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薛兆丰

     经济学者,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员,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博士。曾在梅森大学讲授“法与经济学”课程,并在国内发表过数百篇经济评论和文章,持续影响了读者对市场经济的认识。2002 年出版《经济学的争议》,2006 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中国十大青年领袖,2008年出版《商业无边界——反垄断法的经济学革命》。

论堵


北京也以“堵”扬名。事实上,治堵不算难,“按时间路段收费”即可收立竿见影之效;值得深究的是:为什么人们都在试图抗拒有效的方法,转而求助于适得其反的下策。

道路的作用是疏导交通;被疏导的交通的价值越高,道路的价值就越高,这是机场跑道与乡间小路之间的区别了。严重的拥堵,可以让高价值的机场跑道沦落为乡间小路;而治堵的目标,就是要设法让道路所实现的价值达到最大,即确保在任何时段,都让对使用道路的需求为最高的车辆顺利通过。这目标清楚,而许多带来反效果的措施,都是因为把这一目标与其他目标混为一谈造成的。

从经济学看,道路不是公用品(public&n...

Read more

专车监管要认清大势


交通部于1010日颁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简称《办法》),内藏至少六大杀手锏,包括:(1)多点报批,约车平台要到全国2800多个县级政府报批;(2)强制转变车辆使用性质登记,私家车必须变为营运性质,于是必须在8年内报废;(3)沿用数量管制,各地政府可以限制互联网约车的数量,(4)沿用价格管制,各地政府可以限定约车服务的价格;(5)强加雇佣关系并要求签订劳动合同,不合理地增加互联网约车服务的成本;以及(6)禁止网约平台占据市场支配地位,从而褫夺互联网约车的网络效应。

这六点都是针对互联网约车的要害而量身定做的,招招致命,一旦实施,就会把新兴的网络约...

Read more

谁把互联网+变成了互联网杀


  题记今后还能不能开专车?搭顺风车?网络约车与传统出租车之间怎么协调?这不仅关乎千万人的出行,城市化的管理,还有不少产业的利益。尤其是10月10日交通部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后,各方更是争执不下。

  2015年10月15日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朗润园一间不大的教室里,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薛兆丰老师组织各路经济学家、法学家、交通专家齐聚一堂,结果不难猜测,为刚刚出台这个暂行规定,各方唇枪舌剑。在政策正式推出之前集合智慧资源专项研讨一直是北大国发院的传统和责任。但这一场争论又与众不同,政策制定者也亲自来到现场,官产学研同台论辩的精彩实属罕见。

  本文为北...

Read more

美国积木式创新与中国机会


我们印象中的发明家,就是爱迪生那样的,不仅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还挺强,为了制造亮度适中的灯泡,他一种一种材料去尝试,试验成功以后,就自己找合作伙伴,自己办发电厂,还花了大半辈子,跟那些抄袭自己发明创造的人打官司。

 

但今天可不是这样了。我们知道最具有戏剧性的例子,就是奥地利美女Hedy Lamarr。她先是世界上第一个全裸出境的艳星,随后她又与作曲家George Antheil共同发明了今天普遍运用在移动设备上的CDMA、WiFi和蓝牙的核心技术。遗憾的是,由于没有办法把技术转化为实用,她就只能选择继续做艳星。美丽的女人都是一样的,有智慧的女人却各不相...

Read more

人类四大约束


  以纯朴的眼光看,人类至少面临四项普遍约束:(1)东西不够;(2)生命有限;(3)互相依赖;和(4)需要协调。人类种种制度安排,一概是为了应付这些约束而衍生的。粗略地概括,这四项约束对应着四套经济理论:(1)需求定律;(2)利息理论;(3)制度理论;和(4)宏观理论。这既是通过经济学原理看社会万象的视角,也是本书排列文章的基本框架。

  一,所谓“东西不够”,就是稀缺。稀缺不仅指资源不足,同时也指欲望无限。只有野菜的时候,人想要馒头。有了馒头,就想要喝酒,想要吃肉,想要备足了馒头和酒肉到远方去捕捞海鲜,还要用馒头、酒肉和鱼虾喂养艺术家来拍电影。某登山家在攀...

