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朱立志

德国波恩大学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生态产业学科首席、研究员、博导,北京中农生态农业科技研究院院长、《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专家撰写组组长、中医农业理论与体系首创二人之一,健康中国工程首席农业顾问、中国食品行业智库专家、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行动安全农业生产指导专家委员、农业农村部休闲农业重点实验室农业经济首席专家、农业农村部农业环境污染咨询委员会委员、农业农村部工程建设项目评估专家、中关村绿谷生态农业产业联盟中医农业专委会主任、中国城镇化促进会三农专委会首席专家、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国际中医农业联盟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国学院大学食育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亚洲农业研究(英文)期刊编委、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世行亚行中国项目咨询专家。

研究概况:研究领域为农业资源环境经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扶贫、农业循环经济、农业生态经济。研究课题主要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环境保护部国家重大环境问题决策支持项目、科技部国家软科学研究、农业部软科学研究、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世界银行(WB)、亚洲开发银行(ADB)、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和英国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NERC)等。曾任《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专家撰写组负责人。在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159篇,其中第一作者67篇、通讯作者16篇。出版著中独著1部、合著第一作者1部、第三作者2部、第四作者1部、副主编2部、编辑委员会委员出版3部。

理论创新:构建了“农业生态循环增值机理”和生态循环农业理论与实践模式,系统论述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三型农业”,全面阐述了农业“动静脉”产业体系,提出了“农业生态革命”并论证了“人与农业的生态逻辑”和“农业的生态灵魂”,创立了中医农业理论体系、标准体系、科技体系和产业体系。

政策建议:曾任八部委共同发布《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专家撰写组负责人,所在团队全程参与农业部《西北旱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6-2020)》。为上级部门和领导撰写报告和建议19份,其中独立撰写的一份材料得到汪洋副总理批示,参与撰写的报告和建议有5份上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全国人大。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7频道、新华社、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大众科技报、科技中国、中国能源报等新闻媒体采访报道。

项目咨询:国际项目:主持世界银行项目“陕西、黑龙江、湖南和安徽四省农业环境友好型项目监测评价” (2008-2011),主持亚洲开发银行项目“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创新模式和重点领域评估分析”(2009-2010)和“基于小城镇和农村环境保护的广东省可持续发展战略”(2012-2013),主笔安哥拉“四省农业发展规划”(2006)。国内项目:农业发展规划和项目可行性研究50余项,主要有遵义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山东省南阳湖农业科技园发展规划、黑龙江省鹤岗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辽宁省盘锦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等。

联系电话:010-82109785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中医农业打通跨省区绿色产业链


     2024 年 01月 30 日下午,在闻名遐迩的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郫县豆瓣与鄂托克前旗辣椒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中医农业标准化技术科技赋能精准对接产销研培会”隆重召开。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导研究员、全国中医农业学科与产业体系首席、北京中农生态农业科技研究院朱立志院长作了题为“中医农业理论与实践以及标准与政策”的专题报告,北京农学院首都农产品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西部运营中心主任、中医农业(高密)研究院西部分院刘春影院长以及四川省和内蒙古相关部门和地方代表都作了精彩发言。

    ...

Read more

朱立志应邀在“全国乡村振兴创新发展基地”研讨会上演讲


    2024年1月23日,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在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办公厅召开了“全国乡村振兴创新发展基地(教育基地创建行动)”第一期研讨会,参会人员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院校、农业企业和农业基地。

 
      会上,著名三农专家温铁军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新格局”的主旨演讲,国务院参事何秀荣教授作了题为“乡村振兴的战略考量、难点和实践”的主旨演讲。
 
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导研究员、全国中医农业学科和产业体系首席、...

Read more

朱立志应邀参加莫斯科活动宣传中医农业


       应俄罗斯华人社团和中医农业平台“善粮食代”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全国中医农业学科首席、北京中农生态农业科技研究院院长朱立志博士于2024116~21日在莫斯科参加民间纪念中俄建交75周年活动和中俄中医农业座谈会,并参观了有意创建中医农业示范基地的莫斯科农业联合体农场。

  下面是朱立志院长与中俄友好协会俄方负责人在一起的合影:

   这次莫斯科活动中,89岁高龄的中俄友好大使库利科娃也到场与我们交流畅谈。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

Read more

中医农业生态科技助推农产品质量安全四大行动


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的通知》,这四大行动就是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行动、优质农产品品质提升行动、优质农产品消费促进行动和达标合格农产品亮证行动。

 《通知》要求,进入新发展阶段,农产品“三品一标”的内涵外延进一步拓展。守底线方面,将达标合格上市要求,从自愿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拓展到所有农产品,将原来“三品一标”中的“无公害农产品”改为“达标合格农产品”。拉高线方面,将优质农产品范围从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拓展到其他具有高品...

