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共新一届领导层的亮相,许多中国和西方观察家头脑中的问题是:中共是否将允许民主化改革?
跟以往的类似场合一样,这一次党给出的回答仍是明确的:中共无意放弃权力。在十八大开幕式上,即将离任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驱散了外界对于中共是否决心延续政治垄断地位的疑问。他提出,中国领导人“绝不会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换句话说,不会放弃一党制。
尽管胡锦涛的表态必须得到认真对待,但也有必要记住,中共对中国的未来并不享有唯一的决定权。事实上,虽然其仍在信誓旦旦,但党目前承受着来自各个方向的前所未有的压力,要求它通过民主化改革交出权力。
一党制变得...
作者文章归档:裴敏欣

美中为何注定会发生冲突?
尼克松令人惊艳的访华四十年后,不同政治制度之间的冲突甚至不能被共同的经济利益所掩盖。
在20世纪,几乎没什么地缘政治事件能与40年前理查德·尼克松历史性访华相比。今天,那“改变了世界的一周”作为外交革命中一次大胆的赌博为人铭记,它令这位美国总统和美国都获得了相当大的收益。不过到了今天更明显的是,尼克松访华启动了一项进程,它最终结束了中国自己强加给自己的孤立状态,为中国重新崛起为强国铺平了道路。在过去40年里,中国从中美战略修好中获得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美国。
在安全方面,美国和中国继尼克松访华后建立的半同盟关系大大增强了中国对抗苏...
中国:一个缺乏全球化准备的世界大国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迅速的中国经济增长已使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在中国崛起的故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一现象:中国无疑是冷战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之一,但中国同时又是一个对全球化准备很不充分的世界大国。
中国是全球化最大赢家之一这一说法,也许大家都能接受。最重要的理由是,全球化为中国的经济起飞创造了宝贵的机遇,使中国能够利用其廉价劳动力的优势迅速成为世界工厂。没有全球化,中国的经济起飞不可能会这么快。
相比之下,中国对全球化准备很不充分这一论点可能会引起争论。但是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评估中国适应全球化的能力。 总的来说,在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中,一个大国要在政治...
小变革
最近,来自中国的两条新闻吸引了西方媒体的注意力:一条严肃,另一条却不尽然。但是两条新闻都反映了不断加大的不平等已经成为一个头等重要的政治问题。
第一条新闻是中国国务院提议修改个税税率,减少工薪阶层的税负,增加富人的税负。这肯定是一个值得一提的进步。另一条新闻则是《纽约时报》报道的,在中国某些地方,当地政府限制墓穴的规模,这样有钱人就不会为其家人或者自己修建排场的墓地而激怒公众。
对于那些熟知中国财政政策有多么复杂的人来说,改革个税来得太晚了,但可能不是应对中国日益加大的收入差距的最有效方法。对于那些对中国地方治理吹毛求疵的观察家来说,限制墓碑的高度不能超过1米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