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黄纪苏

社会学家、剧作家,现任《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副主编。曾经编创的剧本:《爱情蚂蚁》、《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切·格瓦拉》

王小东:不必在意西方的掌声


我们中国人似乎并不太在意自己的国人怎么看自己,倒是特别在意外国人怎么看自己;不太敢用自己的标准衡量事物,而是特别喜欢用想像中的外国人的标准衡量事物。

从国家层面说,外国人要是说个什么“中国威胁论”,有人就着急得要命,一个劲儿地跟人家解释咱们自娘胎里带出来的就是爱和平、不爱打仗;外国媒体要是夸中国两句,很多人就觉得飘飘然,认为中国已经成了世界强国。从社会层面说,评价一个电影,或其他什么艺术作品,好不好,不是自己喜不喜欢,中国人喜不喜欢,而是外国人喜不喜欢,在外国拿没拿奖;评价一个人的学术水平高不高,不是他有多少原创性,回答了中国的什么问题,而是他得没得到“国际承认”;就连改个随地...

Read more

黎阳:配合“入联公投”的《集结号》


陈水扁为什么搞“入联公投”?台独。难道不怕因此引起大陆动武?也怕也不怕。说不怕,是因为他早就吃准了大陆的“主流精英”不敢动手:窃国大盗只关心既得利益,怎么可能关心国家统一?台独威胁中国的民族利益,却不威胁窃国大盗的切身利益。窃国大盗们如果为台独而打仗,就是为民族利益而牺牲自身利益,绝对划不来。所以他们宁让台独得逞也绝不肯冒险。这一点大陆的“主流精英”清楚,美国清楚,陈水扁清楚,大陆头脑清醒的老百姓也一清二楚。说怕,是怕大陆的老百姓不答应,闹得大陆的“主流精英”镇不住台,被逼得不得不动手。台独对此合乎逻辑的措施:收买、动员大陆一切可以收买、动员的力量,为认可“入联公投”、为正式承认台独做...

Read more

“杨帆门”的建设者


杨帆成“门”了。我围着门走了走,想看看杨帆怎么了。结果发现杨帆没怎么,他执行学校的纪律,执行的粗暴了,确有失当之处。不过事出有因,错不在一方。而且无论怎么算,好像也算不上大事。
   
   算不上大事居然就成了大事。法大的同事萧瀚教授要和杨帆“不共戴天”,因为他的教学理想是让学生自由自在——学生逃课只说明老师没魅力。因为不共戴天,萧教授递上辞呈,讲了“最后一课”。我愿意相信萧君是个酷爱自由的性情中人(坦率地说,他的最后一课讲得很动人);我也倾向于靠文化靠道德而不是靠管卡压培养下一代——文化在学校这样的文化机构再派不上用场,别处就更没希望了;我也乐见天下的老师大多“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别说...

Read more

旧文:天下第一裙


苏按:好像很久没看戏了,因为哪儿哪儿都在“恶搞”,看什么呢?那天朋友请我去人艺看了邹静之编剧、任鸣导演的《莲花》,颇觉意外,这样有诗意有悲情的作品,很久不见了。想起八年前写的一篇剧评,话说的是孟京辉,心里想的还是戏剧或文艺的未来走势。当时的前路,现在已是陈迹了。而孟京辉沿着他的既定方向继续做戏,去年那出《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做得很出色,舞台上岂止血肉丰满,简直就是血肉横飞。 



天下第一裙



很久以前,有位又聪明又勤快的裁缝。他一天到晚比呀量呀裁呀剪呀。一
天他做成了一款好漂亮的裙子。这裙子被人穿到街上,立刻引起了...

