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辉耀

现任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兼商会会长,2005委员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九三学社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经济组召集人,北京市政协顾问,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兼任多家国内外知名经管学院的客座教授。

人力资源可成未来合作重点 「双侨」作中加交流桥梁


 

【明报专讯】2012-3-2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博士昨天指出,加拿大和中国在经贸方面的合作较多,但两国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合作,应成为未来合作的重点。
 
  以「未来的移民政策︰加拿大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Future Immigration Policies: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Canada)为主题的第14届全国大都会研讨会(14th National Metropolis Conference)已在昨天上午揭开序幕。
 
  王辉耀博士专...

Read more

2011年外国在中国留学人数统计突破29万人


   来华留学事业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在中央统一部署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来华留学工作,坚持“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的工作方针,保障来华留学规模稳步扩大,学生结构不断优化,生源国别日益多元的良好发展态势。

 
  2011年,全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总数首次突破29万人,共有来自194个国家和地区的292,611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66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教学机构中学习。来华 来源:教...

Read more

留学冷热思考


  大海归”在就业市场极具竞争力,占据了职场金字塔的顶端,月薪在1万—3万元以上。“小海归”的竞争力则仅与国内应届毕业生类似。 刘必兰说,“小海归”无工作经验,他们的优势在于多了一样语言工具,但在专业水平上,只能说与国内同等学历的毕业生相当。相当多的用人单位也明白这一点,因此一般开出的起薪点也与应届毕业生相当。而“大海归”则比较抢手,许多用人单位反映“大海归”思路开阔、有国际视野,对单位的发展起到相当的推进作用。 业内人士多年观察发现,综合素质高的,出去了或者回来了...

Read more

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国际化政策 欢迎世界各地人才来华创新创业


  引才政策,优化人才服务,为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创新创业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扩大国际人才智力开放合作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中国正在成为全球优秀人才实现创新创业梦想的热土。从2001年到2010年的10年间,每年来中国工作或交流合作的外国专家有30万人次,许多是国际高水平学术机构或知名跨国企业、获得国际重要奖项、具有重要国际学术影响力的著名专家学者。这次“留交会”有100多位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乌克兰等国家和地区的外裔专家参加。 “留交会”开幕式结束后,专门举办了外裔专家座谈会。李源潮指出,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合作是推动世界科技进步...

Read more

美国通过一项吸引高学历移民的法案,加大吸引海外人才力度


     美国众议院两党11月29日以压倒性的389对15票,通过一项吸引高学历移民的法案,该案将在2015年完全取消职业移民的国家配额上限,并将亲属移民的全国配额上限由7%增至15%,同时取消中国出生的职业移民每年抵消“六四绿卡”的1,000个扣减名额。这项移民公平法案将使中印两国的高学历人才大大获益。

  此次共同合作显示,美国正在设法留住高学历高科技人才,与中国和印度展开一场人才争夺战。 提案人犹他州共和党议员查非斯(Jason Chaffetz)指出,该法案的通过令每一个人都能公平地获得等待签证的机会。参院民主党参议员舒默(Cha...

Read more

科技和教育领域应该对民营和国际开放


  各位嘉宾讲的非常好,从不同角度谈了人才和体制的话题,我们主题是人才创新和人才成长,为什么老生常谈?我们讲体制创新,人才创新,怎么样改变这个话题?这方面我做了一些研究,有很多体会,因为我在加拿大,在美国、在英国待过很长时间,很有感触。第一个我觉得如果我们的体制不创新,人才没法创新。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中国改革开放30年,原来在文革以后,中国也是什么都没有创新,经济更是如此,后来为什么经济搞活了?从四个经济特区到14个沿海城市,又从高新区到浦东,再到全国发展,这个经济模式起来了,但是主要的一条就是搞了合资的战略,也就是邓小平的招商引资。我们引进了外资,再把体制架进去,我们的经济体制活了,你看...

Read more

参与国际竞争 引领中国转型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人才建设滞后于国家发展,所以我国经济规模达到全球第二,核心竞争力却不是高新产业与知识经济,不是人才的创新与创意,而是廉价的劳动力与土地以及低端制造业。当今中国亟须新的转型,而人才战略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驱动力。从世界发展的潮流来看,全球化在经历了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之后,现在又开始进入第三阶段,即人才的全球化流动。

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制定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并突出拥有知识技术和资本的人才在生产要素的核心作用,以推动产业向创新经济转型升级。自中央的“千人计划”2...

Read more

世界正在瞩目中国的人才战略


   从世界发展的潮流来看,全球化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货物贸易的全球化流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第二阶段是资本的全球化流动,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资本流动国,中美两国在两个全球化的进程中各有优势。而现在全球化开始进入第三阶段,人才的全球化流动,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竞争。全球化的进程,也必然推动作为高级生产要素的人才形成世界市场,并带动形成知识、技术、资本的全球化流动这样一个规律。自金融危机之后,面对这样一个新的国际人才流动和竞争大趋势,中国所采取的新的人才政策,正在成为世界各国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尤其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制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确立人...

Read more

中国世界500强企业到底有多强


  在英国《金融时报》刚出炉的世界500强企业榜单当中,美国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依然稳居第一,但最大赢家却是中国,入榜企业从去年八家一跃增至25家,而且大部分原来入榜的中国企业排名也有所上升。其中,世界前十名的企业,中国占了三席,中石油还升到了第二位,将通用电气挤至第三位。数字似乎很让人欢喜,但在一年之间,中国企业真的可以变强到如此程度吗?

  一个全球性企业必须具备全球管理能力,创新意识,对市场的深入理解,以及全球的业务网络和持久的竞争力,并在全球竞争的行业价值链中能够获取收益。如果在全球一体化时代,所谓“全球500强企业”甚至无法在国际市场...

Read more

管理思想与实践:毅伟商学院文萃


  毅伟商学院是世界顶尖商学院之一,被美国《华尔街日报》和《商业周刊》评为美国本土以外最好的商学院。多年以来,毅伟一直拥有世界上第二大的以决策为导向、以现场研究为基础的企业案例库。毅伟商学院的名气正是建立在其致力于教学的案例研究方法之上。几十年来,毅伟案例风靡于全球100多个国家。而在编写有关亚洲案例方面,毅伟则是全球名列第一位的。

  毅伟商学院不仅在案例研究方面世界领先,毅伟商学院还具有很强的学术研究能力。本书很多研究文章就是选自毅伟编撰的商业期刊,也是许多优秀教授学者和专家的研究成果。这是第一次在中国推出的毅伟商业期刊选登的文章,也是第一次将这些文章翻译到中国来。

  我和毅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