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廖曼

喜欢发散、跳跃思维,看书、思考没那么强的目的,更多的是爱好。我是被网站的理念、文章所吸引而来的,很高兴有这么一个网站,很高兴成为其中一员!

对于##后的理解


       我老疑惑人们为什么会对不同年代的来区分80后、90后。。,除了因为跟着时代的进步,不同年代的人呈现出了各自的特点这个原因外,我想诠释和寄予一种自己的理解,作为中国人的后代,不论父母、社会、还是国家都会希望一代比一代优秀、进步,然而我认为进步最重要的在于,我们一代人要比一代人活的真实、独立、个性、勇敢,才不愧为进步。也只有具备真实个性的新一代,才能不断的创新,勇敢的发现和消除前一辈人们创造的各个领域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中存在的糟粕,打破一切禁锢,吸收一切来自全人类的哪怕是全宇宙的优秀的东西。

     ...

Read more

水真的至清则无鱼吗


  这句话是古话,常常用来比如一个人如果太按规矩办事,就行不通。比如在官场,不要做个纯粹的清官,那样,你混不开,也让别人不好过。其实这是封建官本位制度下的文化糟粕。从来没人质疑,我却不以为然。水,滋养万物,是万物生命之源,而鱼除了要喝水,还需要生存的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才能生存。所谓水之清意思是只有H20,没有任何杂质,然而这最多只是一个时点的状态吧,任何纯水存在于自然界,大概一秒钟或者多少分之一秒之后,就会有矿物质、微生物急急的会赶来,融入和分享这纯水,因为水滋养万物嘛,这之后鱼儿也就不会生存不下去了。

我认为清官即使是纯水,那也是滋养万物的水,只有这水不够多,不...

Read more

我的诊断


   突然想明白一件事,在中国,人们的权利义务虽然诉诸了法律,但是大家不愿意遵守,而是通过潜规则变成了交易的商品。首先要做好这样的的买卖,才有可能成为“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中的王。这正是我们的悲哀所在!我想成为王,但是我却不愿意潜规则,这是我的悲哀所在。

                     一个企业家办企业,首先要学会做好权力与义务...

Read more

杀鸡取卵


如果一个国家的税率定得非常合理,那么企业一定会税后能拿到一个满意的利润,他们便会按时按质自觉缴税,不会去费劲心思逃税。逃税的人肯定还是会有,不然不会有贪得无厌一词,但是一定是少数,因为逃税同样伴随着巨大的风险。税务机关也只需要制定好一个高效的税收征管系统,保证税收能主动的缴纳入库,税收征管人员也就不会那么累,征管人员的配备也无须过多。
反之,假如一个国家的税率定的过高,那么企业取得的利润一定过少,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一方面要增加招待费,与政府机关周旋,争取生存空间,一方面要会计做两套账,一套内,一套外,这就增加了人员成本,一方面要压缩员工的待遇,加剧了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同时还增...

Read more

对利润本质的思考


            学过经济学,也学了会计学,一直没弄清楚利润到底来自哪里,最近好像明白了。故写出来,大家帮我看下对不对呀。

            企业生产出的产品要通过市场销售才能实现价值,本质就是要市场接受。利润的本质就是企业通过整合人力、物力、资金三者创造出来的产品对于购买者所产生的效用(可用货币来衡量),高于未进行整合前的人力、物力、资金对市场的效用(可用...

Read more

公务员的高幸福指数


              为什么公务员的幸福指数最高呢,因为公务员在物质上有保障,他们不仅工资稳定,只有涨没有跌,一定有五险一金,人员编制只有进没有出,永远不用担心失业。在精神上虚荣心可以得到极大满足,因为几千年的封建传统使得官场的人一定能得到畏权老百姓的盲目的敬畏、尊重,很多高素质的人进入了公务员圈子里加上共产主义人文关怀,除了偶尔争权外,他们是个温馨和谐的贵族大家庭,他们还有比较多的闲暇,不仅休双休,还有法定假日;他们有相对较低的工作压力,因为...

Read more

不可不知的“产出产能平衡原则”


       毕业的那年我就从哥哥那看到了美国史蒂芬.柯维写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爱不释手,正如他在前言所说,这本书不宜看完后就束之高阁,他建议读者让此书伴随自己成长,并不断实践、与他人分享。

      这些年来,我反复阅读过,但是有些随意,在实践和分享上也做的很不够。因为我的随意,所以我的记忆和吸收也是零散的,尽管如此,因为自己很认同他书中的理念,已经被被我吸收而化为无形的部分,在工作和生活中,在恰当的时候,总会突然蹦出来发挥其作用。

 ...

Read more

对中国式人情的思考


 

   中国人就是这么喜欢通过人情获得特权来办事。一直疑惑,社会上奉行的潜规则,到底为何如此盛行,存在就是合理吗?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
  为什么盛行呢,我认为是根本在中国历史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残余作祟-----既慕权又畏权,无权的老百姓也被深入基因的儒家思想教导得服服帖帖------宠权,而不是勇敢的拿起新中国赋予了自己的权利。国家的法制和民主建设不可谓不努力,然而只在表面运行,没能深入人心,将封建残余驱逐干净。
  这种潜规则的奉行,当然弊端多,对于局部而言,谈不上弊端,因为通过人情,他们往往也是做了一种交易,其行为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