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林双林

北京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主任、财政学系主任、教授

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看病难,看病贵”是我国的医疗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看病难”涉及到医疗服务的获取,也就是说,想看病,要走好远的路,要等好长时间,甚至要找很多关系。“看病贵”涉及到医疗服务购买费用,就是说,看病要花很多钱,超出患者的支付能力。这里想探讨“看病难”和“看病贵”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看病难”实际上是看好医生难

我国医生少,护士少,分布不平衡。据统计,2011年,美国每千人中医生数为2.5人,英国2.7人,法国3.3人,德国3.8人,俄罗斯5.1...

Read more

投资不必羞答答 倾力民生更待何时


  日前,全国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得批准,涉及项目达到25个,成为“稳增长”的一大手笔。而在天津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以“塑造未来经济”为主题,也会聚焦中国经济走向。

  最近一两年国内经济发展口号多为“刺激内需”,“消费拉动增长”。因为前几年4万亿投资带来了一些问题,一些人不愿再提投资,投资甚至被一些人错误地解读为粗放式发展。其实,我们绝对不应该忽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国际上对经济增长的研究已经很深入。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很多,主要有劳动力...

Read more

该如何规避未富先老困境


  三十多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旗帜下,我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2010年我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1年中国GDP达到69885亿美元,次于美国的150648亿美元。然而,我国人口众多,据世界银行统计,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在2010年为4260美元,而同期美国为47140美元,日本42150美元,韩国19890美元,俄罗斯9910美元,墨西哥9330美元。赶超富裕国家的路还很长,经济的持续发展仍应放在优先地位。

  今后十年是我国发展的关键时期,良机不可错失。否则,我国会出现“未富先老”的发展困境。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着以下挑战。人口老龄化。我国人口...

Read more

别把“入不敷出”当成“积极财政政策”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布局优化。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等各类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落实好各项保障措施和救助机制。

  这是中国政府重视民生的重要宣示。同时,我们还要提高政府支出的效率,把资金投放到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至关重要、民营企业不愿意或无力投资的领域,包括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医疗、扶贫等等。要优化政府投资规模,避免公共基础设施重复建设。要有长远规划,防止前面建后面拆,并且重视公共设施维护。

  上述目标的实现和措施的落实,都需要必要的财政投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