Read more

让专车监管成为良法,别退回前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约车平台发展迅猛,是“互联网+”的样板,乘客喜闻乐见,有口皆碑。政府虽然要监管互联网约车平台,但利剑始终高悬未落。我想在这里讨论的是:约车平台的命脉在哪里,怎样的监管措施能促进约车平台的有序发展,而怎样的监管措施会给它带来致命危害。

网约车辆及其驾驶员的身份识别

传统出租车最为人诟病之处,在于它是数量管制下的垄断服务。不过,单纯的唾骂不能增加我们对现象的理解,这种数量管制是有其衍生的逻辑链条的。

出租车不像有固定场所的餐厅,乘客上了一辆服务不佳的出租车后,下次再遇到这辆车的机会极低。仅仅依靠出租车个体来建立信誉,是不可能奏效的;必须引入公司管理,才能监...

Read more

认钱还是认人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在新书《钱不应该买什么》中列举了大量花钱购买商品、服务、甚至特权的例子,其中包括向黄牛党购买热门讲座或莎士比亚剧的门票、付钱插队看病、付钱购买公路的行驶权、企业付钱购买污染权、家庭付钱购买超生权等等。桑德尔认为,这种交易对那些“由于资源有限而付不起钱的人”而言是“不公平”的。

  任何商品都得标价,标了价就有人买不起,照桑德尔的逻辑,为了公平,商品就不该标价,而应该全世界人民一起排队领取。

  于是,我有两个问题:

  一、桑德尔教授和家人平日是否跟非洲的儿童一道排队看病?

...

Read more

为什么出租车会灭亡


  出租车市场的管制和牌照由来已久。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出租车就是马车,英国早在1635年就开始立法管制出租马车(Hackney Carriage Act),1654年就开始发放出租马车的牌照。

  许多专家说,不论古今中外,出租车都是需要管制的。确实如此。我们得问问,为什么出租车需要管制?

  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

  出租车跟饭馆不一样。饭馆的经营场所是固定的,顾客消费之后还能回来找到它。但出租车到处游荡。比如北京有6万辆出租车,如果遇到一个不好的司机,基本上这辈子你不会再碰到他。所以政府就得来管,管了以后就往往会实行牌照数量管制。

  这是古往...

Read more

以人为本的经济学处万变不离其宗


   信息技术无疑颠覆了经济和社会的诸多形态和规则,但并没有颠覆经济学原理。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行为规律的学科,只要人的本性没有发生改变,经济学的洞见和教训就仍然有效。但与此同时,基于约束条件的巨大变化,人的行为也会相应作出巨大的调整,经济学研究所面临的问题、所需要采用的方法、以及所蕴含的政策指南,也都会经历显著的发展。

  我首先简评若干目前常见的对传统经济学的叙述和批评,接着简述若干信息经济中亟待以经济学帮助解决的问题,以期望就经济学在信息经济中应有的继承和发展之宏大主题提供些许个人意见。

  一,关于“自斯密以来经济学都是以人的自私为基础假设...

Read more

婚姻是一份“美丽的契约”吗?


  

    大家在争论《婚姻法》修改草案,焦点是“判决离婚”更难好不好。有人崇尚道德约束,主张严惩婚姻中“有过错”的一方;也有人崇尚自由,认为法律应该宽松对待“人性的张扬”。这两种观点,各有适用的场合,也有不适用的场合。那么,难道就不存在中间道路,可以两全其美吗?——我们先从“敲竹杠”入手。

  婚姻中的敲竹杠

  什么是敲竹杠?两个农民约好长期合作:一个负责施肥,另一个负责收割。施肥在先,收割在后。但是,施肥者一旦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