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会上,有人说:从我的文章里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我。
初听有些惊讶,觉得自己表里如一呀。但细想想,不无道理。其实这种不一样的状态,也是大部分在职场、江湖上闯荡的朋友的状态。
外面的世界
我们在校园的时候,比较理想和单纯,做事动机很单一:要么考试成绩好一点,要么毕业能够找到好的工作。即使谈恋爱,为钱、为权的可能性也不大,大多数是相互喜欢。
尤其是我们那个年代,是个诗歌、文学、哲学满天飞的年代。现在校园里流行的是就业、出国、分配、财富故事等。我们那个年代最热门的主题词是朦胧诗、校园散文、傅雷翻译的法国小说、尼采、叔本华的哲学。很多学生忧国忧民,总觉...
作者文章归档:季琦

空心化的企业家
前几天参加企业家同学聚会,一个知名的老一辈企业家偷偷告诉我们,他现在基本不搞实业了,甚至连股权投资也不干了,专做高利贷,年息可以达到30-40%。什么样的生意能够这么好的回报啊!我们满脸狐疑地反问他:风险一定很高吧?听说放高利贷的都跟“讨债公司”有关的,还不起钱,切根手臂或者削只耳朵什么的。他嘲笑我们老掉牙了,那是传说中赌场放债的,现在的高利贷很多是正规的企业,而且这些生意很多是银行介绍的。抵押物质量也非常好,基本没有风险。许多人是为了掉头寸,少则几天,长则几个月。还有年利更高的,比如40%-60%,但是那种风险大。
听完同学的介绍,有些恍然若失:我...
杀手乔布斯
也许是冥冥中的巧合,我动手写这篇文章是乔布斯去世的前夜,我是这么开头的:“乔布斯第二次离开了自己创立的公司,可能再不能回来,很多苹果迷都觉得万分惋惜,我也是一样。乔布斯是我最崇敬的企业家,准备写几篇小文来表达我对他的崇敬……”
第二天一早他辞世的消息出来后,我因为其它事务又不能及时完成这篇文章,直到今天才能够了却这个小心愿。还是这么开头吧,当他仍然活在我心中:
部分在售的苹果产品,简洁、完美、便捷是它们的共性
这就是乔布斯领导下的苹果!以他超群的产品和出人意料的创新,一次次征服了全球的消费者,(我想是无...
企业家的责任
企业家的责任大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 企业员工的责任
2. 企业客户的责任
3. 所处社区的责任
4. 企业合作伙伴的责任
5. 股东投资者的责任
6. 社会的责任
员工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以为做企业就是赚钱,就能发财,在企业小的时候确实对于赚钱看得重些。后来连续做了几个企业,雇用的员工多了,企业规模也大了,发现作为企业家的第一责任首先是你的员工。有些人将企业视同自己的事业,希望通过企业实现自己的理想,并且让生活更从容;有些希望有一份稳定的理想收入,过上温馨舒适的生活;还有一些刚刚走出校门,希望有一...
我的博士
决定写博客是2008年9月在纽约,当时正逢金融危机,有太多见闻和感想想要记录和分享,于是“季琦博客”诞生了。一写就是两年多。
刚开始的时候,开放了评论功能,于是乎捧的、骂的,好不热闹。刚刚碰到非常民主化的互联网形态,不太适应,觉得许多评论都是无理取闹,再加上令人心烦的广告,索性关闭了评论。倒也落得清净,但牺牲了访问量。后来听说冯仑大哥关闭了评论,也是因为噪音太多,不喜欢。这倒也是,冯仑大哥那是出口成章,出笔成书的人,理论功底扎实,文字诙谐优美,哪由得普通人指手画脚,还是听他说有道理。虽然没有冯仑大哥的才情,学学他的样子总还...
“中国服务”未来将取代“中国制造”
在中国,所谓高科技基本都是对于欧美技术的应用,原创型的高技术很少,也很难。这和中国科技投入太少相关,也和相关人才的缺乏有关,更和整个社会的奖惩机制相关:高投入、高智力、低概率的高新技术,得到的回报极低;相反,那些机会主义者、权贵精英们,却个个赚得盆丰钵满。
中国式的创新更多是继承式的创新,在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商业模式的情况下,结合中国具体情况,进行改造式创新和应用。欧美的服务业已经先于我们发展,已经经过了客户的需求选择。中国的服务业也大体会遵循他们的发展轨迹,因此,在服务行业,继承欧美的成熟商业模型特别有价值。
在中国,过去和现在的成功模式无非以下两种:一是低成本的...
十年创业路:收获
共同点
综合起来看,这三家企业有许多共同点。
第一.实际商业模型和最初融资的不完全一样:携程从网上旅行社到订房中心,如家从酒店联盟到经济型直营,汉庭从中档有限服务到经济型酒店。
关键是创业团队的变通能力,不断摸索和创新。如果守在当初不现实的理想模型里,这些初创企业可能都会夭折在摇篮里。当理想的模型在实践中经受检验的时候,我们要能够敏锐地找到一条现实可行的道路出来,然后不断坚持,扩大战果,才能成就大业。
另外,投资者的信任非常重要,能够给你时间和空间来试错和挪腾。因此投资人要选择了解中国市场的基金和企业。
第二.基本每个企业都在三年左右成型:携程1999-...
十年创业路:第三程——汉庭
离开如家以后,并没有想去做一个和如家竞争的东西。当时的想法是进行中档酒店的尝试,类似于早期雅高的诺富特(Novotel)和万豪的万怡(Courtyard),现在汉庭的“全季”和如家的“和颐”也是属于这一档的。同时还对商业地产感兴趣,在上海参与了几个创意园区投资,还购买了若干物业,想做如家加盟店。
现在看起来,这些想法都非常超前。当时的情况也确实如此,中档酒店过于超前,进入饱和运营的时间长,而最要命的是适合开这类酒店的城市和地段不多,这样也就很难规模化。第一个加盟如家的物业,运转也不顺畅,也就断了购买物业加盟的想法。再说自己这点...
十年创业路:第二程——如家
携程最后一轮融资正好处于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时期,我们唯恐现金储备不够,融的钱比较多。因此公司盈利以后还有很多现金剩余。公司决定寻找新的投资方向,让剩余的现金发挥最大的作用——这些现金的成本非常昂贵,都是通过稀释我们创始股东的股份得来的。
当时携程的订房量已经有几万间了,对中国各档次酒店的销售状况比较了解。有许多客户反映携程上便宜的酒店很少;在酒店方,卖得最好的一家经济型酒店——新亚之星,不像其它酒店无限量供应客房,每天只能让我们预订几间。从供求关系来看,经济型酒店是一个市场的空白点。因此公司决定开始经济型酒店投资的尝试,派我为代...
十年创业路:第一程——携程
99年,大学同学万辉介绍认识梁建章,那时他在Oracle公司做,我们闲来无事经常出去周末旅游。有一次建章从美国看女朋友回来,心情很激动,说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如火如荼,我们是不是也一起搞个试试。当时我自己经营一个小公司,挣点小钱,但不管怎么努力也做不大,正在琢磨如何实现存在高远的志向呢,一拍即合,当即决定创业。又拉来了从事金融的沈南鹏(巧得很,南鹏也是万辉介绍认识的)和从事旅游的范敏,大家志同道合,一起开始了创业——携程旅行网。
当时创业的主要动机就是想借助互联网的浪潮,挣点钱,发点财。当然,在创业动机里也是有理想的成分,想要做点什么来证明自己,想要成就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