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朱立志

德国波恩大学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生态产业学科首席、研究员、博导,北京中农生态农业科技研究院院长、《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专家撰写组组长、中医农业理论与体系首创二人之一,健康中国工程首席农业顾问、中国食品行业智库专家、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行动安全农业生产指导专家委员、农业农村部休闲农业重点实验室农业经济首席专家、农业农村部农业环境污染咨询委员会委员、农业农村部工程建设项目评估专家、中关村绿谷生态农业产业联盟中医农业专委会主任、中国城镇化促进会三农专委会首席专家、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国际中医农业联盟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国学院大学食育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亚洲农业研究(英文)期刊编委、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世行亚行中国项目咨询专家。

研究概况:研究领域为农业资源环境经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扶贫、农业循环经济、农业生态经济。研究课题主要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环境保护部国家重大环境问题决策支持项目、科技部国家软科学研究、农业部软科学研究、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世界银行(WB)、亚洲开发银行(ADB)、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和英国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NERC)等。曾任《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专家撰写组负责人。在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159篇,其中第一作者67篇、通讯作者16篇。出版著中独著1部、合著第一作者1部、第三作者2部、第四作者1部、副主编2部、编辑委员会委员出版3部。

理论创新:构建了“农业生态循环增值机理”和生态循环农业理论与实践模式,系统论述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三型农业”,全面阐述了农业“动静脉”产业体系,提出了“农业生态革命”并论证了“人与农业的生态逻辑”和“农业的生态灵魂”,创立了中医农业理论体系、标准体系、科技体系和产业体系。

政策建议:曾任八部委共同发布《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专家撰写组负责人,所在团队全程参与农业部《西北旱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6-2020)》。为上级部门和领导撰写报告和建议19份,其中独立撰写的一份材料得到汪洋副总理批示,参与撰写的报告和建议有5份上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全国人大。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7频道、新华社、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大众科技报、科技中国、中国能源报等新闻媒体采访报道。

项目咨询:国际项目:主持世界银行项目“陕西、黑龙江、湖南和安徽四省农业环境友好型项目监测评价” (2008-2011),主持亚洲开发银行项目“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创新模式和重点领域评估分析”(2009-2010)和“基于小城镇和农村环境保护的广东省可持续发展战略”(2012-2013),主笔安哥拉“四省农业发展规划”(2006)。国内项目:农业发展规划和项目可行性研究50余项,主要有遵义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山东省南阳湖农业科技园发展规划、黑龙江省鹤岗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辽宁省盘锦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等。

联系电话:010-82109785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农业生态革命与特效路径“中医农业”


朱立志 

一、导言

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一场所谓农业绿色革命,实际上是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将以化学农业为主的农业技术推广到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区,促使其农产品增产的一项技术改革活动。这个活动的一个主要内容是增加化肥和化学农药施用量,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次绿色革命由于在种植领域以及随后的养殖领域利用了大量的化学投入品,不但没有给农业系统增添绿色,相反却显著削弱了本该属于农业的绿色,造成了普遍的农业生态危机。

农业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耦合形态,有效形成稳定型自然生态平衡机制与扩张型社会经济增长机制的耦合对接是应该遵循的基本性原则,生态是始终应该考虑的根本性...

Read more

对国家发展改革委“十四五”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的进一步思考


 对国家发展改革委“十四五”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的进一步思考

朱立志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十四五”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发布了(见底端附件)

    我认为,要做好园区循环化改造,关键是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的耦合对接。动脉产业就是常规产品的生产产业,静脉产业就是把动脉产业的废弃物,即不能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用产业化形式再利用起来,促进动脉产业的发展。

    从产业之间耦合对接的角度去进行园区循环化改造,比单纯的...

Read more

中医农业生态科技体系究竟强在哪里


                      中医农业生态科技体系究竟强在哪里?

中医农业相对于以化学农业为科技支撑的西医农业,是以系统学和生态学为科技支撑。如果说化学农业使用的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术”,那么中医农业使用的是解决农业问题的“道”。因此,化学农业难免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还会有后遗症(污染产地环境和农产品),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些。相反,中医农业为农业拿出了系统性和生态性的有效方案,不...

Read more

生态科技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科技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科技始终是关键因素。然而,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舞不好会带来负面效果。因此,舞剑的人一定要既懂得剑术,更要懂得剑道。

自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打着农业绿色革命的旗号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化学...

Read more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关键在哪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关键在哪
       (附文件)
我认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不能像很多地方那样只偏重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还要加大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力度和层次,找回种植业的另一半价值。另外,秸秆饲料化,尤其是连猪鸭鸡鹅都吃的秸秆膨化饲料,可以颠覆猪鸭鸡鹅不吃垃圾秸秆的观念,还可以全面提高养殖业粪污的质量,减少粪污的有害成分,对改良土壤关系重大。种养循环本质上是农业有机废弃物再利用,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减少了农业投入品。
    种养循环的经济学内涵是农业内部资源循环增值过程,更多层次的...

Read more

“中医农业”原理、发展现状与展望


 引言

“中医农业”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来的生态农业方式。中医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农业领域,有效恢复土壤活性,促进动植物健康生长,保障优质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是“中医农业”的基本出发点。“中医农业”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农耕文明和博大精深的中医思想,实现了现代农业科技与传统中医的跨界融合,是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中医农业”为农产品产地水、土、气、生立体污染综合防控和改善产地生态环境,有效解决农业系统中病态土壤、不健康动植物和不安全农产品等一系列问题,探索出...

Read more

科技文献:中医农业投入品“中药肥”的颠覆性功效


   大家也许知道日本自然农法里的天然生态肥“汉方营养液”,其实我们中医农业使用的“中药肥”中的中草药功能性成分比其更丰富,更能满足植物对中微量营养、功能调理和防病抗病的需求。我们科研人员的研究已经揭示了“中药肥”的颠覆性功效(见下面的关键内容摘选,长期的研究成果远不止这些),例如:分解土壤里的有机磷等农药有毒残留成分、恢复土壤微生物群落、增加叶绿素含量、刺激植物次生代谢、提高植物抗逆性等。

长期以来,化学农业的不利影响既损害了农田生态系统,又导致了农产品的不安全性。尤其是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的化学...

Read more

听《寂静的春天》诉说化学农业的危害


                           朱立志:听《寂静的春天》诉说化学农业的危害

——《寂静的春天》摘要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生物学家卡尔逊就通过《寂静的春天》告诉了我们化学农业的危害,但至今还有人执迷不悟,甚至有化学农业既得利益者打着粮食安全的借口来为化学农业辩护。是时候清醒了,因为我们已经掌握了更有效的生态投入品和生态手段替代化学农业体系,不仅能让农产品稳产,而且还能提质增效。如果还不清...

Read more

人与农业的生态逻辑:土壤是健康之本


        人与农业的生态逻辑:土壤是健康之本

          朱立志

一、土壤活了,才能生产出满足健康需求的农产品

“土地是财富之母”,这是三百多年前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的名言。然而,人们常常只是把土地当成无生命的财富载体,当成经济活动的场所,而不是有生命的财富之母,这是经济学在农业领域的重大误区。

农业系统是生态系统,不仅动植物是有生命的,耕地也是有生命的,因为在耕地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生物群落,如蚯蚓等有益小动物和枯草芽孢杆菌等有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