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马家辉

作家,文化评论学者。1963年生于香港,父为资深报人马松柏,湾仔长大,先后获台湾大学心理学系学士,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硕士,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社会学博士。曾任杂志记者、报社编辑、专栏作家、文化评论学者,亦为台湾问题研究员。现为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助理主任,亦为台湾及香港报刊专栏作家,并有多本著作结集出版。

关于再见李敖


 

2014年5月,李敖书房旧照

一 、 牛人不死


李敖先生月前入院,闻说病情危急,幸好吉人天相,熬过来了,返回家中静养。当时本想赴台探望,但消息传来,李先生不希望朋友看见他在病榻上的颓容,故婉拒所有人的来访。

 

唯有作罢了。强者自有强者哲学,谁都没权勉强强者,也勉强不来。强者永远有能力创造「奇观」,以人间为舞台,以血肉为道具,灵魂驰骋于台上,让人目不暇给、连连惊叹而又暗中关心甚至担心。

 

而真正的强者,更有本领「逆来顺受」,把逆境化为一出更精彩的戏码,当你以为他即将谢幕,他却在帘幕半掩之际突然再跳到台前,猛喊一声...

Read more

谢谢你,老伍迪


  生命没有本质,或者这么说,生命的本质就是你永远不可能知道什么是生命本质

  在伍迪·艾伦的老戏迷眼里,“欧洲三部曲”中的《情迷罗马》很难说提供了什么惊喜笑点或思考启示,几乎从第一秒到最后一秒都沿着老伍迪的老公式挥发进行。

  起始处的罗马警察,当他举起双手指挥交通,你已猜到,下一秒钟必是轰隆一声,撞车了;当众人游历教堂观赏名画,老女人说米开朗基罗曾经躺着画画,她很难想像有人能够躺着工作,你必预料,站在她旁边的年轻妓女立即回答“我可以想象”;当老伍迪现身于飞机客舱的座椅上,尚未开口,你应知道,他必是恐惧飞行,甚至...

Read more

二楼书店与二手书店


  台湾书业“巨无霸”诚品书店入侵香港,强敌压境,最容易“阵亡”的肯定是二楼书店。

  昔日想找一些冷门书搞怪书,大可爬楼梯到这些狭窄小铺碰碰运气,顺便支持本土文艺青年。然而一旦有了诚品,书种多达十万,入书速度奇快,而且,有冷气,有座椅,有悠扬音乐,有灯光层次,有笑容员工,有长期折扣,有招牌名气,有这样有那样,很难不令人“见利忘义”。从此,跟二楼书店之间的距离想必愈来愈远。

  惟有暗暗祈愿:像我这类如此容易见异思迁的人渣千万别有太多,且让二楼书店好好生存,并且愈活愈好。是的,如某些乐观者所指,二楼书店当...

Read more

老去的声音


  进场看《桃姐》的时候,不能不相信所谓气场的存在,除非这一切只是自己的心理作用,纯属过敏。

  那个夜晚,九点五十分的电影,大女儿拖拖拉拉了一阵子才换衣跟我出门,累我迟到。踏进电影院时已经接近十点,灯光全暗了,“桃姐”——不,应是叶德娴,已经出场了。全院满座,黑压压都是人头,鸦雀无声。我隐隐觉得观众们前所未有地聚精会神,都在期待一场感动,一场温馨,想必是观众与观众互相感染,共构了一股看不见却可实在感受到的沉着之气。

  港片于过去一年有了春阳复兴气象,尽管许多电影仍是门庭冷落,幸好另有一些片子能把观众吸引入场,让观影再度成为共...

Read more

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个胡佛


  《胡佛传》(J. Edgar)未在本届奥斯卡有所斩获,这不出所料。尽管导演伊斯特伍德、主演迪卡普里奥都赫赫有名,题材也很合美国人的文化口味,但此片拍得失准,假如胜出,恐会使奥斯卡失去公信力。

  电影里的胡佛,从早到晚绷紧脸上每一条神经,双目含火,嘴角抿住,更常无故抖动手掌,彷佛想把所有细菌抖掉。走路的步姿,说话的语调,亦是高度紧张,似乎苏联集团下一秒钟便会对美利坚发射火箭,所有美国人的生死存亡都压在他的肩头。但新闻照片和电视纪录片里的胡佛,明显放松得多。面对镜头,他通常是带着微笑发言,下颏微扬,没有把太多人放在眼里。

  事实上,情报头子很少神经质,神经质的人都难做情报...

Read more

活在微博里


  前些天到广州中山大学跟年轻人探究什么叫做“微博控”,他们异口同声道,还用说嘛,就是手机不离手,早也微博晚也微博,睡前微博睡醒微博,就连坐在马桶上或泡在澡盆里也微博,这就是了。

  至于坐在桌前进食,理所当然地先拍照后起筷,让手机的摄影镜头吃饱了,再传上微博让生张熟魏分享赞叹,最后才把食物送进嘴巴。如果可以,真希望能像电影《深喉》一样,把整只手伸进嘴巴,经由喉咙直入胃肠,拍下菜肉被胃液消化和肠道吸收的每个细节。

  消化和吸收完毕,排泄了,要不要也拍它一拍?假如阁下确实是个“微博控”,你大概没法忍住不拍。也或许只有到了这个疯狂...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