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一鸣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主要著作:《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十五”计划时期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知识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研究》等。

谁设下的“修昔底德陷阱”?


  上世纪70年代,基辛格在一次旅途中忍不住对着海军上将朱姆沃尔特大发牢骚。他觉得美国已经走过了那个最为辉煌的历史节点,接下来要历经的是与所有衰落文明一样的下坡路。他对于这场与苏联的漫长对抗非常悲观——“他们对待我们就像斯巴达人对待雅典人一样”。身旁的随行记者赶紧追问到,“是不是说我们注定完蛋了?”基辛格表示自己会尽最大努力说服苏联人与美国达成最好的交易,尽管历史仍然会使他看起来像是个绥靖分子。

  谁是修昔底德?

  这是那个年代普遍的政治气候。普林斯顿大学古典系的康纳教授曾经在回忆录中谈到自己在上世纪50年代...

Read more

抓住机遇 加快向服务业强国迈进


  当前,全球服务业发展日新月异,呈现出诸多新趋势和新特征。我国服务业发展方兴未艾,正处在全面跃升的关键期。加快发展服务业不仅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途径。《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年)》提出了建设服务业强国的战略目标。我们要充分认识全球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征,把握我国服务业发展进入全面跃升关键期的历史方位,通过改革开放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快服务业大国向服务业强国迈进的步伐。

  全球服务业发展呈现新趋势新特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

Read more

一带一路打造经济全球化升级版


  过去一个时期,经济全球化做大了世界经济“蛋糕”,但发展不平衡和分配不平等的矛盾日益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从四个方面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动力。

  推动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当前逆经济全球化思潮的抬头,与过去一个时期全球经济陷入“低增长困境”是分不开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长达8年的低增长和部分国家经济停滞,导致全球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部分人群受到冲击,各种矛盾趋于激化。

  在全球经济深刻转型、实现全面复苏面临不确定因素的形势下,“一带一路”建设从沿线国家...

Read more

谁抢了普京的椅子?


  近期出现的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得到了特朗普的认可,并且很有可能是坐在了普京本应入座的位置上。

  自“习特会”取得了审慎而充满互敬的成功以来,特朗普接连几天对此事津津乐道。12日的《华尔街日报》采访中,他说“两人非常合得来,简直是彼此欣赏”。会议时间可以证明这一点,首场会谈原定为10至15分钟,但最后持续了三个小时;第二天也是如此,10分钟的会谈持续了两个小时。另外一场活动的记者会中,他主动谈到,“你们知道,我真的喜欢并且尊重习近平主席。他很棒。我们在佛罗里达一起渡过了很长时间,他是一位非常与众不同的人”。当被问...

Read more

中国经济今年触底的概率较高


  在经历了2010年以来经济增速持续6年多的回调后,中国经济周期性下行的因素已明显减弱,而去年以来经济运行出现的多方面积极变化表明,经济增速由降转稳、确立中高速增长平台的条件正在逐步积累。

  展望2017年,全球经济将延续缓慢回升态势,但经济复苏仍面临美国特朗普新政,德法等大国进入大选期,难民事件和英国脱欧等事件后续发酵的不确定性。美联储利率调整的外溢效应将继续影响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多年的低利率逆向调整,还可能引发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动。

  从国内看,投资增速有望筑底企稳,基础设施投资保持高位,制造业投资小幅回升和企业新一轮补库存周期,将对冲房地产投资回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保持...

Read more

中国经济“L”型增长有望过渡到“一横”


  在经历了2010年以来经济增速持续6年多的回调后,中国经济周期性下行的因素已明显减弱,而去年以来经济运行出现的多方面积极变化表明,经济增速由降转稳、确立中高速增长平台的条件正在逐步积累。

  展望2017年,全球经济将延续缓慢回升态势,但经济复苏仍面临美国特朗普新政,德法等大国进入大选期,难民事件和英国脱欧等事件后续发酵的不确定性。美联储利率调整的外溢效应将继续影响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多年的低利率逆向调整,还可能引发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动。

  从国内看,投资增速有望筑底企稳,基础设施投资保持高位,制造业投资小幅回升和企业新一轮补库存周期,将对冲房地产投资回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保持...

Read more

中国的经济形势和增长前景分析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经济体量不断增大和“溢出效应”逐步显现,中国经济增长越来越为世人所关注。过去五年,中国经济增速在较高水平上逐步放缓,2015年中国GDP增速由2014年的7.3%降为6.9%,国际社会对此高度关注,也有不少人表示担忧。的确,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支撑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的内外因素都在发生变化,但无论是从增长潜力还是从经济转型取得的进展看,中国有条件保持中高速增长。本文着重就认识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2016年中国经济走势和中国经济增长前景进行讨论和分析。

一、认识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

(一)中国经济增长进入增速换挡期

讨论当前...

Read more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强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中等收入人群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是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橄榄型”社会结构的基础。我们要充分认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意义,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途径,通过深化改革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供制度保障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偏低有多方面原因

  中等收入群体通常是指一个经济体中收入达到中等水平、生活较为宽裕的群体。这个群体具有较为稳定的收入,较强的消费能力,受过良好的教...

Read more

为何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偏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强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中等收入人群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是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橄榄型”社会结构的基础。我们要充分认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意义,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途径,通过深化改革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供制度保障。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偏低有多方面原因

  中等收入群体通常是指一个经济体中收入达到中等水平、生活较为宽裕的群体。这个群体具有较为稳定的收入,较强的消费能力,受过良好的教...

Read more

推动中国经济新一轮转型


  改革开放后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标志的第一轮经济转型,推动了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完成了从人口大国向经济大国的转换,由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发生变化,拉开了新一轮经济转型的序幕。新一轮转型的核心环节是提升要素生产率,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高效增长的跃升。成功完成新一轮转型,关系到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而使中国由中等收入国家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换。新一轮转型需要从多个维度展开,根本途径还在于全面深化改革。

  一、第一轮转型推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改革开放第一个30年,中国推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