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温建宁

上海金融学院公共经济管理学院博士

以市场化改革打开下一步发展新空间


  如何用更准确更科学的前瞻性,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导向,来匹配“深水区”经济作业的需要,是当务之急和当务之需。因此,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改革总体方案的路线图与时间表等内容看,这是从政治经济顶层设计的角度,对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通盘规划。

  本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既是一次常规性会议,又是一次关键时期的会议。因为除了对下一年的发展大计做出提前部署,还有领导集体交接班之后的布局谋篇,既是最新施政纲领的体现,也是经济实现“稳中求进”,继往开来掀开新篇章的过程。

  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源动力,归根到底,既在于人民对幸...

Read more

在艰难转型中逐渐确立经济复苏势头


  当前尤其需要放长眼光,放大角度,从全球经济的大环境下全面观察中国经济现状。随着中国深化改革进程的渐次递进,特别是如果产生由制度性突破所导致的变革,制度红利带来的经济活力就会拓展出新的增长空间,凝聚起国民的创造活力,中国经济新的驱动力将由此形成。

  回首2012年,对于中国经济来说,这是不确定性最大的一年。

  年初许多人普遍对经济有乐观预期,而当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8月以49.2%跌破50%“荣枯线”时,很多人滋生了极为悲观的情绪,当10月经济数据渐渐好转、基本上探明底部之后,这种对经济的悲观情绪又纠结在了能否就此逆转复苏所抱有的强烈怀疑上:...

Read more

统计数据凸显经济筑底转势信号


  中国宏观经济当前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如履薄冰,又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充满希望。风险和担忧之处在于,经济是否已真正触及底部?触底之后能否展开预期回升?希望和憧憬之源在于,中国经济弹性和魅力十足,一旦真正确立经济复苏,那复苏势头就像海上日出几乎就是腾空而起不给多少观察空间。

  换句话说,宏观经济观测数据能否首先回升,以此说明经济就此彻底告别下滑态势,能够恢复长期性的增长活力,重构社会持久的乐观预期?如何消除分歧尚在的不少争议达成触底共识?不统一的焦点就在于经济复苏的连续性如何?投资拉动经济的变数怎样?要回答这些问题,至关重要的判断点,既有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可持续评判,也有外部进出口环境...

Read more

经济下行触底推测已有了强大支撑


  9月9.9%的出口增长率数据,上穿前8个月数据的中心位置,并实现了对均值的远距离超越,说明外贸出口重新寻找增长动力,有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和方向。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还依然在路上,而对由出口下滑导致的对中国经济过分担忧可告一段落了。

  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是判断经济见底的根源,而观察经济能不能释放出创造的新活力,主要看这两大对立因素博弈的结果。要是恶化因素逐渐减弱、推动向好因素不断增强,最终将抑制住经济下滑的步伐、避免陷入加速恶化的泥潭。依照笔者一贯的看法,判断经济是否见到真实底部,取决于内外部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既不能脱离经济所依存的内在增长方式,也不能摒弃商品流通所依赖...

Read more

中国经济新驱动力新增长点渐隐渐现


  二十多年来,很多人已习惯了将沪深股市运行的趋势、资金运动的方向视为判断经济大势的依据,但笔者更愿意将股市行情变化视为预期的引导作用。如果今后资金能更多流向能增加国民福祉,能代表建立创新型国家,形成新兴产业发展的方向,那资本市场就将呈现良性发展态姿。

  从双节长假前开始的沪深股市强劲反弹,似乎是资本市场正在摆脱经济欠佳的影响,应被视作预期转折的表现,可能既预示着低迷长久的股市或将否极泰来,也预示着中国经济否极泰来的可能。然而,鉴于中国经济困难时期尚未完全过去,尤其国际经济依然前景叵测,沪深股市提前超越经济本身,其底气和力量何来呢?在笔者看来,资本市场总是经济的“晴雨...

