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一鸣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主要著作:《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十五”计划时期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知识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研究》等。

经济改革前景


  今天我不是聚焦某一个点,我想梳理一下过去这些年到将来,我们中国经济的一个脉络。

  中国经济过去30年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转型,这次转型基本特征就是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而且通过这种制度的变革,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

  无论与哪个经济体比较,中国过去30年的增长,都是要远远高于其他经济类型。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过去3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成功的时期,也可以说过去30年演绎了一个成功的故事。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我们有6亿人摆脱了贫困,这在世界发展史上是少有的。我们马上要制定2015年后的议程,按照联合国评估,中国也是成效最显著的。中国目标的实现,为全世界达到发展目标作出...

Read more

今后20年我国经济将逐步进入减速阶段


  国民经济增速今年以来逐季下行,照此势头,明年经济增长会不会进入“8”的轨道?未来还能否续写高速增长的奇迹?请看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的判断——

  中国经济告别两位数增长了吗?(经济大势)

  中国经济已经持续高增长了30年,今后8%—9%的增长应该是常态,而且越往后越会逐步降低,这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就像一个人的发育,在青春期迅速抽条长个儿,以后就会逐步稳定下来

  经济增速仍处合理区间

  明年经济增速即使再回落也不会到8%以下

  记者:今年一至三季度,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分别...

Read more

中国城镇化进程挑战与转型


  未来一个时期,中国推进城镇化,要以提升城镇化质量为战略方向,以促进农民工市民化为战略重点,以体制创新为战略保障,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模式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历了世界经济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过程,从而也形成了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一方面,城镇化创造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和城镇住宅的投资需求,以及巨大的消费需求,成为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强劲动力;另一方面,城镇化也带来了农民工大量增加、城市空间迅速扩张、耕地被大量占用和生态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未来一个时期,中国推进城镇化,要以提升城镇化质量为战略方向,以促进农民工市民化为战略重点,以体制创新为战略保障...

Read more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依靠经济转型


  大部分国家长期未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其利益格局往往受大的利益集团牵制,没有有效地调节收入分配的机制,从而导致社会分化非常快。在拉美国家,体制变革受到利益集团羁绊,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

  王一鸣首先从概念谈起。他说,2006年,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其基本涵义是指,一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既不能重复又难以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万美元。

  王一鸣认为,之所以出现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