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朱大可

当代著名文化批评家,学者,小说及随笔作家。1957年生于上海,现居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澳大利亚悉尼理工大学哲学博士。悉尼科技大学哲学博士。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

混凝土暴政和城市硬化危机


上海8090年代的城市美化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从黄浦江上观察两岸将不难发现,东方明珠、国际会展中心、金茂大厦等构成的浦东高楼宛如婴儿头上的稀疏毛发,尚未衔接成基本的建筑轮廓线,而浦西的外滩建筑构成的优美轮廓,也就是那个“历史文化遗产”的视觉主体,却已经遭到了瓦解。那些无序耸立的西部超高楼宇,尖锐地刺破外滩楼群的边际线条,把它变成了一团“乱麻”。作为城市第一景观的外滩,正在面对严酷的美学打击。

摩天大厦的大面积崛起,无疑是高楼崇拜的直接后果。在对建筑高度的夸耀中,凝聚着权力、征服和区域统治的强烈欲望。这种欲望还渗入了高楼顶部的设计程...

Read more

中国文化的危机与复苏


中国文化现在正面临着一系列的严峻问题,去年前年很多学者都在提文化复兴的问题。出发点很好,但我没有那么乐观,我用的词是“复苏”。复苏而已。复兴之路太远,因为我们今天没有获得文化复兴的基本条件,比如,大批文艺复兴式的天才、自由原创的环境、内在超越的精神信念、民间商人对艺术家的支撑,如此等等。但是局部的复苏却是有可能的。我今天的主要话题,一是看今天的文化到底走到了什么地步?二是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三是我们如何来完成文化复苏的使命。

文化在文明构造中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以为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尺度是产值,直到这几年才开始发现GDP不是最重要的,最要紧的是软实力,也就...

Read more

中国文化一定是“杂交”的结果


  中国文化是杂交的结果

  记者:您在书中提到,民族主义的学者喜欢把原因单一化,建立一种“单一起源”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支配了从学生到学者的很多人的脑袋。

  朱大可:他们强调“多元起源”的目的,是为了强调“单一起源”,强调中国是高度自闭、自给自足、自生自灭、独立发生和成长,跟外界没有任何关联的民族。他们喜欢强调这个——所谓人种、物种、器物原创的高度自足性。这种观点完全违背了历史的真相,实际上只是我们自己制造的幻觉而已。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明开始,我们就可以看到大量的西亚以及中亚...

Read more

中国人的“晚年恐惧”


   

 

  社会保障体系残缺不全,而跟经济总量的飙升形成讽刺性对比,国家公积金管理不善,却拒绝民众自主选择优质基金管理机构,政府挪用和管理不善,其后果却要由民众买单,这似乎正在成为政府的基本策略。但它的功效不是为政府解脱困厄,而是腐蚀“中国梦”的内核,令其沦为一个难以企及的幻影。

 

  民族焦虑和社会恐惧,是21世纪中国的最大心理危机。中国人的晚年恐惧正在不断加剧,究其原委,就是对朝令夕改的政策的高度疑虑,它折射出日益严重的政府信用危机。有网民为三十年来的政府口号,梳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从“计划生育好,国...

Read more

文学的死亡和蝶化


关于文学死亡的话题,已经成为众人激烈争论的焦点。这场遍及全球的争论,映射了文学所面临的生存危机。但文学终结并非危言耸听的预言,而是一种严酷的现实。本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多丽丝·莱辛,这位88岁高龄的英国女作家,代表了20世纪最后的文学精神。她是一枚被瑞典皇家委员会发现的化石,她曾在20世纪中叶成为女权主义文学的激进代表,但其近15年来的作品,却遭到美国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的激烈抨击,认为它们只具有四流水准,完全不具备原创的能力。耐人寻味的是,在所有诺贝尔奖项中,只有文学奖面临着二流化的指责,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唯一原因,就是文学自身的全球性衰退。这种现状,验证...

