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杨小洲

.

文字的故事




近半年陆续有三册谈中国文字的书出版,三位作者皆为台湾文化人,仿佛约好了要从不同角度来谈中国文字,说来也是情趣满怀的一件事。这三册书皆以个人对文字的思考来作阐释,张大春《认得几个字》谈汉字里的故事,蒋勋《汉字书法之美》谈汉字造型的美感,唐诺《文字的故事》谈甲骨文延续发展过程的汉字文化。蒋勋这册书写的是中国书法美术史,可与他所写中国美术著作贯作系列,张大春从身边事物与个人家庭生活作启示,是个人生活与汉字运用的感想与随笔,唐诺则是象形文字与文学想象的舒展与写意,三人各抒己见,各显神采。

早很多年前,瑞典林西莉写有《汉字王国》谈中国象形文字,翻译成中文在台湾和大陆出版,读来颇有兴趣。这大约...

Read more

毛边书


藏书原是为乐趣而来的事,搜求毛边书便是这乐趣的一种,除自己快乐外,向同好展示所藏也是其中的意义所在,在自我肯定的同时也享受着被他人赞赏的快感。书籍的出现本是为保存书写的文字记录,而书籍的产生过程却成为一些人的喜好,探访其中的故事使书话受到读者追捧,留下许多可兹闲谈的话题,尤其当书籍诞生伊始,未经修饰的毛边书,以其维持书籍出版时的装订原始状态为藏书人所喜,成为搜书者孜孜以求的珍品。

早期书籍印刷出来皆为散页,并无装订,书籍装订成册随时代发展所成。彼时书籍印刷和书籍装订为不同领域,讲究者将书籍散页送往工匠处装订,而装订成册的书籍有切齐书边或不切书边之分,可知毛边书在书籍装订初期便已出现,...

Read more

画记


将Coca-Cola译作“可口可乐”是蒋彝先生大可称颂的妙笔,他另还有不为我们中国读者所知之处,是他在国外用国画风格所作英国乡村与城镇的绘画,及他用英文写作的游记随笔,这些绘画和游记在国外出版共有十三册,声誉和影响远播彼邦,然在国内沉寂无闻,鲜有人知,正是我们所言“香生别院晚风微”,待探得春消息,则已是半个世纪之后,人间世事无常以此可见,好在新近有四册蒋彝的画记被译为中文在大陆出版,很有点叶落归根之叹。这四册《湖区画记》、《伦敦画记》、《牛津画记》、《爱丁堡画记》几年前由台湾远足文化翻译出版,再行由大陆世纪文景引进成简体字本,似乎颇费周章,原本文化传播不是件容易的事,蒋彝先生算是 “烟...

Read more

对话中国当代艺术家


前日到国家会议中心观看《改造中国·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美术展,其主题阐释曰:“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结束了。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现代主义运动,经过90年代市场经济下的政治与文化转型,在新世纪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大有总结三十年中国艺术发展之意。其实这三十年的艺术存在两种意义,一是艺术观念的突破,一是艺术作为政治代言的展示,这些事关意识形态,因此中国当代艺术在极大程度上,皆与政治相关联。这是很特别的事,文学与艺术若有禁区,说明我们在思想上缺乏开明。崇拜艺术表述个人的独特异趣,以个人情思为主,发挥自在,所谓无所拘束,不过另有一些当代艺术近乎低级趣味,个人境界并不高尚,作品神思...

Read more

念楼学其短


昨日得杨云辉先生消息,知钟叔河先生所编《走向世界丛书续编》已入出版计划,这是令人欣慰的事。约在几年前,便有几家出版机构谋求此续编的出版,无果,不遂之因在校注编辑较繁复,而出版资金甚昂,此二因终使出版方退却,幸得湖南的出版机构欲全其事,仍由岳麓书社来成就叔河先生心愿,庭院赏月依然自家光景,旁人只作轻羡。原本《走向世界丛书》是叔河先生编辑生涯里大受赞誉之作,可惜未能在叔河先生壮年之时一气完成,延宕至今叔河先生已近米寿,恐无力校注全书,深感叹憾。

当年叔河先生编辑校注《走向世界丛书》时,每册书前皆作序言,收拢起来编成《从西方到东方——走向世界丛书叙论集》,在二00二由岳麓书社出版。这书之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