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汪春华

椿桦:原名汪春华,安徽望江县人。新闻工作者、专栏作家。曾先后为《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现代快报》、《华西都市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撰写时评专栏。著有畅销文集《舆论尖刀》。现居广州,负责《信息时报》评论工作。

从日本大地震想到中日战争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0级大地震及强震引起的大海啸。日本首相称这是二战后日本遭受的最严重灾难。此次地震中,日本国民表现出来的文明素养,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据中国各媒体从日本发回的报道,灾难面前,日本人并未乱作一团,未放弃对法律的遵守。在处于半瘫痪状态的东京,没有一个车主闯红灯;在地铁,没有一个乘客打手机、大声喧哗;大街上,仍旧干净整洁。即使在重灾区岩手县等地,人们照常将垃圾分类摆放整齐。尽管食物短缺,但哄抢食物、哄抬物价的现象并没有在灾区出现——倒是在中国,上演了抢购日本品牌奶粉、化妆品,以及抢购碘盐的现象。
  日本人如此遵守秩序的表现,让我想起了二战时期的中日战争...

Read more

有关部门咋成了“无关部门”


上海、温州的“染色馒头”事件未了,沈阳的“毒豆芽”事件又来。据”《法制日报》报道,“毒豆芽”在沈阳乃至全国来说,其实并非“新生事物”,而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老问题。但对于这个老问题,沈阳的工商、质监、农委各部门在相关专题会议上,都说这事儿“不归我管”。
  印象中,我们的有关部门其实是很喜欢管事的,早年的“十个大盖帽,围住一个大草帽”,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后来,企业发展起来了,这个说法就变成了“十个大盖帽,围住一个厨师帽”。您看,管事的人往往比干事的人还多呢。
  但为什么小小的豆芽,经历多年至今仍旧没人管呢?我想这里面起码有两个原因。原因之一是,豆芽出事了,谁也不想承担责任。类似的情况,...

Read more

公务员不看黄片也比群众高尚?


  自从温家宝总理谴责当下社会“诚信缺失,道德滑坡”以来,“道德”一词便热将起来。在这节骨眼上,江苏南通市推出《南通市公务员思想道德和社会诚信行为规范》,也跟着火了一把。当然,它火的原因主要还是内容不同一般。根据该“道德与诚信规范”,观看黄色录像、不见义勇为、搞婚外情等问题,都被纳入禁止之列。南通市人社局有关领导还自我高度评价了这份“规范”,称公务员的道德底线,理应要高于普通百姓。

  看了上述报道,我的眼镜差点儿跌落在地。真不知道,这个“道德与诚信规范”到底是打造道德,还是破坏道德。这其中所规定的许多事儿,可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和法律的基本要求!现在通过规章制度强调一下,说明遵守常识的...

Read more

监管者道德滑坡是一种剧毒


  现在,总算弄明白为啥不安全食品的生命力像野草般旺盛了。先看新闻,据新华社消息:记者梳理发现,从近期曝光的“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瘦肉精”猪肉等事件,到以前披露的“三聚氰胺”奶粉、“大头娃娃”奶粉等事件,其中都暴露出“马后炮”监管。现行体制下,一些地方监管部门的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要靠上级返还的收费罚款来“解决”,这造成了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执法为利”,为罚款而放任企业违法。
  这么说来,企业违法在某些监管部门看来,不是危害,而是一门“生意”,甚至可以说,企业危害越大,越有利可图。这事儿琢磨起来,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用个时髦的词来说,叫“养鱼执法”——先让违法者慢慢试法,...

Read more

国人道德严重滑坡的根子在哪?


  温家宝总理近日在一次谈话中,批判了食品安全问题,措辞堪称激烈。温家宝指出,近年来相继发生了“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他表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这番话既是怒斥食品问题,更是对当下社会道德的严厉批判。我们注意到,关于道德批评,温总理今年还对房地产开发商讲过一句有名的话:“你们的身上也应...

