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敬伟

本博客为时事评论,已在传统纸质媒体公开刊出。本人对上述文章保留《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的著作权。传统媒体若转载上述文章,须经本人许可。若互联网网站及网站论坛转载上述文章,应全文如实转载,并注明作者、出处,并通知作者本人。  联系电邮:[email protected]

南海岛礁灯塔下的中美暗战


   南海或南中国海的不同名称,凸显中国和东南亚及美国的不同立场。如果说中国和东南亚邻国在南海的岛屿主权之争是第一阶段,中国和越南、菲律宾邻国的岛礁造地则使南海博弈进入第二阶段。在南海岛争中,美国逐渐深涉其中,而且越来越成为对博中国的主角。

其实美国关于南海岛礁的立场是矛盾的。一方面,美国要为东南亚各国作后盾,以彰显其亚洲领导力,也是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要求;另一方面,美国也在强调其立场不偏不倚,承认岛争各方都在进行岛礁造地,美国要求中国和邻国自己解决问题。之前习近平主席访美时,美国就持此立场。

因为矛盾,美国立场有反复;因为要维持亚太领导力,美国要约束中国在南海岛...

Read more

中英关系何以成为中西合作的典范?


   习近平主席对英国事访问。“习梅会”达成两国共同构建中英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共识。中英关系的“黄金成色”确是货真价实。

中英两国不是没有问题。大英帝国曾用不光彩的鸦片战争打开中国无奈且痛苦的近代化大门,强租中国香港一直到1997年才将主权归还中国,而且英国至今还有些政客对香港政治指指点点。当然,2012年年轻气盛的卡梅伦首相会见达赖喇嘛后引发了中英政治龃龉。中国在外交上一度对英国冷落,随后是英国一系列外交公关的补救,才使中英关系正常化。

这些历史和现实中的不愉快,并没有让中英关系留下阴影或心结。何也...

Read more

日本矛盾的联合国情结


  日本又和联合国过不去。

《南京大屠杀档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产,日本执政的自民党向政府正式提出不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经费的决议案。对此,内阁官房长官予以证实,并“强烈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相关评选制度改革。日方给出的理由是,《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成功,具有“误导全世界”的作用。

日本政府是否真的“停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费,尚无定论。但向联合国发出威胁,诚为不智。此前,日本也曾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打包进行“明治申遗”(明治工业...

Read more

经济增长“破七”仍属新常态


  统计局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三季度GDP同比增幅为6.9%,好于彭博预期的6.8%,但略低于前一季度7%的增速。

中国经济增长“破七”,似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就前者而言,7%是中央定下的年底增长目标,这一指标可谓底线。但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下,中国经济能够维持6.9%的中高速增长,第三季度中国增长“破七”也在意料之中。

各大机构之前的预测也说明了问题。除了彭博预期的6.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只有6.8%2016年的预期增长为6.3%108日,由世界银行(WBG)与国际...

Read more

叙利亚乱局、IS乱战与美俄对博


俄罗斯对IS(伊斯兰国)动手,引发美俄对博。

美国及其领导的欧洲和海湾盟国,对IS的打击进入第二个年头,但是反恐效果乏善可陈。IS的势力从伊拉克蔓延至叙利亚,直逼土耳其边境,甚至有向欧洲蔓延的危险。现在,IS已经占据了叙利亚半壁江山,近千万人口。IS除了在占领地屠杀妇孺,推行蒙昧的宗教主义外,还炸毁了叙利亚古城巴尔米拉。

美国及其盟国打击IS不力,俄罗斯趁势出击,占据了国际道义。即便是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埃德·罗伊斯也不得不承认,俄罗斯在不到两周时间内对IS的打击,比美国两年来的军事动作还多。

罗伊斯此举并非表扬俄罗斯,而是指责奥巴马政府打击IS不力,担忧俄...

Read more

中日关系的困扰与救赎


本文为南华早报中文网专栏稿,刊于14

中日关系的困扰与救赎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本文观点不代表署名机构立场)

中日关系很糟糕?钓鱼岛主权冲突,历史魔咒难解,新安保法带来的惊扰...乃至中国影视剧中几乎都被“鬼子剧”占领。主流媒体、智库精英,对于中日关系的评析也大都负面颇多。中日关系,从政治和外交层面言,已经处于战后最糟糕的时期。

中日关系没未来?这建立在一个经常性的逻辑基础上--如果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不深刻反省,中日关系就没有未来。

中日关系真的无解的死结--也未必。今年是战后70周年的特殊年份,中国纪念抗战动用了相当多资源;安倍政府则希望为日...

Read more

美联储加息和人民币汇率皆任性不得


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不好看,叠加到第四季度的稳增长压力十分凸显。稳增长,投资才是灵药,投资除了财政政策性的积极释放,更要靠货币政策的再宽松。年内,央行已经进行过4次降准、降息--其中包括两次“双降”。还能继续降息和降准吗?

 

1010日,央行宣布,在前期山东、广东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形成可复制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上海、天津、辽宁、江苏、湖北、四川、陕西、北京、重庆等9省市推广试点。(据12日《每日经济新闻》)

 

如果说前些年的高通胀时代,让民众熟悉了CPI。现在,公众在了解降息、降准的同时,又晓得了PSLMLFSLO等货币...

Read more

中国进入诺奖“丰收季”?


本文为南华早报中文网专栏稿,刊于1010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本文观点不代表署名机构立场)

继中国本土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又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她就是85岁的药学家屠呦呦--莫言获奖更具轰动性,因为文学,也因为他是第一位获得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但是屠呦呦的获奖更具价值,因为她获得的是自然科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让欢度十一“黄金周”的中国人亢奋,舆论场沸腾起来。尤其是两大“微”字头的新媒体--微博和微信,屠呦呦成为信息爆炸的“爆点”。值得一提的是,信息时代的中国人,对...

Read more

TPP,美国制华的地缘经济工具?


5年谈判,修成正果。

105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12个谈判国在美国达成基本协议,同意在投资及知识产权等广泛领域统一规范,奥巴马当天在声明中再次提及中国,“我们不能让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书写全球经济的规则。”

TPP谈判一波三折,但是奥巴马总统力主推进。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尤其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双重目的。前者,美国重返亚洲落实亚太再平衡战略,后者则是提升美国在亚太经贸领域的领导力。简言之,美国在亚太的领导力根基,既要筑牢经济基础,又要强化上层建筑。这一切,自然和制约中国相关。

从奥巴马口中说出不应由中国“书写全球经济的规则”...

Read more

沙特朝觐踩踏悲剧的省思


24日发生在沙特麦加的朝觐者踩踏事故,伤亡人数有了新数据。沙特阿拉伯卫生大臣法利赫26日说,麦加朝觐地发生的踩踏事故死亡人数已升至769人,另有934人受伤。

对伊斯兰世界和全球而言,这场事故都不啻一场悲剧。对于悲剧原因,沙特方面给出的是朝觐者没有按照预定路线行进;伊斯兰世界的中东大国伊朗则批评沙特按照措施不到位。

对此事故--悲剧的缘由,伊斯兰世界自有其说法,伊斯兰以外的世界也有自己的观感。以世俗政治文化为代表的中国言,其最关心的是否有本国穆斯林在本次踩踏事件中有伤亡。西方世界,对于本次踩踏事件,则几乎没有发言。

伊斯兰信众,全球高达16亿之多。近年来伊斯兰世界为全球所关注,主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