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建辉

关注领域:世界经济、国际政治、跨国公司、国际机构。 与主要国家驻华使馆及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建立了长期的良好的关系。采访过20多位大使,多位世界银行的官员和学者,一些跨国公司的总裁。 主要关注领域:世界经济、国际关系、跨国公司、宏观经济。 主要供稿栏目(《经济》杂志):全球视野、商业财富、经济时局。偶尔也为其他媒体写些稿子。 特长:英语。 爱好:读书、篮球。 其它文章请参见:liujianhui.blog.sohu.com

世行眼中的中非关系


《经济》杂志2007年3月

世界银行的一份专题报告认为,中国和印度的崛起为非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黄金机遇,但要充分利用这次机遇,非洲还需要深入的改革,改革的重点对象应该是在更深层次上塑造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系列因素。调整正式贸易政策只是促进跨境贸易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世行眼中的中非关系

文/本刊记者  刘建辉 

胡锦涛主席访问非洲八国是继2006年11月份中非合作论坛之后的中非友好的又一次生动体现,再次引起人们对非洲以及对中非经贸关系的普遍关注。对于中非合作,世界银行自然不会漠视这样的新议题,实际上,世界银行的一个关于中国和印度的发展给非洲带来的新机遇和...

Read more

甲骨文中国“裂变”


《经济》杂志2007年3月

在这个不进则退的竞争时代,在中国这个高速发展的市场上,甲骨文正在不停地通过分区域、分行业地“裂变”来做大做强

 甲骨文中国“裂变” 

文/本刊记者  刘建辉 

很多跨国公司在中国都设立了几个二级区域中心,甲骨文也不例外,但是它走得更远。它不仅在2003年调整了公司在中国的组织架构,设立了华北、华东、华南三个大区,2006年以来,又急速地在二三线城市进行扩张,建立了多个三级中心。

这些中心以某一省级中心城市为依托,业务范围覆盖该城市周边比较集中的区域。2002年甲骨...

Read more

SK-II的倒掉说明了什么?


     SK-II的倒掉说明了什么?

又有SK-II出问题了,一个名牌就此落马。在这年头打造一个名牌容易,败坏一个名牌更容易。

在电视出现以前,一个品牌想短时间内成为全国名牌,几乎绝无可能。但是电视出现后,只要舍得出钱打广告,想要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名牌——套用火箭队麦迪的一个句广告语——容易得就像探囊取物。

但是一个广告堆起来的名牌倒下去似乎比站起来更容易。在这个缺乏诚信的年代,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迷信名牌。而一旦人们发现他们的信任受到欺骗的时候,对于这个骗子来说就是灭顶之灾了。

从这个角度...

Read more

风险投资热潮中的冷思考


《经济》杂志2006年9月

 

VC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创业者的激情也空前高涨,但是整个市场并非像看上去那样完美 

 

/本刊记者  刘建辉 

 

2000年正值互联网泡沫最大的时候,美国ePlanet基金刚刚成立不久,他们的中国合伙人孙文海建议在中国投一些项目。ePlanet基金的LPlimited partner出资人)很不理解,他们问孙文海和其他的GPgeneral partner 合伙人):为什么你们愿意把钱投向一个不是WTO成员国的国家呢?在他们看来,那个时候投资中国有很大风险。

然而仅仅...

Read more

外资是一把双刃剑(匈牙利大使访谈)


外资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目前面临的FDI数额下降的问题?匈牙利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利用外资的经验和教训非常值得我们揣摩、借鉴。

 

/本刊记者  刘建辉

 

多年来,中国获得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一直在快速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推动力。但是世界银行6月份发布报告显示,去年中国的FDI数量首次出现下降,大量投资开始转向成本更低的国家。这一苗头引起了一些学者和专家的担心。外资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占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税收的二成左右,占出口的半壁江山,解决200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靠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国家来说,2...

Read more

杜邦凭什么形象最佳?


《经济》杂志2006年7月

曾因“特富龙事件”声誉大损的杜邦公司,却荣获了“跨国公司最佳企业公众形象奖”

杜邦凭什么形象最佳?

刘建辉

对于我们这一代由《读者》伴随着长大的年轻人来说,杜邦这个名字并不陌生,杂志封三独具特色的黑白形象广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对于更多的人来说,认识杜邦是从2004年的杜邦特富龙事件开始的。很遗憾的是,对杜邦中国来说这是个产生极大负面影响的事件。尽管后来美国环保署以及中国国家质检总局都特别说明,不粘锅所使用的杜邦特富龙涂层是安全的,公众是被美国环保署不精确的描述以及媒体的错误理解所误导,但...

Read more

“走出去”的焦虑


《经济》杂志2006年7月

  “走出去”的焦虑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中主要的对外直接投资国,寻求新市场以及战略性资产是企业的主要目标。但它们目前面临不少困难。

/本刊记者 刘建辉

也许大部分人不知道,一向以千方百计吸引外资为重任的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中主要的对外直接投资国。据商务部合作司副司长梁兵介绍,截止到2005年底,我国累计设立的境外中资企业共计9364家,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517.2亿美元,其中2005年对外直接投资额为69.2亿美元。

这已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20057月至9月,同...

Read more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谁之过?


《经济》杂志2006年6月

调查显示,公众认为企业缺乏社会责任第一责任人是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只是第二责任人

/本刊记者 刘建辉

北京数字100调查公司总裁汤雪梅对最近进行的一项“企业社会责任公众评价调查”结果感到震惊――公众认为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一责任人是政府,企业只是第二责任人。

近年来出现的一些诸如“杀人奶粉”、“苏丹红”之类的恶性事件,让“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了一个社会关注的话题。为此,北京数字100调查公司与搜狐财经以及光华传媒联合进行的进行这项调查。4月...

Read more

大洋彼岸的另一番景象(组文之二)


《经济》2006年5月封面文章(组文之二)

大洋彼岸的另一番景象

/本刊记者  刘建辉

中国的传统媒体和网络之间最理想的合作模式是什么样的?

《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在回答这一问题时说:“说一句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话——合二为一。就是说纸媒企业与网络企业融合为一体。不但是内容的合作体,也是经济的共同体。双方成为一体,共享内容资源,报网一起互动。但在目前的条件下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但是,在中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美国已经做到了。美国的情况和中国大不一样:一方面,美国的传统媒体几乎没有哪家愿意为别的网站提供“免费的...

Read more

愤怒的纸媒(组文之一)


《经济》2006年5月封面文章(组文之一)

 “纸媒用自己的内容资源喂养大了网络媒体,但它们可能在培养自己的掘墓人!”

 愤怒的纸媒

 /本刊记者  刘建辉

    112在广州召开的“报业集团的创新与发展”论坛上,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向全国39家党报集团发出倡议:组建全国报业内容联盟,提高网络转载的门槛,捍卫自己的知识产权。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尹明华在发言时略带愤怒地说:“办一份综合性日报的采编成本,每年数以千万元计,但是当我们把优质的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