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石建勋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

地方政府控制房价为何不給力


331日,全国600多个城市共有50多个城市公布房价调控目标,近九成城市未按国八条规定的期限定调控目标。而50个城市的目标一经公布就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点:

一是控制目标为何变成上涨目标?除北京外,已公布的城市基本上都把房价涨幅与GDP挂钩,这预示着未来房价还是要涨,与老百姓希望房价降的期望差距甚远。

二是控制标准中为何缺失居民支付能力?今年1月公布的新国八条要求,2011年各城市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目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合理确定本地区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但已公布的城市基本上都未把房价与老百姓的购买力挂钩,令人遗憾。

...

Read more

小QFII短期难以影响A股


  A股市场的成熟难以简单依靠几百亿规模的小QFII来撬动。对小QFII来说,关键要适应A股投资取向并达到盈利目的。可见,本土化至少是小QFII的初期特点,A股不能指望小QFII来矫正投资理念,从而由蓝筹股借机受宠来带动股指上涨。

  央行3月25日发布的《2010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使小QFII再受关注。对看重资金推动的A股市场来说,多了新的资金加盟肯定被视作利好。可实际上,小QFII在短期内难以影响到A股走势,指望小QFII来促进A股市场成熟同样不易。

  据称,央行去年发布的《2009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对小QFII试点只字未提,而此次的表述中加入“深入...

Read more

“十二五”规划将使全球获益


石建勋《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0326 01 望海楼

 日前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描绘了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比较系统地阐明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全球战略”,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十二五”期间的经济增长目标以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为前提,将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虽然此次提出今后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低于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实际增速,但考虑到中国经济总量在不断增加,如果能够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平衡增长,无论对中国经济转型还是对世界经济的贡献,都具有非...

Read more

7%:彰显决心、信心和意志


石建勋《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0316 01 版望海楼)

为什么要把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定在年均增长7%

温家宝总理3月14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主动调低经济发展的速度,不仅表明决心和意志,而且是一个重大的举措。在今后五年以至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当长时期,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主线。

首先,7%的发展速度有利于减缓中国经济“超速”增长的惯性。我国已经连续七年把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设为8%左右,但事实上,这些年每年实际增速都超出预期目标,其中最高的2007年达到11.4%,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2008年也达到了9%。今后五年,中国经济上行压力...

Read more

中国崛起需要培育成熟的国民心态


      全文发表于《西安日报》2011228日,理论版

   任何大国的崛起,都不是在鲜花和掌声中成长起来的,更不是简单依靠金钱和财富的堆积,而是国家强盛与民生幸福,国民素质不断提高,大国的国民心态不断成熟的必然结果。

 和平崛起是中华民族几代人的梦想。时至今日,无论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还是从中国的实际经济影响力来看,中国的确在迅速崛起。日本内阁府2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4742亿美元,低于中国的58786亿美元。多位日本内阁大员首次承认,日本稳坐4...

Read more

中东局势动荡影响深远


    石建勋《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1年03月01日第01 版)原文标题为“中东动荡世界担忧

    1月下旬在埃及爆发的反政府运动,正以燎原之势向整个阿拉伯半岛与中东北非地区迅速蔓延。自从二次大战结束以来,世界上还从来没发生过规模如此之大、范围如此之广的政治风暴,不但改变了这些国家的政治生态,也将对整个中东地区乃至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将对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直接影响。近期世界金融市场动荡,国际油价连续大幅飙升,并达到两年多来的高点,不仅引起了广大投资者以及石油消费国的不安,也引起了人们对世界经济前景广泛担忧。

 ...

Read more

中国崛起需要宽容和淡定


  现在,国际社会都关注着中国发展的前景,纷纷预测、评论未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在赞誉声中,也不乏一些自相矛盾的批评甚至指责,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首先,要清醒认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一方面中国是正在崛起的大国,理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影响和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另一方面中国还不是强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全球第95位,与中等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明显差距。要中国承担超过其能力的国际责任是不现实的,不量力而行,最终将不可能善尽责任,既损害中国的利益,也损害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近20年来,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诸如反恐、维和、应对金融危机、防治...

Read more

对节后A股走势及热点问题看法


    2月11日(上周五)接受山东卫视“投资有理”栏目采访,就节后以及今年A股基本面、节后趋势及房地产调控、加息、美国两房债券对中国经济影响等热点问题回答了主持人和现场投资者的提问,具体内容详见以下视频链接:

       投资有理:采访石建勋

http://v.ku6.com/show/i0EQwh_bipIsB6UX.html

或:http://www.56.com/u37/v_NTgyOTM4Njc.html

Read more

中国需求不是大宗商品上涨主因


日前接受香港《大公报》记者采访,就国际大宗原材料上涨原因谈了自己看法,以下是记者报道:

   隨著中國這條東方巨龍的經濟起飛,對全球資源的胃口亦與日俱增。中國的能源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推動著澳洲、巴西與俄羅斯等國的經濟發展,在這一過程中,與之相伴的是一次次血淚談判,一宗宗海外收購……可以說,今天的中國打個噴嚏,全球商品市場與那些資源出口國,就算不發燒,也得流鼻水。然而,如果看得遠一點,在全球各國倡導利用新能源的大勢所趨下,中國對資源的嚴重依賴關係,將隨其經濟增長結構的改變而做出相應調整,儘管這個過程將會是漫長與痛苦的。

    &...

Read more

進口商品引發輸入型通脹


日前接受香港《大公报》记者采访,就国际大宗原材料上涨原因谈了自己看法,以下是记者报道:進口商品引發輸入型通脹

 

2011-1-30

     內地多名經濟專家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容易加大中國輸入型通脹壓力,為未來經濟發展帶來隱患。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經濟金融系教授石建勳表示:「從內地自身情況看,央行今年或再度加息兩至三次,加息後將對大宗商品價格產生抑制作用,同時人民幣升值趨勢的加強,也會促使國際大宗商品投資者抽調部分資金轉投人民幣。」

 &nb...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