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雪锋

CFA、CFP、金融学硕士,立志长期关注中国社会、经济变革过程,思考社会万象,见证中国的腾飞。

所谓“传闻”


  “传闻”----这两个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网络、杂志、电视甚至报纸上,让我无所适从。所谓“传闻”的含义人尽皆知,就是说该消息或者说该信息的来源并不能肯定是真实的,也就是告诉你:“你可以不相信我的报道,我并没有十足的证据证明我所说的。”

  既然连新闻的提供者都不知道是真是假,告诉公众还有何意义?新闻不是空穴来风、不是胡言乱语、更不是猜想臆断。

  前一阵(在国家下调印花税之前的几天)就有这么一片报道,遍布于各大网络媒体和新闻报纸。标题大致如此----《六家基金公司在管理层授意下守护中石油发行价》。内容想...

Read more

应建立以通货膨胀为核心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


  从去年开始,我国的经济增长过快、物价增长过快的情况,央行也开始了新一轮货币政策调整,将货币政策调整为从紧。通货膨胀似乎正成为货币政策核心中介目标。

  回顾历史,我国从建立中央银行制度开始,一直采用信贷规模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直到1993年将货币供应量引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并且1998年放弃信贷总量目标,使用货币供给量作为单一的中介目标。

  经过几年实践,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目标存在着一定的疑问。如果分析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效果,可以从相关性、可测性、可控性以及抗干扰性来考虑。

  但是,货币供给量在金融深化的过程中,越来越成为央行控制起来比较难...

Read more

对存款保险制度引入中国的几点思考


  在现阶段,我国目前并不具备引入存款保险制度的条件,而且,引入存款保险制度对保护存款人利益、稳定金融体系的意义不大。以下为本人几点简单的思考:

  1.从制度基础来看,实施存款保险制度的制度基础是:(1)金融机构私有化程度高;(2)金融机构的破产、清盘、存款人保护等方面的法律基础完备,同时具有丰富的经验;(3)存款人普遍接受如果银行破产清盘时,应由金融机构股东、存款人、存款保险公司共担责任的思想。

  从这个角度来考虑,我国并不具备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制度基础。首先,我国的存款货币银行大都是国有银行,普遍依赖国家信用;其次,我国在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的破产、清盘上法律缺失,同时...

Read more

美国公司治理制度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缺陷之改进建议(三)


  三、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建议

  美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最新发展对世界各国公司治理结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有益的示范。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和进一步完善,亦可从美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最新发展中得出以下几点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一)不断改革和创新、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治理经验理论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途径

  美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表明,公司治理模式是随着市场变化而不断演进的,没有任何一个公司治理模式是完整无缺和一成不变的。2002年以来美国对原有的公司治理制度也进行了强有力的改革和完善。只有坚持改革,不断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我国企业改革虽然...

Read more

美国公司治理制度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缺陷之改进建议(二)


  二、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缺陷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十多年来,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经历了不断完善、规范的发展过程。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资本市场法制建设的加强和规范化程度的提高,通过严格的规则要求、透明的监督机制、市场化的激励手段等大大地促进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和完善,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但是,资本市场还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才刚刚起步,还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方面。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征和存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股权结构不合理,使上市公司治理带有先天缺陷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具有两个突出特...

Read more

美国公司治理制度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缺陷之改进建议(一)


  最近发生的中航油事件令人震惊,表面上来看最近中航油事件是一起在石油期货衍生品操作上的失误,但如果更深入地追究,显然这应是一起公司治理的丑闻。11月30日的创维事件也是惊动香港股市,亚洲公司治理协会秘书长艾哲明称,“创维看来是个明显的公司欺诈案,我们对其公司治理的质疑有两方面:其一,董事会为何没有更好地监控公司财务管理?两年多前发生的欺诈行为,董事会为何迟迟没有发现呢?其二,这家公司的内部监控何在,内部监控机制为何没有及时制止偷窃行为?”这些都揭示了建立一个货真价实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性。

  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从而产生所有者和经营...

Read more

中国金融体系的未来选择


  就金融体系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或者说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来看,金融体系的根本目的是在资金盈余主体与资金赤字主体之间进行资金融通,也就是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这种资金融通主要有两个途径,资本市场和金融中介,因此传统理论对金融体系的研究也相应地分为两个基本的方法,其一是分析金融市场上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另一是分析金融中介(银行、保险公司等)活动。

  根据资金流动是直接借助一次合约(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见面),还是两次合约(经过金融中介),分别在金融体制中的比重,划分出两种不同的融资模式,即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再根据这两种融资模式在金融体制中的地位,区分所谓的银行为主(bank-base...

Read more

正视民众的消费情绪


  这是一个多事之春,不断有大企业陷入危机之中:SKⅡ、亨氏、强生、联合利华、肯德基、APP、朝日啤酒……

  这也是一个消费者不断宣泄自己情绪的春天:因为恐慌而不敢吃肯德基,因为民族情绪而拒绝喝朝日啤酒,因为有社会责任感而拒绝购买APP的产品……

  当这种情绪每每体现为向商家说“NO”的时候,企业强烈体会到了民众消费情绪的力量。

  朝日啤酒

  “如果您反对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请在此签名。谢谢!”一些城市红色标语下,人们挥笔表达自己的立场。签名...

Read more

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



  当前,金融创新已成为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95%的金融创新的实现,都极度依赖信息技术;其次金融管理决策正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由信息技术构建的金融工具,能实时对金融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和控制,提高金融管理决策效率;而且信息技术还使得复杂金融产品的交易成为可能。因此,金融信息化正成为当今面对的重要课题,从更广阔的视角研究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中国金融信息化的总体战略,实现金融信息系统的整合,全面提升金融竞争力,是促进金融业快速发展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金融信息化的含义

  金融信息化就是指金融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试图借助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再次实现全...

Read more

制度、产权和国家


      历史表明,人们过去的选择决定了其现在可能的选择。要理解现有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制度变迁,就必须对历史有详尽全面的认识。
       经济的增长,到底取决于哪些因素?一般而言,在各种有关经济增长的模型中,制度因素是被排除在外的,即将制度视为已知的、既定的或将制度因素作为“外生变量”,主要是通过各种物质生产要素的变化去说明生产率的变化和经济增长与否。其中,经济增长的技术创新论风行一时。但历史告诉我们,在技术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形下,通过制度创新或变迁亦...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