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10年,实在是一个热词不断、舆情沸沸的年代。发生在那年10月28日西安市的“药案”,在人心中留下的印记,除利益相关者外,应当是少得很、很淡薄。比如笔者,虽然天天在网上,但此案的印记,真的很少。
但3月23日的开庭审理此案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全民大讨论,着实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报纸、网站、博客、微博,形形色色的媒体,不停地报道、转载相关新闻事件;教授、法官、同学、网民,大大小小的专家学者,多少人在发表杀与不杀的观点。或许,只要你还会呼吸、还会睁开眼睛,关于“药案&rdqu...
作者文章归档:陈益刚
过去的2010年,实在是一个热词不断、舆情沸沸的年代。发生在那年10月28日西安市的“药案”,在人心中留下的印记,除利益相关者外,应当是少得很、很淡薄。比如笔者,虽然天天在网上,但此案的印记,真的很少。
但3月23日的开庭审理此案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全民大讨论,着实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报纸、网站、博客、微博,形形色色的媒体,不停地报道、转载相关新闻事件;教授、法官、同学、网民,大大小小的专家学者,多少人在发表杀与不杀的观点。或许,只要你还会呼吸、还会睁开眼睛,关于“药案&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