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任俊正

本是诗人、作家,人大管理学博士,咨询公司合伙人,现隐居京城,实为闲人

不要误读八零代的年轻员工


        最近与一个八零代年轻朋友谈到单位集体跳槽的事情,不由得想到了八零后年轻员工管理的话题。

  朋友是在一家改制后的企业里做工程师,这家现在为“私营”的企业里除了管理层外,年轻人居多。春节前,一家外资企业来到北京,竞然有三分之二的年轻人去应聘过。原因很简单,“多挣钱,多学点本事”。

  最近两年也接触过许多企业的中高层,包括朋友所在行业的主要企业,也听到过一些关于八零代的年轻人的一些说法。

  管理层与八零代员工认识上的差别

  在谈到...

Read more

高层变动拯救不了DELL


可能让DELL前CEO罗林斯感到尴尬的是,在他宣布辞职,创始人戴尔重新出山任董事长兼CEO之后,股价在几个小时之后上涨4%。显然华尔街已经对此已经等待很久。

华尔街的哲学非常简单,那就是业绩。对于连续几个财季利润下降,总市场值由700个亿下降到530个亿美元,华尔街已经失去了耐心。

然而,我们不由想到一个问题,高层的变动真能够拯救了DELL? 

DELL问题的实质

从表面上来看,DELL的问题主要在于业绩不佳,面对对手惠普、联想等公司的强劲攻势,显得力不从心。产品创新持续动力不足,产品外观呆板,在整个社会都大力娱乐化的时候,DELL却有固步自封之嫌。曾经以鲜明的...

Read more

假离婚背后的管理者责任


看到央视<社会经纬>里的一个节目,大意是讲现在的人逐利思想严重,为了一点钱就假离婚,以至弄假成真,造成不必要的社会问题等等。


我是一直带着疑惑的看这个节目的。节目中讲的是西南某地,政府为了鼓励搬迁,出台了补偿政策,其中一条就是离异者没有住房的可以享受一点的补贴,大约就是一房一厅,八万元左右。政策出台后,到民政部门离婚的络绎不绝,而且每个人都喜气洋洋。离婚之后,等拿到补贴再复婚,真是不错的主意。问题是,随后许多人假戏真做,离了复不了了,在电视镜头前哭哭泣泣。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婚姻岂能儿戏。就象我们最初的反应一样,央视也是这样的做的评论。


之所以说我带着疑惑,是因为我不由...

Read more

管理者负起管理责任是执行力的重要环节


一位同事在聊天时指出执行力实际上是个伪科学,另外一个同事讲他根本不看这些快餐性的东西。实际上又有多少人看呢?许多快餐性的图书实际上团购的,每人一册,自已看看,或热闹地高场运动。其根本目的并不在书的内容,正在于书的名称,如《把信送给加西亚》,如《没有任何借口》,去年似乎还流行过一本书叫什么<老板不在>。当人们逐渐在认识到一些宣传奴性教育的书充满市场的时候,却不得不还是无奈地接受着这些说不清是不是伪科学的书,因为人们真搞不清楚到底是否执行力真是科学或伪科学。

昨天晚上,一位人力资源总监的朋友对我讲,她的老板也与她在商量如何提高员工的执行力。老板认为,员工素质太差,许多本该搞定的...

Read more

反扒大队:是组织就需要管理


南京反扒大队曾经引起市民的极大关注,但最近却因为反扒志愿者之间打官司而让许多人心痛。打官司的原因起因于反扒英雄吴志祥受伤期间及其后得到的捐款处理的上,队员之间意见分歧,最后发展到是否有捐款被反挪用上。在经济与法中,许多人面对镜头说了两个字“名利”。仔细看看,钱数并不多,最初是几千元,后来是一万多元,结果就是这局局的一点钱认昔日同甘共苦的伙伴分道扬镳,甚至对薄公堂,让人不由心酸。一个非赢利的高尚组织出现了这样的事情,让人真是心情复杂。但真是因为钱的原因吗?我看未必。

我们来看看,无论是英雄吴志祥还是其他未成名的反扒队员,谁会希望因为这一点钱而希望反扒组织声誉受...

Read more

请用管理手段解决管理问题


 

管理者不会用管理语言是非常可怕的现象,一些管理问题被用云里雾里的方式一番描述,让下属一头雾水,不知所措。用管理语言描述管理问题,笔者曾经撰小文谈过,今天这里接着谈一下管理手段的问题。
企业里还有比管理者不会使用管理语言,更让人感到无比惋惜的,那就是管理者不会用管理思维思考问题,不会用管理手段解决管理问题。
本来属于下属激励问题,却用了“人事手段”进行解决,联合一个,打击一个,于是在企业里却出现所谓“站队”的问题,按帮按派来选择不同解决手段,是我的人,一切从简,不是我的人,等着瞧;本来属于绩效考评问题,却用了“江湖手段...

Read more

执行,机制更重要


  • 为什么WMART的员工三米之远就会对你微笑,为什么你的员工却不会?不是因为他的员工比你的员工素质高多少,而是他的机制比你更合理
  • 你凭什么要求你的员工“自动自发”?没有机制,一切只可能臆想而已
  • 当你声嘶力竭地要求员工提高执行力而收效甚微时,反映出的只能是你管理上的无能!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关键不在于智力,而在于意识。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差别,不在于意识,而在于机制。

企业里常常犯一个错误,总是无条件的强调员工要提高意识,把任何错误都归结于员工意识差。但是,却常常受到忽视如何提高员工的意识。

道理非常相似,却常常被管理者混淆。

为什么人与人之...

Read more

规避战略思维中的短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战略管理的重要性,也开始通过寻求外脑协助制定发展战略,或者利用内部人员来进行战略的制定。企业对战略制定的重视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比起拍脑袋的战略制定来说,已经前进了很大一步。然而,令很多企业困惑的是,制定出了非常漂亮的战略规划,实施起来却阻力重重,最终常常只能束之高阁或者扭曲执行。战略与执行之间的错位,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从思想根源上来看,主要原因来自战略制定和实施者存在着战略思维中的严重短视。

  一、企业战略思维中的短视

  1 )战略制定时的短视:对机会捕捉过分着迷,对内在能力过分短视

  谈到战略制定,更多的企业家强调的是做大做强。在许...

Read more

向管理要执行力


  • 如果执行力不是天生的话,那么向管理要执行力
  • 管理层对管理认识盲区,正是执行力不足的症结
  • 执行力必然表现在三个层面,组织、团队与个体各有其责

 

近年来,“执行力”的浪潮是一浪高过一浪。诸多学者、企业家及职业经理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思考着这一抽象而具体的问题。可是和企业人士谈话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在问“我们的执行力该怎么提高?”。这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不是能简单地用《把信送给加西亚》等“没有任何借口”的宣传所能解释的了,也不是通过大幅度的宣扬“自动自发”、...

Read more

自欺欺人的员工学习


  与几个朋友一起聊管理培训与员工学习。他们看我是学习管理的博士,非常渴望我能够给他们几个点子,以此来掀起他们企业内部学习的高潮。长期以来,他们说,员工根本不爱学习,无论是学习管理知识,还是学习技术知识,都不是很认真。尽管公司为员工千万百计创造了条件,开展了一些活动,但效果却一直不是很好。他们想知道原因,更想知道如何改变。

  我总是让别人失望。我想不出多好的点子,便说没有太好的点子,学习嘛......,我的话还没有说完,他们便争先恐后地提示我,问不能公司出钱给他们买书,然后将学习纳入到考核,不学习就扣钱,学习了就讲钱;能不能购买一些视频,提供给他们等等。

  我总觉得这些方...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