Read more

《色戒》与张爱玲


苏按:这本是一篇文章的第一段,第二段是“《色戒与李安》”,第三段是“《色戒》与当代中国”。第三段有始无终扔在那里。索性分家析产,各过各的吧。


《色戒》与张爱玲

 
我对《色戒》本来很生疏。平时就没有看小说的习惯,除非语言或才情让人一见钟情,否则我没有性子等到五六十页才入佳境。对张爱玲的淡漠还多一层原因,那就是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对张的极口称颂。在八十年代,夏几乎就是“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的化身,加之博极群书,他的《小说史》成为大陆几代读书人理解、欣赏和评论现代文学的定音哨。但逢共必反的立场拖累了他的见识,他对左翼作家鲁迅、赵树理,平民作家老舍等的评论,其“文宣”口吻跟中宣部的文件差...

Read more

《色戒》与李安


李安拍《色戒》的动机,想必跟张爱玲不大一样,因为他毕竟不是张爱玲。李安的电影我原来只是听说过,没见过,从偶尔读到的报导和听到的议论所获得的浅淡印象其实颇不坏:他似乎是个处世低调的谦谦君子,跟比着“闹妖”的大陆影视名流形成反差。2005年夏天复演《切·格瓦拉》,记得演出过后没有太久,就听说汤唯要去演李安的什么“色戒”,当时听了挺高兴。我们的演员多属“北漂”群体。户口、工作、收入、事业全都漂泊不定。演《格瓦拉》这样的戏,他们得不到什么实际“好处”,能有机会到大片里演主角,是件让人宽慰的事情。总之,对李安和他的电影,我一直相当陌生。有所认识还是通过这次《色戒》。先是见几个友人在电子邮件中的议论...

Read more

转贴:中宣部,能不能放放你的身段,改改你的教条?


  作者:红色康乃馨文章来源:双石茶庄(http://zhoujun.blshe.com)点击数: 910更新时间:2008-3-23
 
中宣部,能不能放放你的身段,改改你的教条?


作者:红色康乃馨


拉萨骚乱事件以来,境外一些媒体大为激动,这一激动就把“客观公正”的新闻操守放在一边,整了些啼笑皆非的东东出来猛煽情瞎煽情。不曾想却惹恼了一大堆海外学子和华裔,于是乎,三山五岳五洲四海的兄弟姐妹们父老乡亲们都站了出来,为维护自己祖国的声誉,自发自觉自愿地发出了“中国的声音”,对那些不怀好意的“友邦人士”、“友邦媒体”痛加揭露,大张挞伐,向西方主流语境的强势宣传发起了勇敢的挑战——有境外媒体称之为“...

Read more

中国部分自由派幕后支持藏独暴徒


mk800:先给大家看一段起因原文这是节选自日本《朝日新闻》的原始报道:
 
 中国の著名な作家、王力雄氏や劉暁波氏ら約30人が22日、チベット騒乱について「平和と非暴力の原則に基づいて民族の争いを解決し、中国政府は暴力的な鎮圧を即停止すべきだ」とする声明を発表した。中国当局の抗議運動への厳しい取り締まりについて、国際世論だけではなく、中国国内からも批判が出た形だ。
 声明では、中国当局がチベット仏教の最高指導者ダライ��ラマ14世が暴動を策動したと主張している点について「証拠を出すべきだ」と訴えた上で、国連による調査を要求。中国メディアの公式報道についても「チベット族によるデモの被害のみを...

Read more

转贴:西藏事件的来龙去脉


西藏事件的来龙去脉
 
冼岩
 
一,前因
 
3.14西藏事件的发生,看似偶然,但其实背后有三重原因,远因更在49年之前。
 
第一重原因是宗教信仰引发的冲突,肇因于1959年的达赖出走印度。这是中央政府对藏工作的一次重大挫折。如果达赖留在国内,自然会成为另一个班禅,藏民的宗教信仰将“班禅化”,不但不构成中央治理的障碍,反而可成为治理的臂助。实际上,藏传佛教在历史上一直是作为统治者臂助存在的。但如今宗教信仰的精神领袖身居国外,而且与中央政府处于对立状态,由宗教信仰引发的紧张关系就将始终存在,而且不断地通过各种偶发事件表现出来。
 
第二重原因肇始于2006年7月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铁路通西藏本是好事,改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