMC)这个概念,就是他和他的夫人HeidiSchultz一起推出的。两夫妇还分别是Agora国际咨询公司的总裁和副总裁。(图中Schultz博士演绎的是他的未来IMC模型,摄于2005年,版权所有: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教授KaraChan博士)

  搞市场营销,从系统训练角度而言,大致有两个路径(approach):经管流派和传播流派。前者通常是MBA或EMBA式教学,后者则属于社会...

Read more

新媒体整合营销之二:市场营销


  谈新媒体整合营销,恐怕还得从源头讲起:什么是市场营销。

  比较流行和得到认可的是来自AMA(美国市场营销协会)的一个定义:

  计划和实施对观念、产品和服务的形象建立、定价、促销和分销策略的过程以实现满足个体和组织目标的交换。

  这话有点拗口,不过前面数十个字相对而言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个字:交换。市场营销的核心就在于“交换”,它的本义就是让消费者觉得“交换”(货币和产品服务)是顺理成章理所应当的事情。

  为了让这个交换能够完成,市场营销就需要完成另外一个交换:注意力或意识占有率(这个词相当重要,在后文我会...

Read more

新媒体整合营销之一:序章


  WhyNewMedia这个系列,按照我的规划,分为三个部分:启示录、整合营销以及新媒体和社会。启示录主要围绕新媒体版图展开,更多的侧重于介绍一些新媒体形式。当然,在叙述中,或多或少会带出一点营销方面的东西。而新媒体和社会,则会侧重于新媒体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务虚的多一些,我个人也希望理论性能强一些。而这三部曲中间的部分,新媒体整合营销,则完全是操作性的东西,也相当务实:如何利用新媒体赚钱?

  前文提到过,新媒体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碎片化,碎片化的微内容。零零碎碎的东西,是谈不上影响力的。而营销,则非常强调影响(influence)。因此,新媒体营销,就是新媒体的整合营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