Read more

直播审判,公众都是公共事件受害人


尽管公开审判制度在咱们国家推行很多年了,但在一些涉及有权有势者的案件上,许多法院还是把公开审判弄得神秘兮兮的。所以,听说最近引起巨大轰动的“瘦肉精”案件将直播庭审过程,便觉得颇为新鲜。《河南日报》4月14日的消息称,河南省高院院长张立勇日前要求相关各法院,对“瘦肉精”案要提前介入,做好审判前的准备,要公开办案,庭审要在电视和网络上直播。
  “瘦肉精”一案的恶劣性质,大家通过媒体已有了较深刻的认识。那些个“健美猪”,从饲养,到宰杀,到进入市场,居然一路畅通无阻,这其中必然少不了官商勾结。而某种意义上讲,那些职能官员的性质恐怕比奸商更令人发指。因此,不对此案作公正、严肃的处理,是不足以平...

Read more

食物有毒,我们都是食品商的敌人?


  眼下,有害食物很像是神出鬼没的老鼠,冷不丁就在你面前一闪而过,你最多也只来得及喊一声打。最近,又有一群“老鼠”在上海现身,它们的名字叫“染色馒头”。据央视报道,如今上海很多超市销售的小麦馒头、玉米面馒头,多是将白面染色后制成的,制作时以甜蜜素代替白糖,再加入防腐剂防止发霉。馒头生产日期“延后”,标注为进超市时的日期,过期的馒头则被回收再加工,重新销售。据悉,每天约有3万只这样的馒头销往联华、华联、迪亚天天等30多家超市。
  看到那些食品厂商忙碌的身影,我仿佛看到一群穿白衣戴口罩的科研人员,在不停地研发新产品。是的,这些的确称得上是新产品,因为你以前没有听说过。“三聚氰胺奶粉”、...

Read more

《2010中国年度时评》终于出版发行了




  《2010中国年度时评》历经重重困难,终于可以发行了。虽然比预定的时间晚了些,但本书最终得以出版上市,在我们看来,仍不失为一件大事。

  《中国年度时评》是暨南大学出版社重点推出的系列年选,旨在收藏每年度中,在传媒公开发表的、具有极高思想价值的新闻评论精品,展示年度时评的创作风貌。2010年度的时评选,为《中国年度时评》的开篇之作,共收选了近140篇精彩的时评文章。文章多为2010年度的热点评论,评论视野涉及政治、社会、国际、财经、文化等领域,譬如,赵作海冤案昭雪、“我爸是李刚”事件、吴忠“跨省拘捕”事件、菲律宾人质危机、黄海军事演习、物价持续上涨现象、黄光裕事件、“羊羔体”诗...

Read more

酒价涨不得,为何油价涨得?


白酒近期轮番涨价的现象,终于引起了发改委的注意。据《广州日报》4月7日报道,发改委近日约谈了酒协、酒企等单位领导,要求他们配合政府做好稳定价格的工作,不能人为制造产品短缺,一定不能跟风涨价,更不能串通涨价。
  看来,发改委最近这几天挺忙的。这边要求酒企别涨价,那边又老是安排油企涨价。最新一次的涨价新闻大家都已经看过了,咱们这边的汽油价格每吨上涨了500元,而且据业内人士分析,近期不排除还有一次上调的可能性。白酒和石油,都想涨价,结果前者被约谈了,后者的愿望直接就实现了。同样是企业,两者的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不晓得,发改委约谈酒企,是不是为了安抚民心——您看,我们不光晓得涨价,也...

Read more

董藩老师应羞于见穷学生才对


北师大教授董藩是个有勇气的人,隔段时间总会讲一两句刺激大众的话来供人拍砖。前几天,我们的董老师又发惊人之语,称“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他警告自己的研究生:“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
  我们都知道董教授现在是知名的房地产专家了,当然不屑于有“落伍”的学生。不过你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董教授的名气很大程度上是在骂声中成长起来的。他的挨骂名言包括:“没有房地产业不能救中国,而且房地产业正在拯救中国”、“‘房地产泡沫论’害惨中国”、“房地产的常态就是涨”、“要求公布房价成本很可笑”等等。他当然深知这些“高论”会招来痛骂,但他很享受,痛,却快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