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敬泽

出生年月:1964年1月       祖籍:山西芮城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中文系 代表作:《颜色的名字》、《集体作业--实验文学的理论与实践》(合著)、《通往故乡的道路》、散文集《看来看去或秘密交流》、评论集《纸现场》等

曹操墓与俄国人


 

   中午回家,和老爷子吃饭。谈起曹操墓,问老爷子:是真是假?老爷子曰:真。考古界都认为是真。证据是靠得住的。老爷子反过来问我:为何广大人民群众心存疑惑?我说,大概是见不得那副靠曹操拉动经济的嘴脸,有些东西不可卖,如今大张旗鼓卖,我都希望那是假的,让他们卖不成。老爷子默然。

回来,忽想起旧文中有一篇谈到马尔罗当年在柬埔寨当文物贩子,碰见一个白俄同行的事。翻出来重看一遍,文章是十年前的,有那时的矫情,但事还是趣事,但愿那个俄国人没来过河南。

         ...

Read more

好书与好世界


               
  大雪盖京城,天寒且读书。
  二00九年,新浪好书榜上,《朱镕基答记者问》高居榜首。这是一个速度太快而善忘的时代,几年前的事已经归入往昔,但是,重温这位前总理极具个人风格的言谈,人们依然为之感奋。这本书是政治伦理和政治话语的一个典范读本:人民热爱诚挚、勇气、严明,人民也需要幽默感,人民期待政治家直指人心,回应他们的焦虑和关切,需要在政治家身上感受比黄金都宝贵的信心。
  我们相信世上的公义与正派,即...

Read more

《2009年短篇小说》小引及目录


    2009年短篇小说》,春风社1月版。这件事,年年赌咒发誓不做,年年都做了。当然,有取巧的办法,但终究还是搬了一百多斤杂志一本一本地翻,选了十八篇在此。

 

  炜:卖果《人民文学》第2

张乐朋:边区造《中国作家》第2

程婧波:赶在陷落之前《人民文学》第2

  家:汉泉耶稣《山花》第3

  凝:伊琳娜的礼帽《人民文学》第3

张玉清:觐见元首《花城》第2

  弥:桃花渡《人民文学》第4

  安:宇宙《最小说》第4

  指...

Read more

桃花源别考——“天下第一弄”


 

    现在开始,寻找桃花源。

    我在大地上一路奔逃,恐惧使我不能停留;我站在平原上,回首望,只见远方尘烟大起,那是马,马是找我的,马上的马刀也是找我的;我向山中奔去,我要找一个不被找到的地方,找一个地方让一切忘记我、让我忘记一切。

在漫长的时间里,我尝试过很多地方,甚至一座繁华的大城。我认为人群就是我的桃花源,无数的人将淹没我,和光同尘,人不能从海中认出一滴水;但是我错了,我发现我正被另一些东西追赶:时间,在这大城里,时间如同你身后的响箭,呼啸着,离你的后心只有一寸,你必须狂奔向前,前边是银钱、房子、马车...

Read more

央视子午书简授奖辞


年前年后,写了一堆授奖辞,这是央视子午书简30本好书文学类的。

 

朗读者

   

    《朗读者》朴素、沉郁,但具有夺目的精神光芒。这是一个人如何坚守她的沉默的故事,在极其特殊的命运中,卑微的个人在庞大历史中艰难自尊地跋涉,明确而坚硬的世界因这个女人的沉默而陌生,她使人们不得不重新体认一系列文学和人生的基本主题:善、爱、欲望、责任、羞耻、罪孽等等。《朗读者》证明:捍卫和想象人的生动形象一直是并将依然是文学的力量所在。

 

恶童三部曲

 

    《恶童三部曲》承续着...

Read more

崔健的《蓝色骨头》


在网上乱转,听崔健的新歌《蓝色骨头》,有意思,贴过来:

 

崔健《蓝色骨头》

并不可惜
也并不可气
我经过基本的努力
接受了基本的教育
我就是一个春天的花朵
正好长在一个春天里
我爸爸当初告诉我要想有出息
就得好好学习拿出好成绩
可是我曾经不太相信这个
我现在还是不太相信这个
我说人活着要痛快加独立才算是有意义
所以我学校还没毕业就开始找了个工作
我要干我最喜欢干的
不管挣钱多少
所以我的工作就是一个写字的
一开始我就是想用笔发发牢骚
可是谁知道一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
俗话说活人不能给尿憋死
只要我有笔
谁都拦不住我
这就是我的事业
更是我的兴趣
还能有什么工作比这更来兴趣呢
钱虽然不多所以并不太忙
正好剩下了时间让我...

Read more

答《重庆晚报》曾珍


 

作为著名的文学评论家,能谈谈中国小说目前最需要纠正的问题和潜力分别是什么?

 

不是“纠正”。我觉得准确地说是“考验”。小说自现代以来,一直是一种强势艺术,现在,它有了很多强大的竞争者。它整理、命名和提升人们的记忆和经验,但在这方面现在的电视剧可能做得更好;它是新观念和新语言的提供者,但现在网络和大众媒体构成了更有效的公共空间;它勘探新的想象力和艺术形式,但可能多少落后于电影、绘画等其他艺术。

但竞争者并不一定是来毁灭你的,竞争者也为你开拓了空间、提供了新的资源。回应这种考验也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我们的小说家只有勇敢地回到时代生活的前沿,回到时代的思想和艺术前沿...

Read more

鸡鸣前,大海边——《叶舟小说》序


 

早应了叶舟,为他的小说集写序。但一直没有写。拖着。下笔艰难。

是因为看到了张承志为他写的序。张承志谈到了“‘T’们”的命运,他们的“某种空洞和一丝轻浮”。

“‘T’们”包括叶舟,我自认也包括我。作为多年挚友,我和叶舟不仅是喝酒吃肉的关系,也有半醉了,默然相对,相会于心的时刻,我们是同类。

我和他,大概都很少郑重地想这个问题——在这个时代,最少被思考、省察的关系或许就是“朋友”,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我们又是孤魂野鬼,我们不惮于袒露和他人之间世俗的和欲望、实利的关联,但我们羞于正视和他人的精神上的深度联系: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谈论了一晚上女人、钱财和八卦,但不能告诉别人,我们...

Read more

不自然——《2007年短篇小说》序


    再看一遍,发现这是一个不自然的选本。这里收入的小说差不多都是不自然的,是突兀、断裂、取巧、狷狂、荒怪,是皮笑肉不笑和欲说还休……

    总之,是没什么好词。不自然就是否定,就是一个价值判断,设置在我们的传统中、我们的经验中的判断。无论在生活层面上,还是在审美层面上,我们都认为自然具有中心的价值——古人就是这么认为的,所谓道法自然,自然昭示着真理,而人以载道、文以载道,就是向着自然的追摹、企近。

    听起来很好,整全完善,至少这一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