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林嘉祥

噪声控制新进展
对声品质、声景观的评价,地区噪声地图的测绘,对声环境噪声质量的预测及评价,为国民经济发展布局,城乡建设规划提供完备的量化的噪声控制依据。
噪声测量和监测技术的进步。网络传声器以及与其相关的MEMS传声器、智能传声器、网络化监测、阵列化处理等一整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环境噪声监测快速实时、大范围、永久性的要求得以实现。
机电产品的噪声标准成为产品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汽车行业噪声与振动方面研究的新领域包括主动和半主动噪声与振动的控制,低噪声路面以及公交车的制动噪声等。随着高速铁路的修建和电气化,空气动力噪声与授电弓噪声将成为主要的铁路噪声源,它已...
噪声治理工艺—阻尼
噪声治理工艺—阻尼
在噪声治理中,选用阻尼工艺作为治理受激振动产生的噪声的主要方法,是最关键的核心技术。这里之所以采用该措施是因为作为受激振动的金属壁面具有强烈的振感,因此必须用阻尼层来降低壁面振动,从而降低壁面对外辐射噪声。
金属结构振动往往存在着一系列共振峰,相应的噪声也具有与结构振动一样的频率谱,即噪声也有一系列峰值,每个峰值频率对应一个结构共振频率。而阻尼正具有阻碍物体相对运动,并把运动能量转变为热能的一种作用。
采取阻尼措施之所以能够降低噪声,主要是由于阻尼能够减弱金属结构弯曲振动的强度。减噪过程是,当金属发生弯曲振动时,其振动能量迅速传递给密实密粘贴...
振动的控制
振动的控制
在工程实际中,振动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有许多产生振源(激振力)的因素难以避免。例如,机械设备中的转子不可能达到绝对“平衡”(包括静平衡或动平衡),往复机械的惯性力更无法平衡,又如涡轮机械中气流对叶片的冲击,在机床上加工零件时产生的振动等都是产生振动的来源。对于这些不可避免的振动,人们需采取隔振的方法加以控制,所谓隔振,就是将振动源与地基或需要防振的物体之间用弹性元件和阻尼件进行连接,以隔绝或减弱振动能量的传递达到降噪的目的。为防止设备振动传递到与其连接的其他结构上,需要采用柔性连接,连接的刚性越强,传递得越振动越大。
...
振动及共振
振动及共振
转动的设备产生振动,振动通过基础向四周结构传递。对于旋转的转动设备,主要以旋转频率为主导振动频率。如某风机的转速为3000转/分钟,那么它正常工作时,自振频率主要在50Hz。对于往复运动的设备,因其运动形式不但包括旋转,还包括曲柄连杆的来回运动,往复发生冲力和撞击,振动形式复杂,所以存在各种频率分量的振动频率。
设备产生的某一频率的振动在建筑结构中传播过程中,频率将保持不变,振动的强度可能发生不同变化,当振动发生共振时,振动被增大,严重时会损坏设备和结构。每一个振动单体都存在固有频率,即设备在该频率上振动时,发生共振,振动传递给基础的幅度最大。固有频率...
振动对人体的危害
振动对人体的危害
人体可近似看成弹性体,骨骼近似为一般固体,但比较脆弱;肌肉比较柔软,并有一定弹性。人体的骨骼和肌肉构成许多空腔和诸如心、肝、肺、胃、肠等弹性系统。人体各部分器官都有其固有频率。当身体各部分器官固有频率与外界传来的振动频率一致和接近时,就会引起器官的共振,此时,器官受到影响和危害最大。
振动频率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起主导作用,此外,振动的幅度和加速度、振动作用于人体的时间以及振动环境中人的体位和姿势等都起作用。当振动频率较高时,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振幅起作用。当振动频率较低时,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振动的加速度起作用。
&...
吸声原理
吸声原理
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机理是材料内部有大量微小的连通的孔隙,当声波入射到材料的表面时,声波沿着这些孔隙可以深入材料内部。激发材料孔隙内的空气分子及组成材料的筋络的振动,由于空气的粘滞阻力、空气与筋络之间摩擦作用以及孔隙内空气的涨缩作用,在空气与筋络之间,不断发生热交换,使相当部分的声能转化为热能而消耗掉。多孔材料吸声的必要条件是 :材料有大量空隙,空隙之间互相连通,孔隙深入材料内部。影响吸声材料的吸声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厚度、密度和空气流阻等,密度是每立方米材料的重量,空气流阻是单位厚度时材料两侧空气压力和空气流速之比。
存在空气层的穿孔板,即使材料本身吸声性能很差,...
噪声控制方法
噪声控制方法
噪声危害存在的三个条件就是:噪声源、传播途径、接受者,缺少一个就造不成危害。如使这三个条件之一不存在,那噪声控制的目的就达到了。
事例:一家人有二个大人一个小孩,大人在客厅聊天、小孩在房间里做作业。不料,二个大人为了一事争吵起来,互不相让而越吵越大声,小孩见状大叫:“不要吵了,吵死了”,但大人没停下来,小孩把房间门关闭,并用双手捂住耳朵。以上过程能完整说明噪声控制的基本方法。首先,小孩确定噪声源是二个大人为了事争吵的声音,小孩大叫不要吵了目的是为了消除大人争吵声(噪声源),消除噪声源...
噪声的固体传播
噪声的固体传播
噪声的其声源发声时,声音的传播介质可以是空气,也可以是固体。噪声的固体传声一般来说比较不为人们所注意,但是,由于固体传声的特点,在某些方面产生的影响很大,治理的难度较大。
当噪声的声波或设备振动波辐射到建筑结构构件上时,声能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则被构件吸收,还有一部分透射到构件的另一面,即为透射声。透射声是由于入射声波迫使结构构件振动,引起另一边结构构件的空气跟随其振动而辐射出声音。透射声能的大小与声波的频率有关,一般频率越低透射声能也越大。同时还有一部分声能沿着建筑构件向四面八方传播,造成结构传声。声能在建筑构件中的传播速度快,低频声波在固体中的传播其能量随距离...
气象条件与噪声传播
气象条件与噪声传播
不同区域大气温度的变化会使声音的传播方向发生弯折,当上层空气是高温,下层地面附近空气是低温时,沿地面传播的声音会弯向地面,之后被地面反射,可能耗散在上空的声音返回地面,并“匍匐前进”,这样,声音会传得很远。冬季结冰的湖面就是这种情况,在冰上上讲话,对面几百米外都能听到。夏季的午后,地面被晒热,情况正好相反,上层空气是低温,下层空气是高温,声音向上弯折,很快耗散在大气中,因此50-60米时就很难听到人的讲话了。
在有风的时候,如果风的气流速度上下完全一致,那么对声音将没有影响,但是上面的风速往往比地面的风速快,顺风时,声音向地面弯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