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秦海红

超具亲和力的现代女性在传媒这个广阔天空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

妈妈学堂:聪明,来自于笑容


美国医学专家指出:爱笑的宝宝多聪明。他们观察到,聪明孩子对外界事物发笑的年龄比一般儿童要早,发笑的次数也更多。

  孩子发笑的发育规律

  人的微笑决不只是简单的面部肌肉动作,而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与精神高度结合的结果。我们知道,胎儿一临盆就要啼哭,说明哭是与生俱来的,而笑却是在以后的日子里逐渐发展起来的,离不开后天因素的促进与激发。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出生后2周左右出现,当宝宝处于清醒状态,且吃饱喝足,并换了干净尿布后,我们会看到他的嘴角有时会上翘,脸部安详,这就是婴儿在微笑。这种微笑是由婴儿本身的生理与心理状态产生的,并非源自外部的刺激,故称为自发性微笑。

...

Read more

别让“超前”教育毁了孩子童年


  一年一度的“幼升小”马上就要开始了。最近,一个名为《“幼升小”名校试题精选》的帖子出现在各大网络论坛上,这些试题很难,有的甚至难倒了家长。据报道,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副局长孙惠玲,在小组讨论中列举一道“幼升小”试题,结果难倒了所有在场的全国政协委员。

  显而易见,组织这类“幼升小”考试,不仅违反了《义务教育法》所规定的“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更是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科学保教方...

Read more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功的第一步


 

家庭教育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孩子不乖难管,往往是家庭教育出了毛病。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应承担孩子思想教育及智力开发的主要作用,应主动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还要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与孩子一起抵御来自社会的负面影响。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健康活泼。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功的必要条件。教育孩子是一...

Read more

妈妈的语气影响孩子一生


专家表示:成功的家教与父母的言语表达息息相关。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将对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信任的语气

  孩子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星星,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语气:“就你这样三分钟热情还想打球啊?”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尊重的语气 ...

Read more

写给天下独生子女的一封公开信


亲爱的孩子们:
    今天给你们写这封公开信,的确是情非得已,但压抑在心头的许多不快,真的需要和你们畅谈一番,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启迪和帮助。

    今天早上,一位妈妈在公交车上和孩子的学校班主任在通电话,交流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原来孩子在学校不听话,还抢了同学的书包,老师说他拿了同学的200元钱,可孩子回家后却又不承认了,因为这件事,孩子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来,妈妈恳求老师澄清这件事,还孩子一个信任的空间,说到伤心处,妈妈早已是涕不成声、泪流满面,周围的乘客也都在为这个不幸的母亲深表同情和叹息。

...

Read more

怎样保持健康的心理


(1)注意学习中的心理健康:努力掌握知识技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不把学习看成负担,不害怕学习上的困难,智能发展良好。心理健康的孩子在学习上往往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信心百倍地解答难题……如果学校搞题海战术、偏题、怪题或排名次,加班加点都是违背心理健康的,其结果是造成一部分孩子骄傲、自私,另一部分孩子自卑、厌学等。 
  (2)培养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健康的个性应是体力和智力、知识和道德、性格和才能、理性和直觉等诸方面获得高度和谐发展的人。健康的个性,必定具备独立、宽容、开朗、谨慎、坚韧、自制、合群、博爱、勇敢等优良品质。健康的个性必然...

Read more

家庭教育课题研究的若干思考 黄沧海


家庭教育课题研究的若干思考
黄沧海
在大连全国激励表彰大会上的报告
 
各位同行,各位老师:
大家好!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今天在大连为我们搭起了一个相逢、相聚、讨论、探索的平台,使我们有机会讨论家庭教育问题,特别是讨论家庭教育课题研究问题。我十分感谢理事会为大家所做的种种服务,也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在座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同仁,都是勇敢而艰难地前行在家庭教育实践中的教育工作者,都带来了各自的宝贵经验,带着求索和思考,在这里碰撞出教育思想的火花,照亮自我以及未来之路。我们能齐齐相聚的机率是五十亿分之一,很难能,很可贵,因此我们立即切入正题,真诚地向大家作一次抛砖引玉之举。...

Read more

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系列:习得性无助效应


“心理效应”,是指在特定的情绪环境或其他条件下,某些心理和行为出现的具有规律性的反应和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效应是一种潜藏在人脑中的潜意识能量。尊重潜意识、了解一些孩子成长和教育过程中应该善加运用或尽量避免的心理效应,会使您的教育更有效,孩子更健康!

那么,我们就从一系列家庭教育片段中来分析咱们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都遵循或违背了那些教育的心理效应:

 

片段:一个23岁的孩子要自己洗澡,妈妈抢过洗浴液说:“你洗不好“;当孩子拿起肥皂要洗袜子时,妈妈抢过袜子说:“你洗不干净”;当孩子拿刀想削苹果...

Read more

入托太早,淡了亲情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小班孩子的入园年龄应满3周岁,还有些幼儿园设置了小小班,入园年龄提前到2岁至2岁半。可是,许多父母仍然“嫌”晚。

 

  父母提早送孩子入园的想法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工作繁忙;二是认为自己不会带,以为早入托就能使孩子获得更好的早教。

 

  儿童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梅仲孙认为:幼儿在2岁之前仍处在恋母情结阶段,最好以家庭抚养为主,离开父母、家庭的时间不宜太长。6个月-2岁是孩子与父母的特殊情感连接阶段,直到2岁以后才调整为“伙伴关系”,适宜进入幼儿园学习生活。由于婴幼儿阶段是早期依恋感发展...

Read more

十个经典家庭教育故事


一、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   “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二、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