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蔡剑

北京大学企业绩效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创办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曾获美国南加州大学博士和两个硕士,清华大学学士,完成哈佛商学院高层教育培训项目。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讲授EMBA和MBA的价值创新、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和企业绩效管理等课程。曾负责与商务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甲骨文、中央电视台的合作研究项目,担任正大集团和国美电器等企业的高级顾问。曾任清华大学学生代表大会主席,回国前在美国硅谷SUN集团负责研发Java企业版等核心互联网标准,作为六名博士之一获选集团未来领袖培养计划。发表多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论文,出版五部专著。

同事发的帖子2:台湾校长对中国教育的讲演


学生要吃烧鸡,我说可以,如果他说要吃肯德鸡,我要揍他,他说吃面包夹豆腐乳,可以,他说吃汉堡却不可以。你可以吃碉堡,但不能吃 “汉堡。这就是中国的民族精神教育! 

外国只是机器、枪炮比我们强,吃的能与中国比吗?吃外国人的东西只是种怪心态,可卑啊!我们学校的英文教学是全台湾最好的。我从美国请来两名老师,专门教我的学生学说外语。 

我有一个留美班,他们一定是要留美的。但是他们所学的教材第一页上都印着我的话: 

中国人学英文是我们的国耻行为,学英文是中国最可悲的行为,但我们不能不学,因为别人超过了我们,敌人枪炮、科学压过了我们。...

Read more

创新人才的内耗可以休矣


最近在作研究的时候搜索到一个关于国内网站高层的争论的文章,很巧是从美国的角度去讲解马云和周的矛盾激化到不可调节的程度:
 
China Wars: Zhou fights back, says Alibaba’s Ma is desperate
 
 
一位叫Hill的读者评论说: “Totally agree with the guy above. Both Ma a...

Read more

信息系统专业的思考,和叶强教授的对话


Jian 说:
你觉得国内这种趋势合理吗?如果参考美国的期刊
Ye qiang 说:
美国主要是看论文,但是MIS领域的A类期刊太少,各个学校标准又很高,导致很尴尬的局面,这次ICIS的会上每个涉及这个问题的会场都爆满
Jian 说:
哦,有什么新的动向? 好像整个MIS专业现在都有在商学院存在尴尬的问题
Ye qiang 说:
现在IS领域有一点迷茫,到底怎么发展,到底怎么评价
Ye qiang 说:
辩论很激烈
Jian 说:
我觉得国内的问题更多,因为很多管理科学的专业很强
Jian 说:
现在国内各个高校如果采用美国的标准更是裹足不前,限制了MIS的发展了.
Ye qian...

Read more

哈佛十日谈-尾声


 

尾声

 

        在最后一天,这些教授学员在哈佛老师的引导下,讨论更多地是关于参与式教学在东方学校的可行性。在讨论到两周培训的收获的时候,大家开始活跃起来。的确,在这样的氛围里面,这群特殊的学生,感受到了不同的教育风格。让我略微感觉惊奇的是,来自香港和台湾的几位院长从头到尾听完了这次培训,其实真正将这种不同的教育风格带入到亚洲商学院的应该是他们。大家有人提到学到了授课技巧,有的提到了理解了案例教学的优点,但更多的教授们表示要能够充分发挥这种参与教学的优势,需要整个系统的...

Read more

哈佛十日谈-9,10


第九日

 

承认不足才能进步,抛弃专业才能和谐

 

上午先是讨论了三星公司的案例,这也是我第一次系统地去研究三星公司的成功。三星的成功依靠企业能够有胆识坚持自己的洞见并几年亏损的情况下要紧牙关挺过去,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而且是智慧。日本公司和韩国公司很多都显示出来有很强的牺牲精神和拼命三郎精神,这种文化在中国企业里是比较少见的。我们更多地是看到企业中的“牛人”不能相互团结,或者组成小帮派相互倾轧,或者另立山头。当然不能完全去批评个体,因为大环境让大家在个体相对理性的思路下做出整体非理性的决定。我们的企业要首先承认不足,才能够进步。

在哈佛学案例教学也让我...

Read more

哈佛十日谈-6,7,8


第六日

 

 

谜团初解

 

Paul今天引出了关于企业高管当商学院教授的讨论。在听课的教授中引起了不少反响。感觉很多中国和台湾的教授存在不解。在哈佛,大概有10%的教授是Professor of Management Practices. 因为他们是从工业界来的,而且可能没有博士学位。但是这些教授是全职参与教学工作。这些特殊经历的教授在哈佛工作并不容易,他们可能也会有学术上低人一等的感觉,但哈佛坚持的客观和实用主义给了每个教员贡献价值的机会。无论是专注研究的教授还是主攻教学的教授,毫无疑问,都是全球一流的。除了发表学术论文的标准可能不同外,评价体...

Read more

哈佛十日谈-4,5


第四日

 

企业 家教授,和教授企业家

 

大学并非有大楼,而在于有大师。哈佛商学院的楼不高,只有图书馆有些气势,但楼很多,都是有些巴洛克的装饰造型,但跟建筑数量差不多相当的教授却很多是大师级的人物。所谓大师,一类是你听说过,或者看过其文章的,但这种情况难免从众,人云亦云,另外一类是你见到本尊,长谈之后不由得承认其为大师。DeLong 教授的案例课让台下的七十多位教授震惊了。这位前摩根的Chief Development Officer Managing Director的课就是戏剧明星金凯利到了课堂。课堂上的案例是他自己亲自经历过的,他的表演把听...

Read more

哈佛十日谈-2,3


 

 

 

第二日

 

向幼儿学如何学习

 

上午Bowen教授的课程是关于学习方式的,先放了一段小孩子学走路的录像,让我想起了在家的两岁半的女儿。其实小孩子是天真活泼的。你能够想象,来自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的70多位管理专业的教授在一起讨论教学方法,他们的学习对象是屏幕上那个一周岁不到的小老外。正像这堂课所希望表达的:当我们带着太多的目的,受到太多的约束,而又有太多的思维定势的时候,我们的学习效率就会降低。商学院到底要交给经理人什么东西?我们首先需要信任我们的学生,而他们也要信任我们。其实哈佛商学院的理念不难理解,就是实...

Read more

哈佛十日谈-1


第一日

 

 

哈佛商学院第一印象

 

从波士顿DoubleTree旅馆的宽大套间搬出沉重的行李,上车五分钟就进入了哈佛商学院的校区。静静的查尔思河的对面,一群白色的窗框的红色的小楼,在草坪中安然矗立,冷冷的细雨中,让人不会觉得这就是世界上最具盛名而且最富有的学院。从外表上看,建筑的别致不如南加大,而又不如斯坦福和硅谷的太阳公司建筑大气,但是让人觉得特别整洁而亲切。服务人员的效率和态度是一流的,做事一丝不苟。当我们各组教师被领到自己房间门口的时候,行李已经先我们在门口放着。每个人的单间是EMBA学员用的,狭小但功能很全。家具比较旧但都重新粉刷过,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