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天真冷,好不容易打上车。一上车,京哥就唠叨不停。问我是哪个单位的,干什么的。我如实作答,并告诉是教法律的。又问,教什么法律?答,教的是一门最不值钱的法律。京哥回答说,噢,是教宪法的吧?!”
这个故事是一位“法学界的王大爷”亲身经历,名叫王人博。
话不多说,王大爷只有一位。看看他的故事,或许可以重新校正我们的经纬度。
我来自北方一个通常被称为“富饶”的地方,现在叫“沿海”,虽然家乡离海还有一百多公里。
我仿佛没有童年...
作者文章归档:王人博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天真冷,好不容易打上车。一上车,京哥就唠叨不停。问我是哪个单位的,干什么的。我如实作答,并告诉是教法律的。又问,教什么法律?答,教的是一门最不值钱的法律。京哥回答说,噢,是教宪法的吧?!”
这个故事是一位“法学界的王大爷”亲身经历,名叫王人博。
话不多说,王大爷只有一位。看看他的故事,或许可以重新校正我们的经纬度。
我来自北方一个通常被称为“富饶”的地方,现在叫“沿海”,虽然家乡离海还有一百多公里。
我仿佛没有童年...
给斯大林的礼物》是由哈萨克斯坦新锐导演鲁斯腾·阿布德拉什托夫(RustemAbdrashev)执导的影片,也是2008年第十三届釜山国际电影节的开幕电影。据说,只用了1分30秒,门票就被一抢而空。我倒觉得,观众的热烈主要还是冲着“斯大林”的名字去的。这与我观赏它的原因差不多。“斯大林”本身是个问题。我们这个世界如何侧身面对他,也是个问题。而这位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导演提供的这种面对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能满足我们这个时代的好奇与要求。
这是一部有关“流放者”的电影。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与&ldquo...
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有两个影子怒目而视,相互对峙:意义与无聊。“意义”永远像个低于他实际年龄的孩子,总被一个叫“无聊”的家伙欺负。对我而言,有关学术活动,像是生活强加的内容,是一种不得不为的屈从,正像农民必须有自己的一小块地一样。实际上,人的一生也与无聊相伴,活着就是消磨时光,东瞧瞧,西看看,这儿鼓捣鼓捣,那儿捣鼓捣鼓,这也构成了人生的真实风景。看起来庸俗,但它并不违反常态。“无聊”是世界存在的另一种意义。
因此,我对自己的学术经历有着一种“选择性记忆”,而不像“无聊&...
我认为,中国自古以来的社会跟西方社会原本就不是一回事,两者有不同的结构。中国传统社会可称之为百姓社会。从下往上看是百姓社会,从上往下看就是帝王社会。
而西方,从希腊到罗马一直到近代,整个社会形态和结构被表达为公民社会。这种公民社会在希腊和罗马以城邦为基础,城邦是一个公民的共同体。公民社会的形成以假设为前提,也就是说,公民社会必定是假设了户外生活优于户内生活。希腊人跟中国人不一样,喜欢往外跑,离开家庭走出去找跟他比较相近的人,就大家彼此关心的话题进行交流。今天我们把这样一个户外活动表达为“公共生活”或“公共空间”。希腊城邦对于这...
“近代”是一个困局,中国身陷其中,被囚于此。如何挣脱突围,是对这个民族智慧的考验。它关涉两个问题:如何认识自我历史的价值,以此来重新评估祖传的智慧是否管用;如何审视造成这个困局的西方,包括它的器物和典章制度。
毫无疑问,中国自遭遇西方开始,就从未间断对它的打量与观审。但如何观看西方的模样与价值,是与重新估价自己的文化与历史在同一个空间而未必在同一个时间线轴上进行的。这就形成了一种“中与西”、“新与旧”的复杂关系。这其中,中国近代的宪政思想为之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中国人有关宪政的观念和表达与对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