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沈望舒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研究员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建设需要五个新认识


  根据政府引导、产业导向的原则,北京市“十一五”期间拟规划建设3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自2006年底到2008年上半年已评出两批、共21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区内有文化创意企业8200多家。

  针对文化产业集群现象,相关研究和社会舆论有一个认识过程:初期以汇编国内外产业集群的理论居多,主要讲必然性、重要性、优越性。伴随集群数量大增,文化产业集群不同的生态、业态显现,理性意见的表达多了起来。比如,集群不是唯一的产业形态,集群并非适应一切文化行业和文化企业的发展需求;人为“归大堆”的形态...

Read more

文化产业“国家队”的名实之辨


  若仅仅以历史业绩“零件”的排列组合度日,迟迟推不出代表民族与时代的文化经典,“国家队”的身份危机会与日递增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原东方歌舞团)、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原中国文化报社)、中国动漫集团有限公司去年底挂牌,前两者改革转制──由文化事业转为文化企业,后者为新建。如果按国家与地方分类,文化部系统企业可称国家队;如果从使用数千万乃至上亿元国家财政资金的国有企业角度,仍可称“国家队”:供养者是国家就是“国家队”,这或许是历史延续如此称谓的原因。

  但是广大文化生产力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