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迅雷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上海市人大常委委员、财经委委员

被忽视的失业:供给收缩带来的结构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8%,为2016年全国月度劳动力调查开展以来的最低值。从数据看,国内似乎不存在失业问题,不过,今天听到上海郊区的一位镇长这么说:在拆除违章建筑、环保达标等要求下,很多乡镇企业已无法经营,与工人签的劳动合同也无法执行下去,这些大龄职工无法转岗,面临失业……为此,我不由再去搜寻更多的统计数据,相知道这一问题从全国层面看究竟有多大。

  从第二产业看新增就业:早已负增长

  从2013年开始,第二产业新增就业人员出现连续五年下降,但从2015年至今的三年下降幅度明显放大,这三年第二产业合计减...

Read more

为何房价坚挺而房地产股疲弱


   从纵向和横向维度看当今房价与股价之背离

  去年以来,地产股价格走势与房价变化出现明显背离,2017年年初至2018年上半年,A股市场的地产股大幅下跌,仅2018年上半年房地产股票指数就下跌18.7%,而上证综指只下跌14%。但全国70城住宅房价指数环比一直在上升,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估计平均涨幅在10%左右。

 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为何房价走势和房地产股走势的背离如此明显呢?历史上是否也出现过类似的背离情况呢?我们从2011年至今的8年数据中进行对比,发现过去A股房地产行业指数相对大盘的走势与全国70城住宅房价指数环比增速趋势较为一致,而且,在出现拐...

Read more

消费能否撑得起经济大盘?


 

  消费占比提升的理论空间很大

  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最终消费(以下简称消费)对GDP的贡献,过去两年有所上升,达到53.6%,但美国消费对GDP的贡献长期以来都在80%以上,全球大部分国家的消费占GDP比重都在60%以上。道理很简单:全球资本形成(以下简称投资)对GDP的贡献大约在22%左右,余下的就是消费和出口了。

  2017年中国的投资对GDP贡献仍达44%,约为全球平均贡献率的两倍。显然,中国高度依赖投资的增长模式是难以长期持续的。那么,未来投资与消费之间应该会经历一场此消彼长的过程。从2017年GDP的增速看, 6.9%的增速中,最终消费贡献了4.1个百分...

Read more

市场正在给“确定性”溢价


      上周的中期策略会上,我所作的宏观报告题目为《更加开放中国:分化和集聚带来机会》,核心观点是中国经济已经步入存量主导阶段,存量博弈的结果必然带来产业、企业的分化,行业集中度的提升背后的格局就是此消彼长。那么,宏观经济层面的这一变化会对资本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本文试作探讨。

大市值战胜中小创——2017是元年

记得从2016年第三季度开始,上证50指数的走势就明显强于创业板指数,并从第四季度出现了彼此背离的走势,于是市场开始叫嚷“新价值投资时代”。因此,2017年是大部分机构投资者扬眉吐...

Read more

中国经济的分化与集聚:投资机会在哪里?


2018年的中国经济将比较平稳,正是因为经济趋稳,而且波动幅度减小,使得趋势性机会比较少,更多来自于结构性的机会。当前经济还是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大方向,因为经济步入存量主导阶段,会出现分化,同时又在集中:行业在集中,人口在集中,利润在集中,资产在集中。所以我想从经济分化和集聚的角度,从宏观维度自上而下来探讨一下投资机会。

对外开放:门越开越大

从3月份到现在为止,我们现在讨论最多、最热议的,就是中美贸易问题。中美之间贸易之所以会出现冲突,还是跟中国的崛起有关系。80年代初的时候,中国贸易在全球的份额非常低,那个时候主要是美国、日本、德国等的全球贸易份额比较大。之后...

Read more

中美贸易冲突:更少选择之下走更对的路


 

美国贸易谈判团在北京只呆了两天就匆匆离开,正如事先所预期的,美国一定会狮子大开口。既然谈判存在较大分歧,若发生贸易战,则一定会受损,如果妥协,同样会受损。因此,必须调整内外政策,以减少因外部环境变差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外部环境变得更加负面,可供选择的路径会越来越少,但反过来也有利于选准道路。

贸易纷争有助于认清自己——

中国经济靠低端崛起 

记得中美贸易纷争刚起之时,不少人还盲目乐观,说原来中国才是工业国,美国只是农业国,因为中国对美出口的主要是电子产品,而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是大豆。 

随着人们对中美贸易纷争讨论的...

Read more

中国经济格局正在发生三大变化!


 尽管人口是影响宏观经济的中长期变量,且人口流动相当缓慢,但短期观测人口流动的痕迹,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经济区域格局的细微变动。从2017年人口数据来观察,中国区域格局三大变化值得关注:

“东西差距”正在转向“南北差异”

东北、西北和华北的人口明显出现净流出。在传统的“东中西”区域视角下,2017年中部、西部省份常住人口增长迅猛,似乎能得出中国人口分布趋于均衡的论断。若以“秦岭-淮河”一线做南北的分隔线,会发现常住人口增长集中在中国南部,而北部省份明显偏弱。因此,非均衡发...

Read more

半导体产业投资是否面临历史大机遇——对话郑震湘


  李迅雷:震湘,去年11月初我们在台北路演时与你讨论半导体历史性投资机遇,半年过去了,半导体板块的热潮的确和你当时判断一致,站在当前时点,你怎么看呢?

  郑震湘:感谢李老师,我们去年市场分歧较大时候最早明确提出半导体的投资拐点,并且是今年最确定的成长行业。去年11月和李老师您探讨《半导体板块迎来历史性投资机遇》,我们当时“全球半导体超级周期+国内半导体产业成长”的逻辑在不断加强落地,行业市场表现也验证了我们的判断。

  我在2017年3月最先独家提出硅片剪刀差的逻辑,认为在此驱动下产业景气度不断上行,如今已经得到产业和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同。在新形势下,中国集...

Read more

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会酿成战争


  以下为现场演讲实录:

  我给大家所讲的还是最近比较热门的话题,就是中美贸易。去年我们的中国经济向好,增速6.9%,主要的贡献来自于出口,出口大概是6个百分点,近几年,看美国经济还在复苏,特朗普宣布对中国贸易进行制裁,要加税,对60%的贸易加关税25%,使中国比较好的环境有一点阴影了,我们如何判断中美贸易的的摩擦和影响。

  前不久美联储第一次加息,我们央行也调了利率0.5个百分点,尽管这个幅度是非常有限的,也表明了我们还是在意美联储加息,美联储今年估计还会有两到三次加息,利率上面会有一定的压力。

  此外美国也要减税,我们前天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是把增值税的税率从三档并为两档,制...

Read more

消费将主导中国经济的未来


  去年4月,中泰时钟打分系统揭示A股市场的大消费板块得分最高,回顾过去一年,包括食品饮料、生物医疗、文化娱乐、商贸零售等与消费密切相关的行业发展迅猛,消费对GDP的贡献创下近年来新高,如2017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占到58.8%。就二级市场而言,2017年“喝酒吃药”板块的涨幅也颇为可观。本人认为,中国经济转型必然带来持续的消费升级,因此,2018年依然看好大消费。

  宏观层面看好大消费的三大逻辑

  第一大逻辑,中国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随着经济转型的深入,投资增速下降将是长期趋势。201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降至7.2%,已低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