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施振荣

宏碁集团创始人,挑战世界的华人企业家 ,现任亚洲管理学院董事、台湾企业经理协进会常务理事、台湾管理科学学会监事、台湾自创品牌协会理事长。施振荣除了领导宏碁集团外,亦担任总统府国策顾问,马来西亚“多媒体超级走廊” (MSC)计划国际顾问,行政院国科会太空科技五人指导小组委员,亚洲管理学院(As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董事,行政院国家资讯基本建设专案推动小组民间咨询委员会前召集人。

企业变革不能“换脑袋”就要换人


  王道者,就是要关怀、平衡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先利他后利己”。“利己”可以赢得一时,“利他”可以争千秋。我一直认为“利他”是最好的“利己”。企业从创立开始就是为了社会需要而存在,整个市场就是客户的需求。包括员工的成就感、投资股东的报酬率、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利益、社会责任及对环境的保护,都要充分考虑,多赢企业才能永续发展。

  我的座右铭是“挑战困难,突破瓶颈,创造价值”。我想人生最大的意义就是要为社会创造价值。我看社会上、产业上哪里有...

Read more

王道的精神


  反思与契机

  退休之后,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让企业能够真正地永续经营?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海啸,使我倍感震惊,这也加速了我对中西方管理模式的反思。西方管理方法有着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但依旧有着它难以规避的盲点——这种管理方式基于过度的资本主义,无法防止人性的贪婪,在财务压力之下对利润过度追求,而造成企业和管理层目光短浅,热衷冒险冒进。

  当然,中国管理模式也有着自己的盲点。中国管理模式的盲点有三个体现:一是猜疑,陌生人往往得不到信任;二是保密,师父总会留一手,企业也不太愿意花费太多的资源培养员工;三是独裁,许多企业的管理层经营者都倾向于把权...

Read more

企业名字vs产品名字,谁带动谁?


  现在我们谈到品牌,就好像是大家都知道的才叫做品牌,等于是B2C的才叫品牌。但这个C——customer(顾客)可以分小众、中众和大众。我们应该先对品牌下个定义。将企业名称做成品牌,这是每家企业都要的。你要不要经营名字的知名度和形象?这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这是必要的,是一个价值的问题。

  而问题是,现在我们谈到品牌,就好像是大家都知道的才叫做品牌,等于是B2C的才叫品牌。但这个C——customer(顾客)可以分小众、中众和大众。经营B2C的人,面对企业是小众,要不要让这小众建立品牌?

  假如我在鹿港开一间店,它在鹿港是有名...

Read more

代工和品牌可能并存吗?


  20年、50年后,台湾如果不把最弱的一环品牌营销慢慢建立起来,那么这对台湾的整体竞争力是绝对不利的。因为代工做得半死,都被压榨光了,越来越没有利润空间。这从日本企业来看最清楚,这正是日本企业目前没有竞争力的原因。因为日本企业什么都想做,所以整体的竞争力就变弱,虽然技术是世界领先的,但由于只有日本自己用,经济规模小,在市场上相对于对手也就弱了。譬如半导体,台湾都是专业代工,日本就打不过台湾了。所以整个日本电子大厂,这10年来竞争力就慢慢消失了,因为他们想什么都有、什么都做。

  一个产品的经营活动要从研发、制造到品牌营销。因为国内市场太小,所以代工是台湾发展必走的路,也因此台湾企...

Read more

丢掉面子 认输才会赢


  “利他”是最好的“利己”

  今天我的题目是“以王道思维来谈变革管理”。变革就是所谓转型,两年前我跟国际管理学会,一个有2万个教授协会的主席陈明哲教授谈到,如何为华人企业在全球化竞争里作为跨过企业经营者提供一个怎样的传承机会。到最后我们成立了一个王道薪传的,薪火王道宣传班。

  王道者就是要关怀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及他的平衡,这里面很重要的是要“先利他后利己”,“利己”可以赢得一时,但是“利他”可以争千秋。我们整个社会都在思考持续...

Read more

打造品牌,一定要有通路吗?


  这要看你的业务是以什么为重。如果业务是以产品为重,你就要借助通路,重视以通路为重的产品,如果通路无法把产品带出去,就要加强经营。譬如我做糕品,如果没有通路,除非产品很大、很有名,否则我就必须借用现有的通路。

  这要看竞争条件和竞争环境。资源要专注在让业务可以贯穿上。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的资源要足够,能把我生意的循环完成。譬如我在鹿港要经营一个品牌,就要有通路,我的资源够开一家店,可以吃七成的鹿港市场。如果我想打全省市场,要把生意做完整,就要在全省各百货公司设据点,但如果我手上的资源不够,就不能这样算。

  所以做生意,就是要看你的商业模式。你的客户是通路也没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