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汤敏

1977年考入武汉大学数学系,成为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1982年,毕业后在武汉大学经济管理系任教;1984年赴美留学,攻读美国伊里诺伊大学经济系博士研究生;1989年获博士学位后被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聘为经济学家,负责东亚经济、区域间经济合作、亚洲债务、亚洲金融市场方面的研究;1995年调到亚洲开发银行规划部任高级经济学家,负责南亚、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国的政策,发展战略与经济事务工作;2000年调到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任首席经济学家;2004年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任副代表兼首席经济学家;2007年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其主要研究领域有宏观经济分析,区域间经济合作、经济发展战略和国际金融业务,著作有《亚洲成长三角区——区域间经济合作的一种新形式》(1994年牛津出版社出版)、《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成长三角区—理论与实践》(1996年亚洲开发银行出版社出版)、《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一、二、三集 (1989年,1992年,1996年商务出版社出版),以及亚洲、中国宏观经济、部门经济、金融改革及教育改革等方面的论文百余篇。

面对美国人的吹捧要清醒


   严格来说,我们这一代人多少都读过奈斯比特夫妇的“趋势”系列作品。从20世纪80年代引起中国人注意的《大趋势》,到1996年的《亚洲大趋势》,再到2010年的《中国大趋势》,及近期与《掌控大趋势》一书一同面世的《定见未来:正确观察世界的11个思维模式》,奈斯比特夫妇已单独写作或合著9部“趋势”作品。虽然不知道其他国家的情况,至少在中国人的书架上可能会有一本或数本奈斯比特夫妇的“大趋势”系列著作,其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未来新趋势的核心是什么?奈斯比特夫妇提出了他们的观点:“未来几十年里,...

Read more

大学扩招真的扩错了吗?


  我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我们这批人是恢复高考的最大受益者。我考入武汉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在武大任教两年,又到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后来加入亚洲开发银行工作。

  提出高考扩招建议的背景

  我一直在经济领域工作,在亚洲开发银行的工作主要负责就经济政策给各国家政府出招。当时的背景是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我所在的亚洲开发银行总部处于金融危机风暴核心的菲律宾。亚洲开发银行又是全世界拯救亚洲金融危机的核心组织之一。当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都拿出大量的钱来救助金融危机。那是亚洲有史以来第一次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下突然遭遇的一次大危...

Read more

公益行动更需要创新


 

  今天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一转眼友成已经成立十年了。十年前我还是一个以理论为主的经济学家,做做政策研究、写写文章、发表点观点等等, 今天我已经成为了在公益领域的一个行动者,实践者。  六年前王平理事长找到我,她的一句话打动我,她说:"中国有这么多经济学家,多你一个少你一个不会有什么差别,但是中国特别需要公益行动者,能够把你学的发展理论变成现实,到我们友成基金会来吧,给你一个平台,让你去行动。" 她这句话打动了我。 确实我一辈子都在做理论研究、政策研究,从来没有亲自操刀干成过一件实事。 所以到了友成基金会我决定要做一个行动者。

  而在过去...

Read more

谏言大学扩招 我从不后悔


 

  1977年12月注定要永载史册。

  那一年,570万出身不同,从十多岁到三十多岁的人共同走进考场,参加中断了10年的高考。27万人走进了大学,他们的命运就此改变,中国也由此悄然改变……

  高考的恢复,标志着中国社会从动荡走向稳定,从只讲阶级出身到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虽然那一年录取的人数与整个中国人口基数相比微不足道,但其所带来的深远意义一直影响至今。

  四十年后,当我们回顾中国改革发展的成就,毫无疑问,最初几年参加高考,走进大学的人已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他们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新思想,新技术,新价值,新共识,他们创造了中国辉煌的时代。...

Read more

互联网下的新师徒制,行吗?


  上星期我的 “未来的教育3: 从火爆的戴你唱歌看终身教育”小文出笼后引起了不少反响。 对文中提出的“互联网下的新师徒制”,有支持的,有拍砖的。后者质疑;如此复杂的现代技能能在手机上就学到吗?别忘了“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的古训, 大规模教徒弟,师傅愿干吗?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么神圣的师徒关系,在“新师徒制”下不就降成了群主了吗?等等我回答不了这些问题。 毕竟“戴你唱歌”只有一年多的实践,毕竟美声唱法跟电焊工匠的培训方式还有很大的区别。...

Read more

人工智能是中国弯道超车的机会


  人工智能日益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引擎。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大体上能与世界先进国家发展同步,完全有能力跻身新工业革命前列。我们应该依托互联网平台提供的人工智能,创新公共服务方式,加快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突破,促进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智能终端、智能汽车、机器人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培育若干个引领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骨干企业和创新团队,形成创新活跃、开放合作、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中国经济发展正进入一个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式增长向质量效率型的集约式增长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我们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

Read more

汇率贸易战马上要开打了


  昨天特朗普首席贸易顾问纳瓦罗指责德国利用“严重被低估”的欧元来剥削美国及其欧盟伙伴。 同一天在与美国六大医药公司CEO会面时,特朗普也提及汇率问题。 为转移对移民问题的关注, 汇率之仗可能很快会打响。

  特朗普最大的眼中钉无疑是中国。 在其竞选中, 一直指责中国中国为 “汇率操纵国”。 早在1988 年美国会就通过了《贸易和竞争综合法案》开始对贸易伙伴进行每半年一次汇率政策评估。一旦被认定为“汇率操纵国”,美财政部就要敦促其解决货币低估的问题,美国总统有权采取行动或提请IMF裁决。

  从去年起美国又启用一...

Read more

亚投行的三大挑战


解说:近日,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对《亚投行章程》达成一致,亚投行离投资运营又近了一步,如何看待亚投行开局成功的原因,亚投行需要哪些创新,对中国还有哪些启示?《世纪大讲堂》系列节目,“解密亚投行”为您解读《亚投行的博弈》。

 

田桐:学术前沿,思想对话,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系列节目“解密亚投行”。伴随着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名单出炉,亚投行的筹建也迈入了更为关键的阶段,有关章程制定,亚投行决策机制,股份分配等问题都将讨论产生,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每天在博弈,而这种情况,恐怕要持续到章程签署,尽管未来亚投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起码...

Read more

中国企业需“组合拳”式走出去


   我们最近一直在研究中国企业走出去,因为现在从范围来看,我们现在谈亚投行和“一带一路”,从更大角度实际上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现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大概今年对外直接投资要超过外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而且每年是15-20%的速度增长,我们算一下大概在“十三五”末,每年我们走出去大概要在目前情况下翻三倍左右到3000亿美元左右,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在未来几年里大概有1万亿美元的对外投资。

  “一带一路”是新的开放模式

  所以,我们看亚投行,看“一带一路”,特别看“一带一...

Read more

亚投行首任行长或是中国人


央视《新闻1+1》栏目就亚投行相关新闻采访了笔者,以下为节目文字实录:

主持人白岩松:你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今天呢是331日,3月的最后一天,但是如果要说3月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及其这半个月以来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词的话,“亚投行”一定可以非常有竞争力地成为其中的一个。可能倒退十几天,甚至一个月的时间的时候,很多人还不知道“亚投行”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但是这几天你想躲开“亚投行”这三个字都不太可能,媒体人在这十几天都在干什么?在做算术,十个、二十个、三十个、四十个,到今天还有几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