Read more

中医农业在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发声


 在这次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一带一路”区域标准和生命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全国中医农业学科首席朱立志博士指出,食物的安全性指标和营养性指标低下是人类疾病和亚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人类的很多疾病都与食物中的化学农残有关,人类的很多亚健康类型都与食物的营养不全(隐形饥饿)有关。

中医农业生态投入品可以解决化学投入品带来的问题,让土壤恢复活性,让动植物健康生长,让农产品安全营养。

我们所谓的油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过剩都是因为体内代谢不健全,而代谢是由酶的活性决定。如果人体缺少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和生物活性营养物质,酶的活性就不够。中医农业生态农产...

Read more

中医农业助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 保护


         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因为长期以来的化学农业造成了大量的问题性耕地和障碍性耕地。

“土地是财富之母”,这是三百多年前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的名言。然而,经济学在农业领域的重大误区是,人们常常只是把土地当成无生命的财富载体,当成经济活动的场所,而不是有生命的财富之母。

耕地是个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在耕地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生物群落,如蚯蚓等有益小动物和枯草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

Read more

创办中医农业科普馆迫在眉睫:中国学校的吊瓶现象与日本学校的食疗科普


 

朋友带该子去日本旅游,在日本吹空调略感风寒,去医院检查,意外被带到中医馆,大夫给煎汉方药剂。朋友问能不能输液或者打针,日本大夫骇然,说日本的学生在学校就学到了如何用葱姜蒜等常用食物进行食疗治疗一般性的受热受寒以及头疼脑热和肠胃不舒服等病症。在日本,草本药剂能治疗,绝不能去打针输液,西药也不能吃。他解释在日本,西医只做紧急救治,平时身体不适,煎副草药即可。日本80%都是中医馆,西医院很少,而且普通日本人观念里觉得汉方医药才是正统,对汉方医药推崇备至(与我国情况截然相反)。

最近,中国一些学校出现了流感,为了让学生不耽误学习,学校和家长甚至在学校开设了吊瓶输液间,图一时之快...

Read more

我国实现全民公费医疗的重要路径:低费的中医医疗加健康的中医农业产品


在以西医为主体的医疗体系下,全民公费医疗会给政府造成巨大的财政负担,这在很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已经显现出来,这也是我国难以实现全民公费医疗的主要原因。

中医的一个明显优势就是医疗费用低,花几十元的医疗费就能医治同样的需要几百元甚至几千元西医药才能医治的疾病。而且,一些重大疾病在西医药那里即使花光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终身积蓄也难以治好,在中医这里要不了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费用就能治好。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很多国家已经开始重视中医了。作为拥有中医悠久历史的中国,该是我们深刻反省的时候了。

降低公费医疗费用的另外一个有效路径就是让人们吃上健康的农产品,这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吃...

Read more

中医农业“种”出好肉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导研究员、北京中农生态农业科技研究院院长朱立志接受了人民日报社主管的中国城市报邀请,就养殖产业发展问题与养殖企业代表一道参加了“民营经济三人谈”节目。节目后,记者还就“特殊问题”单独采访了朱院长。

    朱院长认为,我国目前养殖业受西方养殖模式影响,普遍采用高强度刺激生长的配合饲料,养殖动物在不自然地饲喂和不生态的环境下,很容易得病,于是又过度使用西兽药,造成养殖产品药物残留。

    现在,几乎每个人体内都有明显的非人用药物积累,根...

Read more

人体疾病的食物根源与医治:化学农业与中医农业


        我们取自于农作物的食物,其中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是否缺失取决于土壤。地球上有九十多种矿物质元素,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营养元素通过食物从土壤中获取的大约有三十多种,我们把这三十多种矿物质营养元素称之为生命元素,剩下的矿物质元素为非生命元素。

由于化学农业不注重培肥土壤,相反还破坏土壤的质量,使得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团粒结构和有机质衰减,导致土壤不能及时分化出新的矿物质生命元素。与此同时,化学肥料作为化学农业投入品,是人为的作物营养配方,无法精准,而且提供的也主要是非自然的化学营养,作物如果长期依靠这种营养供给形式,就像人长期不食五...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