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蔡运州

爱情观:宁缺毋滥
事业观:每天比别人多做一点点
交友观:喝少许的酒,交很多的朋友
目前的希望:一天完成两篇专栏文章,一篇职业日志。

拉萨暴力事件的背后 (针对中国政府要与达赖对话)


      拉萨暴力事件发生距离现在已经有很多天了。

      面对这个问题,国际上各个组织众说纷芸.有支持中国政府的,也有抵制中国政府的。当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根本利益,有时候,国家的领导者们和政客可以为了国家和某些个别特殊群体的利益昧着良心说谎的!

     可以说,如果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或者是某个特殊群体的利益而不惜破坏其他国家的安定,那么这个民族的行为是可耻的,是要被各国所唾弃的。

   &n...

Read more

农民们,不要再种地啦!


  很多人看到这个题目一定会说我无知,因为大家都提倡中国要以农为本.可是我想问那些反对我的人,你为什么不去从事农业生产?

  是的,从比较优势原理,也许你更擅长做学术或者其他的事情.可是我想问你一句,如果你个擅长种地的农民一年只收入了3000元钱,而做他不擅长的工作的可以收入9000元,你让他们怎么选择?

  选择高尚吗?如果你真的那么说,那我就要骂你了!好,你让农民选择奉献,那么我问你,如果他有一个正在上大学的孩子,你让他怎么办?不要你自己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让别人在那做傻子!

  的确,国家给了农业一些补助,可是仔细算一下,这点补助几乎全部耗费在化肥农药这些东西上面,这还不包...

Read more

信用卡是毒药


  对于社会来说,学生永远属于那些长不大的孩子。自控力差,抗诱惑力薄弱,责任感不强......只要一沾上信用卡,就很难控制住自己的购买欲望,刷卡的时候畅快淋漓,好象那时候花的钱不是自己的一样,等到月末还款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一切东西都要付出代价的,最后的结果是不得不面对着一笔笔的催款单而发愁!

  我用了一个成语来定义大学生使用信用卡:“饮鸠止渴”!

  也许是因为我们没钱,可是却急切的希望得到某件东西,所以我们申办了某个银行的信用卡。信用卡一到手,好象什么都解决了,可以划卡,也可以提取现钱,可谓是益处多多。只是大多数人在使用卡的时...

Read more

预约死亡


  题记--看过作家毕淑敏写的<<预约死亡>>以后,感觉我们大多数中国人的确都一直在回避死亡这个话题.其实,死亡一直都存在,而且随时都可能降临到你,或者我的身上......

  中国人,几乎没有人会主动提出关于死亡的话题,可能是因为怕不吉利.久而久之,一代影响着一代,大家落入了这个俗套.没有知道人死后会发生什么,因为去的人是不会回来告诉我们的,就算回来,也只是通过梦境罢了.

  我们不谈死亡,它就不来了吗?不,他会来,注定会来,所以我们对它要有一个比较充分的了解.

  不是说我们中国人不好,可是,在我们国家,太注重某些俗套,重视的是生命的长度,却往...

Read more

火车票涨价真的对我们大众没有影响吗?


  关于火车票涨价这个问题,不只一个经济学“大家”宣称这件事情不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多大影响,因为他们都坚信市场可以自动的调整到最佳平衡点。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要研究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这样一个问题,坐火车的乘客大都不是社会上的很富有的群体(当然个别人士除外)。经常坐火车的大都是学生,普通工人这一群体。他们的经济水平在中国应该属于中等偏下。

  再看那些给我们做出建议的人们,他们大都属于某一行业的“大家”。既然称得上“家”,那么他的收入一般都会很高,所以,火...

Read more

当今的社会,大众还能相信谁?


  在我们的周围,很多人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大都会取决于专家的导向。的确,称得上专家的人势必会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而在他发表言论的时候,大都会代表着这个领域的立场。

  所以,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有时候专家并不可信!

  当今社会,五花八门的学科到处都是,而中国的社会好象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专家。今天给你弄一个什么医学界的“泰斗”,明天给你整出个法学界的宗师......我就奇怪了,我们中国有这么多狠人物,它诺贝尔奖我们怎么就是拿不到。

  专家也好,泰斗也好,大众需要的是一个可以能代表大众立场的想法,而不是你在前面加了无数个耀眼的...

Read more

某些经济学的大"家",请你睁一下眼


  首先,我要澄清一点,我只是一个无名小辈,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不是专门指哪个人.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十分信奉市场经济可以给中国带来长远发展这一信条.

  好,回到正题.今天我要说的是在中国经济学领域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

  当前,很多经济学领域的大"家"们好象都喜欢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几个字,然后再剖析自己的观点.虽然只是短短的几个字,它的影响到底会有多大呢?"其他条件"真的就一点不会改变吗?而且这种"其他条件"对问题的本身影响究竟有多大呢?

  现在...

Read more

藏 在 杯 中 的 爱


   年轻时总会做一些傻事,认着死理。爱着不值得爱的人,却一往无前,直到头破血流,直到时间冲淡那滩殷红。但伤痕却留下了,记忆成殇。眼睁睁的看着他碎成记忆中永远不能忘记的裂帛。以此做了年轻的见证,譬如她的胃,是在失恋之初为了忘却而将自己整夜整夜的灌醉,直到胃部灼痛难忍而被送医治疗,医生的严厉警告才停止了疯狂糜烂的生活。
她以为的清醒会让她痛苦,其实那种心痛的感觉早已经没有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的感觉都淡了下去。她犹如涅磐重生,在这样的意识里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以健康的方式。如今早已不记得那人的模样,交往的点滴,那段失败的感情唯一存留的痕迹就是,每次碰生冷食物后胃部的灼痛...

Read more

今 生 无 法 到 达 你 的 此 岸


   

他和她不在一个城市,一个在深北方、一个在南方某城。他们大学相遇,擦出火花。爱的不管不顾、如胶似漆的时候毕业来临了。工作地点隔着大半个中国。面对艰辛的异地恋他们选择了坚持。离别时他说:“你是我一生在等的人,无论在哪里,我都会想你。”她说:“我也是。”两人依依不舍,泪雨纷飞。
来到各自的城市,起初他们频频联系,说不尽的情话,道不尽的相思,吐不尽的衷肠。有人说,时间是爱情最...

Read more

21世纪是否还有包青天一样的清官


  前几天,在家看了一部叫"包青天七侠五义"的连续剧。感觉其中的剧情非常精彩,特别是最后一段关于包青天因为亲侄子包勉私卖私盐而大义灭亲的故事。

  包勉说的有几句话我们大家可以来理解下,"世人苦读书是为了什么?功名!”。而且,包勉把他贪污的主要责任怪到了叔叔的身上,说什么如果他也不贪污以后就没有办法养活自己的母亲。这是一个多么荒唐的无稽之谈?

  我们现在的多少官员,大都抱着“不贪白不贪,贪了也贪”的想法。今天在台上,所有人都巴结自己,可以肆无忌惮的贪污。等到下台了,人走茶凉了,想贪也没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