Read more

中国经济触底回升或已为期不远了


  发改委近期集中批复万亿元基建项目,地方政府出重拳刺激经济。这些措施的推行,会使工业企业生产环境取得实质性的局部改善,实体经济下滑的趋势或将有一定程度的扭转。据此估计,经济增速放缓的势头在9月将发生变化。

  据国家能源局上周公布的数据,8月全社会用电量4495亿千瓦,增速比7月回落0.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5.5个百分点。用电量增速再度下滑,社会对经济筑底企稳的预期,好像又要再次落空。那么,用电量这个先行指标是否发出了经济筑底还要延期的信号?

  要回答上述问题,有必要对数据深度分析,去揭开被面纱包裹起来的真相。

  首先,笔者以为,用电量环比减少,虽然反映了实...

Read more

中国经济或在下月探明底部


  尽管地方版大手笔投资的“卫星”上了天,但8月的PMI指数,还是落在了50%的荣枯线之下。不过,留心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全年PMI的波动分布,是不平稳的双峰分布,并不支持经济加速下行的悲观论调。PMI指数从年初50.5%开始爬升,真正变动的极值出现在4月,峰值为53.3%,是该指数的年度最高值,而紧随其后的5月,数值骤然降低为50.4%,降幅落差高达2.9%,这亦是迄今相邻两月的最大降幅。这就不难解释何以央行在5月份数据公布前,那么急迫地、高频地降息。然后,PMI从6月开始逐级降低0.2个百分点和0.1个百分点,直到8月份跌破50%中位线,再度拉大降幅到0.9个百...

Read more

宏观经济见底或许还要在两个月后


  既然经济没有在二季度实现软着陆,那么股市二次探底成功的可能性就不大。既然经济实现软着陆的乐观预期,并没有获得数据强有力的支持,那么股市形成所谓“钻石底”的地质条件就不具备。既然经济见底的期限估计要向后漂移,那么股市形成真正的底部就还需时日。

  探究宏观经济数据,透视数据合理逻辑,揭示数据潜藏矛盾,明晰经济深层内涵,是数据挖掘之要义所在。

  继新增贷款落差较大之后,7月用电量指标增幅远不及预期,也加重了国人对经济的担忧,原本指望在货币刺激之下,经济能形成探底企稳之势,现在看来这种主观的乐观预期要落空了。经济未来能否软着陆,更多取决于客观因素,主观...

Read more

中国经济已成功探底了吗


  经济转型,离不开调整经济结构,扭转突出的结构失衡,经济增速难免会慢下来。如果经济减速在预期范畴之内,经济增长速度变化相对稳定,结构调整就能在有利条件下进行,不至于伤及经济本身。但经济下行加速,也向结构调整提出了挑战。

  GDP统计数据“破八”,在无形之中加重了国人对未来经济前景的担忧。大家的经济行为偏好,正逐渐偏向谨慎和保守,储蓄意识不断强化,即时消费能力下降,这不仅导致了产品过剩,物价水平急遽走低,也表明对大多数工业产品而言,也许去库存化只有降价,才能对接上实际消费需求。6月CPI从5月的3%直降0.8%,便是很好的证明。而且,使用银行贷款形式的消费...

Read more

央行二度降息,股市不大涨才怪


  2012年7月5日,沪市再一次跌破2200,最低到了2192.65,似乎股市来势汹汹,真要跌破前期低点2132了?

  稍微用心观察,就可以发现收盘时,指数已经静悄悄站上了2201.35,并不能算有效跌破2200. 但晚间多档电视台股市节目,却是大放悲声,好像股市马上就像洪水一样,要汹涌崩盘,即将水淹城池了。

  其实,稍微会看盘的人,都没有什么恐惧之心,因为盘中金融类型的股票,以及万科为代表的地产类股票,已经出现了拒绝下跌的气势.可还是有太多太多的人,却悲观的要死?

  当晚还有众多的电视节目,都信誓旦旦看市场跌破2132。下跌的理由,几乎众口一词,无非是经济下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