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文武

读书,写作,如此而已。

萍乡巫文化与三星堆文明源流略述


 

萍乡的历史,可追溯到尧舜禹的时代。

 

萍乡原始土著,即三苗后裔。

 

杨岐山,最早的名称就是文山,又叫汶山。

 

萍乡特别奇怪的古代文化遗存,就是傩文化。为什么要说:傩文化是奇怪的历史文化遗存?因为傩文化,在本质上偏离甚至背离于两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的主流文化。无论是绝地天通时代的文化统一运动,还是秦王朝的文化统一运动,都是以无孔不入的权力作为推动力的。而江西萍乡上栗的傩文化,却在这两次最为强悍的文化统一运动中幸免于难。文化才是权力的真正支点,是权力最为深刻的根基。一切异端文化的存在,都是文化统一时代之后的奇怪幸存者。其奇怪之处...

Read more

四十而不惑:不要只让一种灵魂寄生于你的躯体(101-200)


 

101. 五零六零年代的人玩文学,产生了王小波、张炜、莫言、余华、毕飞宇、顾城、海子等著名作家和诗人。六七零年代的人玩互联网,产生了张朝阳、马云、马化腾、雷军、丁磊、王微、陈天桥等互联网大佬。八零九零年代的人玩网络小说和区块链,产生了我吃西红柿、天蚕土豆、唐家三少、陈榕、孙雨晨、杨林科、南瓜张、吴忌寒等名流。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他们自己的潮流。八十年代的人赶了六十年代的潮流,九十年代的人赶了七十年代的潮流,那就是一种悲剧。拒绝新生事物,或在面对新生事物的时候,不能快速学习和自我进化,最终都只能被潮流淹没。每一代人,都是站在旧世界的出口与新世界的入口。旧世界终将落幕。马斯克...

Read more

小说:《梧桐》——星星的孩子,或许是上天的恩赐(一)


《行者的迷宫》:张炜:“我小时候跟在外祖母身边,跑到林子里去玩,有点儿像童话和小说里经常写到的那种场景。《你在高原》里我反复提到的离我们家最近的那棵大李子树,全都是童年的真实记忆。那棵大李子树真是够大,我到现在都没发现有比它更大的——浓旺的大树冠好像一直笼罩了我的身心。……那棵大李子树就在我们房子旁边,出奇的大,记得比我们的房子高多了。我回忆起小时候的环境,马上就会想起它,代表了童年的全部烂漫、向往、迷茫和未知,总之一切都包容在那棵树里了。回忆中很难从它的形象的笼罩中解脱。一到春天它就会开满繁花,整个世界都是它的香味,无数的...

Read more

四十而不惑:不要只让一种灵魂寄生于你的躯体(1-100)


 

1.《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文史哲、片言只语、所思所感、书生书语、书虫书事,以《四十而不惑》为题,可写十年。以《五十而知天命》为题,可写十年。以《六十而耳顺》为题,可写十年。以《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题,可写十年。以《八十古来稀》为题,还可写十年。九十以后,不写了,奄奄一息,发呆、待死……

 

2. 读书的时候,我有一个习惯,就是看到好的句子,就用笔记本抄录下来,一则加深理解和记忆,一则取其精华。我对绝大多数...

Read more

兼论禅宗杨岐派一大核心传承与美国男女同厕问题


 

美国民主党倡行的男女同厕,近来招致不少议论,就连北大校友群等知识分子群体,也为此吵闹不休,有的长达一宿。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中华民族早就解决了。古人一直是男女同厕啊!甚至中外皆然。在厕所问题上男女分别,是后来才有的现象。民主党的问题,其实只是一种复古。

 

在佛教传统之中,女身即是前世罪孽的明证,对于女性的歧视,较为明显。但禅宗杨岐派,却偏偏有过一个著名的女禅师。一提到美国的男女同厕,我就联想到这个女禅师说过的一句粗话:“立地放尿”。

 

《嘉泰普灯录卷.第十一》:“琅琊永起禅师法嗣一人:...

Read more

文武几:重新阐释儒教:儒教之1234567


 

 

1.一贯

 

《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注解:

 

忠恕,分明是二,怎么会是一呢?曾子不懂装懂,对于老师并不理解?所谓贯,是贯通、贯穿、连接的意思,那意思就是一个比喻:如果将我的道,看作是一串珍珠,那么其中就会有一根贯穿始终的线条,这根线条,牵连着我全部的道,可视为中心思想。这段话所寓意的谜底,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

Read more

今日发布:文史哲片语20201018


 

 

1.会出错的才是人。照常运转的,那是机器,是程序、算法。故无须为一切错误而悔恨或畏惧。

2.武侠玄幻小说迷等对武力的狂热,实际是深植于人性的对真理的狂热。

3.鲁迅先生说:“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凶残到这地步。”所谓两脚羊,实际是形容其美味。我在楼顶养了七只狗,在不喂食的情况下,须多久全部饿死?最少一月。

4.书痴,是一种病。很严重。不可救药。入不敷出。捉襟见肘。寅吃卯粮。拆墙补墙。挖肉补疮。焦头烂额。苦不堪言。家里放不下。心里填不满。贪嗔痴。坑蒙拐骗抠。最终结果是被所有卖家封杀。

...

Read more

化功大法与降维打击:一切恶皆为善所成就


 

你苦学苦练

夜以继日、废寝忘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自以为当代高手

 

在丁春秋眼中

却不过是随时可供采摘的果实

不过是随时可供宰杀的牲畜

不过是随时可供猎杀的猎物

 

夺取你此前全部奋斗成果

只需一招

这就是

臭名昭著的化功大法(1

 

寒窗之下

悬梁刺股、发愤图强

十几年来所成就的

终不过是

他人的富贵与辉煌

 

这一种手段

超越了当时的你认知的极限

类似降维打击

 

世界是否善良

取决于你的认知

当有关恶毒的一切

超出了你的认知范围

不在你所涉认知维度之内

...

Read more

鸡冠山乡:萍实之乡(二)


 

 

1

 

在有关鸡冠山的传说之中,其中有一则,不同寻常,令人难以置信。说的是在鸡冠山本地,曾经长期保留有一本孔子注解的《诗经》,其中部分诗作,注明其起源地为鹿山,如《国风·周南·麟之趾》和《小雅•鹿鸣》。

 

《论语》之中多次谈及《诗经,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这也可以看作为对于《诗经》的一种注解。

 

我看,有可能世上确实存在这么一个《诗经》注...

Read more

鸡冠山乡:萍实之乡(一)


 

1

 

十八年前,我才二十多,在鸡冠山乡政府工办,常常与同事们一起,双肩各背两包炸药,双手各提三四瓶水,走路上山。一路汗水淋漓,一瓶水,是不够喝的。杨岐山一带多数山麓,属于鸡冠山乡的几个村。山麓诸多,路程很长,一个山坡又一个山坡,连绵无尽,累了,就放下炸药包,坐下歇息。那种五六点钟就起床,烈日下负重步行一整日,直到太阳快落山才决定下山的辛苦,是一般人所难以想象的。次日,必然是浑身酸痛,几乎无一处幸免,就像是晚上被几十人围殴一般。

 

我们的目的,是打击非法煤炭生产。将那些被开掘的煤炭井口,一个一个的给炸塌了,让他们挖不成煤炭。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