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楼宇烈

浙江省嵊县(今嵊州)人,1934年12月10日生于杭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 (1985年 9月起); 北京大学哲学系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1985年12月起); 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 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1989年12月起)等。

中国文化中的价值观与生命观


 

  哲学探求是思维方式、实践原则,这是重要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中的价值观要跟我们对于生命的认识联系起来来考虑。

  01西方与东方的生命观

  生命是怎么回事,世界上不同的文化对于生命的认识是不一样的。那么,我想最主要的有三种不同的生命观可以值得我们对比和思考的。

  第一种生命观是西方的,特别是西方基督教的生命观。上帝不仅创造了人的肉体,而且还赋予了他灵魂。所以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立的生命。因此,西方文化强调每个人都有很强的独立性,这跟他的生命观是有直接关系的。

  第二种生命观是印度文化里的生命观,印度文化里的生命观也强调生命是神造的,但这个生命创造出来以后,它...

Read more

中国文化阐释要以“人”为本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五千年的文明从未中断过。但是,虽然没有中断过,我们今天还是要“发掘”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因为在西方文化一百多年来的冲击下,我们对于中国文化最主要的一些特点已经不是特别清楚了。

  一、中国文化注重“自觉自律”

  比如说,现在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中国文化究竟与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在什么地方?我觉得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是强调人的“自觉自律”,强调从自觉上升到自律;而西方文化强调的是他觉和他律,这是根本的区别。所以,一旦我们发掘出了中国文化这样一个特点,我们对民众的教育就应当是培养其“...

Read more

群魔乱舞,如何正信?


  要想办法让正气能够压过邪气

  有同学说现在是一个群魔乱舞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做出分辨?其实每个时代都是群魔乱舞的,有佛就会有魔嘛,这是分不开的,没有魔也就不叫神了,这一定是会并存的东西。

  汉代的哲学家董仲舒讲过这样的话,凡物必有合。什么东西都是这样,甚至是两个对立的东西在一起才会诞生这样一个事物,有上必有下,有内必有外,有前必有后,有阴必有阳。

  中国人用很简单的话将世界事物的根本特性给解释出来了,那就是对立统一,万事万物,都是无法独自成立的,所以世界是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如果恶消失了,善也就无从谈起了,因为只有在对比中才能发现这是善,那是恶。

  我们常常想把坏的...

Read more

我为什么研习佛学


  有很多人想了解佛教,特别是想了解禅宗,但对于禅宗大家又常常觉得把握不定,因为对于禅宗的许多公案大家都不知道在说什么东西,也不知道禅宗怎么样来修证,怎么样才能了脱生死,怎么样才能明心见性。其实这些问题都是来自于将禅看成是和我们现实世界不一样的、很神秘的、彼岸的一种境界。然而,禅并不是彼岸世界的东西,禅也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境界,禅就在我们中间,禅并不是很神秘的东西,禅就是我们日常的生活、言论、行为、思想。

  禅宗是非常注重现实的,或者用禅宗的话来讲叫做“当下”。我们的生命要有意义,只能够在当下体现出来,因此要活在当下,既然要活在当下;修也要修在当下,悟也要...

Read more

做本分事、持平常心、成自在人


  有很多人想了解佛教,特别是想了解禅宗,但对于禅宗大家又常常觉得把握不定,因为对于禅宗的许多公案大家都不知道在说什么东西,也不知道禅宗怎么样来修证,怎么样才能了脱生死,怎么样才能明心见性。其实这些问题都是来自于将禅看成是和我们现实世界不一样的、很神秘的、彼岸的一种境界。然而,禅并不是彼岸世界的东西,禅也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境界,禅就在我们中间,禅并不是很神秘的东西,禅就是我们日常的生活、言论、行为、思想。禅宗是非常注重现实的,或者用禅宗的话来讲叫做“当下”。我们的生命要有意义,只能够在当下体现出来,因此要活在当下,既然要活在当下;修也要修在当下,悟也要悟在当下。就...

Read more

我们应该说“智慧才是力量”


  楼宇烈教授:我们学习佛教,不是仅仅学一点知识,而是要学会怎样去运用这些知识,要有一个智慧的问题。我们现在一般人的认识都从识开始,识的特点就是有分辨,有了分辨以后我们才有了这样的知识、那样的知识,结果我们反而被知识拘束了。知识是一种静止的东西,很严肃的东西。可是你怎么样去运用这些知识,有的时候是你自己的一种经验,一种领悟。去运用这些知识,这就是智慧。东方人强调智慧。近代西方人流行的一句话是:“知识就是力量”,这个观点其实坑害了很多人。按照东方文化来讲,我们应该说“智慧才是力量”。智慧就是能够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所以智慧本身和知识...

Read more

漫谈儒释道“三教的融合”


当我们问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时,大多数人会不加思索地回答道:儒家思想。这是由于有汉武帝接受卫绾、田蚡、董仲舒等人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又有自南宋末至清末约六百余年间,作为官方思想的“理学”,是以批判佛老异端、继承儒家道统为旗帜的;以及作为儒家思想文化的代表著作“五经”、以至“三十经”,也一直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奉为中华文化的基本典籍,儒家思想获得了中国文化的正统地位,被视作中华文化的代表。​

然而,在中华传...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