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时寒冰

时寒冰简介:姓时名寒冰字暖之。70年代人。MBA硕士,中国财经传媒人联盟特邀观察员,《上海证券报》评论版主编(曾兼任新华社所属现代金报和现代快报评论主编),曾主编网刊《中国》,并曾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邀嘉宾发表时事评论。凤凰博报特约顾问、南京大学客座教授、上海证券报评论员。现负责中国证券网的评论。2010年12月,被30多万网民公推为与郎咸平、戴旭、于建嵘、郭亦平、张宏良、孙锡良等人并列的“中国互联网九大风云人物”之一。绝大多数网民认可“九大风云人物”的评选,认可九大风云人物接近“公共知识分子”的标准。著有《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网址:http://www.cnstock.com/jrpl/本人E-mail:[email protected]通信地址:200127 上海市杨高南路1100号上海证券报评论部 时寒冰

趋势及一点感悟



(一)

发现自己竟然十个月没有更新公众号了。对一直支持我的朋友,深感惭愧。

我曾经是一个非常勤快的人。尤其十多年前,勤奋地写了很多文章:看到房地产畸形发展对民生的伤害,对制造业升级的伤害,给经济留下的种种隐患,我数年坚持疾呼,以求得到矫正。通过小学数量的变化,在十多年前感知到人口下降的影响,呼吁及时调整计生政策;为了改变稀土等宝贵资源被贱卖的情况,呼吁重视资源为王,限制稀有资源的开采,并建议储备稀有资源……一直到2016年,我推导出未来大趋势的演变,写下《第五次产业大转移与未来30年国运》,画出产业大转移的脉络,与今天的现实几乎可以完整地重叠在一起...

Read more

危机之下:中国怎么办,百姓怎么办


 

说明:我过去不大接受媒体采访(几家关系非常好的媒体除外),但是,主流声音对决策层的误导,对国人血汗钱换来的财富的葬送,让我忍无可忍。我深知,自己太直接,一说话就得罪人,但宁肯死无葬身之地,也必须以民生和民族利益为重,也不能违背良知和我对爷爷的承诺。我要勇敢地把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发出来,直到彻底看不到希望时,再归隐故乡那个平静的小村庄——暖之。

危机之下,中国怎么办,百姓怎么办(答海峡都市报记者问)
——海峡都市报(采访于2009年3月11日,发表于2009年3月19日)(
http://www.hdzxw.com/ ...

Read more

房地产业凭什么成为支柱产业?



——《上海证券报》2007年4月12日封5版    

    时寒冰

    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片面强调房地产拉动经济的功能,忽视了对居民住房的保障功能。特别是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提出来,使其居住功能弱化,创利和寻租的功能被强化,导致房地产行业成了追求GDP与创造政绩的行业。
    对房地产业支柱地位的质疑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王小广把...

Read more

全面反思房地产开发商模式



  全面反思

  ——《上海证券报》2007年3月29日封5版

  时寒冰

  房价持续上涨,连续两次调控都未能阻挡住其上涨的步伐,在北京、深圳等地,甚至出现了越调控涨速越快的情况。住房问题被民众称为新“三座大山”之一。那么,这一切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

  世界发达国家对住房有一个大致相同的态度和立场,即政府对住房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一点从一些国家的法律规定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来:

  在英国,1919年,英国颁布了《阿迪逊法》(又称《住房和城镇规划法》),明确规定:解决住房问题属于公共事物,政府应对公共...

Read more

看茅于轼先生如何被媒体误导



    3月26日,我看到网上转载的一篇访谈——《茅于轼:允许单位自建房是开历史倒车》,甚为困惑。
    新闻采访一般要求保持中立,中立才能客观公正。而这篇报道记者的发问一开始就模糊了一些非常关键的字眼,显现出一种明显的倾向性,茅于轼先生因此被媒体牵着鼻子误入歧途,说了一番令人费解的话。我以自己的新闻工作经验,仅就这篇报道的开头部分略作点评。
    记者问:广州有地有钱的单位在符合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使用规划的前提下,可以自行建房解决单位内职工的住房问题。这一消息经...

Read more

易宪容引咎辞职疑被算计


  时寒冰

  前段时间,我与潘石屹、任志强论辩,两巨头见势不妙,果断地选择紧闭山门修炼武功。随后,一些地产界无名小卒相继跳出来叫阵。期间,我无意中在一位地产界人士博客上看到几幅照片:易宪容与该人士“一同把酒言欢”。我当时突然有种不祥预感。这位地产界人士挂这种照片的意图再明显不过。当社科院一位好朋友告诉我易宪容“引咎辞职”的消息,我没有丝毫惊讶,这个好人被“算计”了。

  五大失误让易宪容众叛亲离

  易宪容挑战地产界巨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揭开了地产界的许多黑幕和谎言,其贡献不容抹杀。但同时,...

Read more

警惕开发商用“外行”扼杀异议


  闻听易宪容辞职,许多开发商及其代言人弹冠相庆,有的诬称易宪容“只有理论没有实践”——言外之意,只有搞过房地产的人才有发言权,而房地产界的人永远不会拆自己的台!有的诋毁易宪容“不务正业”——言外之意,只有专业研究房地产的人才有资格说话,但是,一些专业研究机构本身就是开发商赞助成立的!有的诬蔑易宪容“外行”——言外之意,只有房地产界的内行才有发言权,问题是,迄今为止,“内行”中的既得利益者有几个愿意站出来揭开房市黑幕与骗局...

Read more

大网正在逐渐完成合围之势


  ——趋势在心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明代诗人杨慎写《临江仙》时,一定是看破了几多红尘。

  人生在世,有心才能体味生命之美。趋势的演进,又何尝不是如此?左右趋势的因素不胜枚举,若内心枷锁重重,永远无法看清趋势的真正走向,摸清趋势演进的关键点。想掌握对趋势的分析和推导能力,我们需要完整的“看见”,需要那种发自本能的“智慧”。一句话:趋势在心,用心才能准确解读。

  无论是此前的微课堂、投资的艺术,还是近期的8月26日炼金之夜的演讲...

Read more

房地产税为何突然提速?


众所周知,统计局发言人过去是很少直接提及房地产税的,如此明确地提出“加快推进房地产税相关政策举措”,透露出来的一个重要信号是:决策层对加快推进房地产税已经达成共识,统计局发言人不过是“转述”已经确定的方向而已。

 
尽管每当提及房地产税,总是将其与房地产调控放在一起,但是,加快推进房地产税,或许有更多的考虑。简单来说,缺钱了。
 
今年1-6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104331亿元,同比增长10.6%。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91629亿元,同比增长14.4%。而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

Read more

信贷紧缩还会带来多少未知的风险?


  最近,美国股市一路高歌猛进。5月16日,纳斯达克指数再创历史新高,做多纳斯达克指数已经是华尔街最拥挤的交易。在基金经理们认为“全球股市的高估程度已经是17年来最大”的时候,中国股市的表现则相对比较低调,一直很腼腆地做着俯卧撑。

  股市不争气,是股市的本质所决定的。我在《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现实篇的第6页和第7页专门分析了中国股市为何回报低的问题。

  如果从短期来看,资本市场的低迷与人们对央行缩表的担忧有关。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央行出现“缩表”,即2月和3月末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较1月末分别下降了0.3万亿元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