Read more

告密者,一种历史幽灵的闪现


告密者(GMZ),一种历史上曾经声名狼藉的幽灵,突然浮出水面,成了当下的新闻热点。200812月,《武汉晚报》的报道称,湖北大学数计学院某班出台新班规,要求学生实行“盯人”战术,每名学生暗中监视另一名同学,并在所谓“天使信条”上写下对被监视对象的意见。这些披着“天使外衣”的告密者,以“关爱同学”的名义复活,蔚成校园文化的诡异风气。

 

与这种“天使心肠”相比,发生于华东政法大学的杨师群案,给人了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这所我曾经应邀前往演讲的学校,涌现出两...

Read more

五四的天真叙事和政治美德


  “五四运动”纪念日,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纪元,向我们宣叙该事件的宏大意义——中国现代青年大步登上民族舞台,不仅如此,五四还是一种革命运动的“元叙事”,决定了中国此后百年的政治范式。它是激进运动的不朽样板。但只要重新反思五四遗产就能发现,在行使正当政治权利的过程中,学生们露出了自身的双重弱点:暴力诉求和政治天真。这两种互相关联的症状,构成了早期“愤怒的青年”的精神特征。

  鲁迅发表于1918年《狂人日记》,出现过下列戏剧性文字:“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

Read more

中国春运和“创伤疗法”


  动物迁移是自然界中诡异的现象之一。帝王蝴蝶的超大数量迁徙,澳大利亚圣诞岛1.2亿只红蟹的海岸移动,北极燕鸥往返7万公里的超长途飞越,总数曾达到60亿只的候鸽迁移,灰鲸长达1.8万公里的繁殖与觅食运动,旅鼠的看似愚蠢的自杀式“死亡行军”,东非角马长达5千公里的转场运动,都已创造地球生物史上的极限记录。而在诸多影像记录中,最令人震撼的是北美驯鹿的事迹:近18万头驯鹿,每年从南部林区迁徙到位于北极苔原的繁殖区产犊,而后,不顾狼群和棕熊的捕猎,重返越冬区,完成长达数千公里的迁移,场面气势恢宏,惊心动魄。

  但所有这些伟大的长征,都无法跟人类的记录相比。在21世...

Read more

中国扒客的前世今生


  在只有国家而没有民间社会的中国,互联网正以虚拟生活的形态,制造出全新的类民间生态。正如伊格尔顿所言,在宗教、文化和性划入私人领域之后,英国只剩下一种集体生活,那就是足球,它是唯一能让全民介入的公共狂欢仪式;而在中国,微博代替了足球,成为唯一的公共生活平台,并可能是未来民间社会的脆弱摇篮。

  近四年来,基于微博的诞生,互联网发生了由“哄客”向“扒客”(扒粪者)的重要转型。扒客跟哄客的最大差别,在于前者在本质上是一种求真游戏,其目标是撬动沉重的铁幕,获取真相,进而改造令人发指的现实。面对重庆式的司法倒退、警政滥权的现状,互联网的公民...

Read more

流氓与终极信念的战争


  本体和言说的破裂

  毫无疑问,死亡并没有结束问题,相反,它进一步照亮了问题的尖锐轮廓。基于一种与国家(有时是整个人类语境)关系的严重的精神性对抗,人的言说从他的本体中漂流了出去。人借此而成为他自己的流氓。这本体就是人自我实现的全部可能性,也就是终极实在和最高本体在人里面的一种呈现,它构成了人诗意栖居的内在家园。然而,人在其历史中形成的全部罪恶都反对着这个本体,并迫使人作出背弃它的言说。这起初可能只是言说对本体的一次佯谬,而最终却演变成了货真价实的破裂。

  正是从人与土地、国家和自己的三重破裂中诞生了我所说的第三代流氓。游戏不是要修改人的本文,而是要使这破裂获得一件令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