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斯

经济学硕士(人大)经济学学士(人大)

从“国家”主义到“社会”主义




谈到当下的社会主义改革,一个共同的呼声是“国退民进”,而理论基础则是国有制要实现所谓控制性作用,因此只要保证控制力就可以不管国有制的具体比例。这种思路仍然没有跳出流行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藩篱。在我看来,这不仅在实践上是治标之策,在理论上也只是隔靴搔痒。我们需要对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重新考量。难道社会主义天然地要以国有制或者公有制为基础吗?

  
一、“社会主义”概念的诞生 

 
    自从资本主义在14-15世纪从封建庄园制的母腹中脱胎而出,直到20世纪,资本主义在使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同时,一直因为其血淋淋的资本原始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