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姜红伟

1966年出生,黑龙江省海伦县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学生校园诗歌倡导者,曾创办《中学生校园诗报》,现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委组织部工作。系中国八十年代校园诗歌运动历史研究者,八十年代民间诗歌、校园诗歌报刊收藏者。2006年6月,携带九岁女儿从大兴安岭出发,开始为期40天到访哈尔滨、北京、黄山、杭州、上海、苏州、广州、深圳8个城市的重出江湖万里行——寻找诗歌史上的失踪者活动,共计寻找到他20年前创办《中学生校园诗报》时的作者和读者——40余位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学生校园诗人兄弟姐妹。该事件曾在文坛和社会上引起极大影响,《新周刊》《南方都市报》、深圳《晶报》曾发表记者深度专访文章。即将出版长篇诗歌史料著作《寻找诗歌史上的失踪者——八十年代中学生校园诗歌运动备忘录》。

徐敬亚访谈录:八十年代,被诗浸泡的青春


 

  姜红伟:吉林大学的赤子心诗社是被大家公认的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重镇,作为诗社的创始人之一,能否详细谈谈这个诗社创办的来龙去脉?

  徐敬亚:过去,我一直说不准《赤子心》诗社的成立日期。前些天,在吉林大学中文系77班级博客上,“出土”了一封36年前的信,证实了《赤子心》不但与《今天》几乎同步(出刊周期也相似。都是共出九期)。我们甚至成立得比《今天》还早一些天。最早动议的时间是1978年9月。

  那是36年前,几名大二学生,刚刚自认为获得了结社权利的人给同班同学王小妮的《特邀电》:

  特邀电致326室王今有筹备成立诗歌小组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