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观龄

地产市场

五矿营口产业园开启招商新模式


       经济发展是基础,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而一个好的政策环境和投资背景则无疑是一个强力推动器,助力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五矿营口产业园无疑就搭上了政策的东风,将一种新的招商模式快速推行并发酵成熟起来。对于五矿营口产业园来说,地理位置是先天优势,政策是后天助力,相辅相成。

  五矿营口产业园在规划之初就确立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属加工及装备制造产业园”的园区战略定位,它承担着一项重要的使命,就是在由承建企业中国五矿负责投资开发的同时,还负责招商引资。过去的产业园不管是建设还是招商都是由政府来主导进行的,而五矿...

Read more

五矿营口产业园主要招商服务体系


    在五矿营口产业园,经常发生着这样的故事:

  东旭光电(营口)有限公司《TFT-LCD液晶玻璃基板》项目属省重点开工项目,产业园提前与工商、税务、土地、建设等部门进行沟通,准备各项申请材料,仅一周完成公司设立,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十几项开工建设手续办理,为企业开工节省了时间。

  由于该项目总投资90多个亿,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通过五矿营口产业园的运作,国家一些大银行对该项目提供了融资贷款,为该项目解决了资金方面的问题。同时五矿营口产业园利用在当地政府的强大影响力,为该项目争取到了专项政策优惠。

  据了解,五矿营口产业园如终致力于为企业提供集成式全程服务...

Read more

北科建集团的“产城融合”模式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地产开发模式引领之下,各地一味追求城市的跨越式发展,盲目大拆大建,“摊大饼”成为城建主导。然而,产业发展落后,城市配套建设拖沓,导致“鬼城”大量出现。为破解城市发展的困境,新型城镇化这一政策强势出台,各地纷纷积极响应。事实上,早在此之前,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科建)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立足于产业与城市两大因素,提出“产城融合”的理念,巧妙的化解了二者之间的尴尬。

  业内人士表示,通过深入解读《国家新型城...

Read more

五矿营口产业园发展绿色产业新城模式


     五矿营口产业园所发展的绿色产业新城模式目前已经取得初步成功,其主要标志之一就是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达到生活有活力、生产有动力、城市有魅力的境界。随着工业企业的招商逐步带动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发展,打造方便、快捷、经济、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城市生活空间。形成产业园的城市中心。

      通过几年的实践与摸索,五矿营口产业园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发展趋势,即“一港两园三主导产业”发展格局;同时着力进行商业项目招商,打造酒店核心商圈,引进品牌商业综合体,快速形成产业基地休闲商务核心板块。

      五矿营口产业园的一港...

Read more

五矿营口产业园招商的五不招和三鼓励原则


        以产业链招商服务为主的中国首个企业主导的产业园——五矿(营口)产业园积极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倡导品质招商服务理念,优化招商环境,提升对入驻企业的一条龙服务增值,对营口市招商格局和城市产业升级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矿(营口)产业园负责人介绍说:“产业园长期以来坚持创新招商服务形式,目前以品质招商为主要理念,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依托五矿及已有入驻知名龙头企业的影响力,加大吸引知名企业和行业龙头前来投资建厂。”

  目前,五矿(营口)产业园经过8年发展,随着二十多家知名龙头企业...

Read more

五矿营口产业园:中国产城合作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范本


       位于我国沿海经济贸易的重要枢纽、辽东半岛中枢----营口之滨的五矿营口产业园,凭借高标准的规划、高水平的招商和高质量现已建设成为我国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矿营口产业园从一开始就以产业招商为主体,集中全力打造产业链运营模式, 发展产业集群专业运营能力,目前已重点形成了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及光电、新能源、新材料应用为四大主导产业,构建四大主导产业集群,使产业自身产生内生力,以商招商、以商引商,高度聚焦,充分发挥产业规模经济。

    五矿营口产业园站在...

Read more

北科建用文化理念推动产业经济集约化发展


      中国的产业园区发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珠江三角洲“四小虎”,它传承了新加坡、中国台湾的创业园、科技园理念,也融入了香港、澳门的工业区经营思路,而且很多工业园也是新加坡、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的产业转移、延伸,这是制造业、智造业、服务业逐步走向竞合优势的必然结果。

  近十几年来,关于科技园区它到底是在“推动区域经济”、“造新城(卫星城)”、“智慧城市”等等说法也见诸媒体。这次光明网记者到了长春北湖科技园采访了一天时间,这个仅仅不到二年时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