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汪德华

2000年至2005年,研究生(硕博连读)毕业于南京大学经济学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5年至2007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到中国社科院财贸所财政研究室工作,任副研究员。2010年起兼职于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财政税务学系。

如何推进中国财税改革?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11月9日-12日召开,会议将审议并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的相关意见。这表明新一轮改革是全方位的,而非仅仅限于经济体制改革。近期,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供起草三中全会文件参考的、限于经济体制改革领域的研究报告“383方案”,一度被媒体和市场过度解读。

  这大致反映了市场对于三中全会即将出台改革措施的过于热情的期盼。不过从历史上看,以本文所关注的财税改革而言,十四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所提及的相关改革措施其后得到较好的贯彻执行,而十六届三中全会报告的贯彻执行却差强人意。由此可见,改革永在进行时,三中全会不是改革的终点。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所...

Read more

城镇化潜力巨大 矛盾该如何破解?


  刚刚结束的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这也是对若干年来中国增长道路的一个概括,也是对中国未来较长时期内重点发展方向的描述。

  过去的十年可谓中国经济增长的“黄金十年”。如果说人口红利、改革红利、全球化红利是中国抓住这一轮发展机遇的内在因素,那么城市建设创造的巨大内需、数亿农业人口向城市产业转移创造的有效供给,则是快速发展的外在表现。

  过去的十年也是充满争议的十年。尤为突出的是,翻了几番的房价超过了众多普通民众的购买能力。新迈入职业道路的青年群体感受到...

Read more

中国住房问题更大挑战可能在未来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而一些城市居高不下的房价对住房保障带来很大压力。如何破解这一矛盾,成为横亘于决策者和市场参与者面前的难题。

  始于1998年的住房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总的来看,住房改革过程中过度强调市场化,忽视了住房的社会性质和保障属性,导致房价上涨过快,保障性住房和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供应不足,普通居民难以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非常突出。

  住房兼具经济性和社会性。单纯将其视为经济问题,忽视其社会属性,或者单纯强调其社会性,而忽视经济规律,都是错误的认识。正是住房的社会属性,要求政府不能将其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