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廖衍明

廖衍明老师,国内培训师培训与培训管理权威专家,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ASTD)高级会员,STT专业问题解决技术创始人,学习路径图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无忧培训讲师团首席训练导师。亚组委特聘讲师,《哈佛商业评论》华南俱乐部特聘顾问,时代光华特聘讲师,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客座教授,高剑父纪念馆常年顾问、鼎原咨询资深顾问师。廖老师曾在浩瀚资讯(香港专业媒体发行集团)、美国UDS集团(北美最大的零售支付结算及CRM系统供应商)、羊城通(国内最大的交通支付系统供应商)、知名外资管理咨询公司等企业任企划、产品经理、市场经理、IT总监及战略规划负责人等职,拥有广阔视野和丰富的企业从业背景。廖老师有着丰富市场经验和极强商业触觉,从事过多年的商业谈判工作,谈判对手涉及上市公司、商业地产集团、政府机构、海外上市公司等多种角色,成功达成大量的市场合作项目。进入管理培训业八年来,一直在美资及中资管理咨询公司主管培训体系规划与建设、培训质量评估、课程研发、讲师培养等工作,主导并参与了多个海外课程的本土化工作,在实用型课程开发和培训师训练上拥有宝贵的实战经验,走访了珠三家数百家生产型企业并。廖老师擅长针对现场个案及日常工作实务进行分析与指导,运用多种培训方法,快速调动学员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培训现场满意度一直保持在95%以上。此外,他还对企业内部培训提出了“即学即用即见效”的质量要求,每次培训都能做到学员满意、记忆深刻、当场见效!
   
廖老师的品牌课程: STT企业培训师快速提升(TTT加强班,版权课程,6天进阶培训)、职业培训师培训PTT、课程开发与设计、商业演示专业能力快速突破训练、基于学习路径图与STT的培训规划设计、企业培训体系的构建与管理实务训练、内部人才培养与培训管理、卓越管理者的六项修炼、商务精英特训营。

目前廖老师服务过的企业有: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天津一汽丰田、本田汽车、山东电力集团、挪威奥力、好太太集团、哈纳斯集团、金红叶纸业、可口可乐、美国艾斯维尔、太平洋恩利集团、搏力谋集团、雪莱特股份、美国艾斯维尔、斗山机械、诚诺皮具、杰威迅电子、步步高电子、TCL公司、美的集团、广钢气体、菱展光电、通程控股、冠华轻印刷、宝洁公司、新加坡新浦化学、裕兴集团、晶苑集团、中天建设集团、埃迪蒙托、尚艺连锁、家乐福、好好多连锁超市、华润万佳、榄菊集团、耐普罗塑胶五金制品、德国南德技术服务公司、爱普科斯电子元器件、东海橡塑、开源集团、三一重工、华泰重工、欧雅壁纸、中诺经贸、腾顺保险、今朝纵横通信、湖南市场营销协会、华阳通用电子、益高卫浴、长兴白马、国泰人寿、富业五金塑胶、恒丰国际、嘉利控股、世纪天成投资、建兴塑胶、永晋灯饰、流行美连锁、仟草坊美容、姿燕莎美蓉、中牧实业、可耐美生物科技、海王生物工程、云南白药、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方盛制药、七街健身美容俱乐部、东麟钻石、青海省大柴旦矿业、美科贸易、骏驰纺织、中英人寿、恒安标准人寿、花世自动化设备、济南铁路局、东芝电子、济南岩涌泉、中科生物、圣光化工集团、太平洋保险、华泰保险、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方正科技、虎彩集团、诺尔集团、东佳集团、山东彼岸电力、三龙智能、金蝶软件、芒果网、携程网、华启数据、青苹果数据、敦化在线、企源科技、宽联数码、浩瀚资讯、凯立德、车博仕、紫越科技、亚兴置业、上河物业、中颐物业、湘银房地产、广铝集团、广州建筑工程监理、广东大厦、奥林匹克大酒店、立白集团、立邦涂料、华润涂料、巴德士涂料、深圳燃气集团、网丰物流集团、韦莱集团、溢达集团、名流集团、长江企业、金叶酒店、深圳核电物业、沙角电厂、志高空调、雷迪洋服、河冶科技股份、广东省中小企业局、柳州市经委等数百家企业。   

【服务单位】WWW.51TR.COM无忧培训  
【联系电话】4006866989  020-61132423
【联系助理】林老师13660560560 QQ:800015535

内部培训效果的五大死穴


  在企业中内部培训师的培养常见就是两种方法:一是口才好的员工甚至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来承担这样的工作;二是逼着(激励)技术或业务骨干做分享,担任兼职培训师。而企业内部培训师常见的基本工作,就是根据公司要自己讲的题目开发课件,然后把内容讲完。判断培训会不会有效的方法,往往是看课程里有没有讲企业要的内容,现在很多企业都知道培训完要考试了,所以还可以看学员培训以后有没有记住老师讲的内容。

  如果上面的方法有效的话,企业内部培训就不应该遇到效果的尴尬。在我看来,上面的培训师任职方式和效果评判方式,是属于比较粗放的。当然不同企业也有不同的培训管理发展阶段,倒不用妄自菲薄,关键是培训管理者或者企业...

Read more

培训现场学员逆反心理分析及应对


    刚刚在广州讲完STT的公开课,气氛热烈、效果明显,这次学员的素质很高,包括北京大学的研究员、博士以及接近总人数1/4的硕士,还有500强企业的董事及多家企业的总经理,看到如此高的学员素质,确实是挺兴奋的。会后调查问卷显示,23个参会学员中22个满意1个一般,满意度依然在95%以上。虽然成绩保持了平时的水准,但是与学员沟通的过程再一次引发了我的思考。在课堂进程中,我作为讲师,可以很清晰的感觉到这个学员对于STT的部分观点不能完全认同,但令人困惑的是,在同样的教学进程中,为什么其余的22个学员能够理解乃至认同呢?为了保证今后的课程仍然拥有冲刺100%...

Read more

管理类学术文章的写作风格


中国人写文章讲究意境、渐入佳境、形散而神不散,所以长期以来我也经常会在这种写作方式中徘徊。用褒义词来描述就是“娓娓道来”,但是我自己却深知它的缺陷:由于不能直入主题,所以经常是长篇大论,把读者甚至自己都绕得云里雾里。后来因为培训研究工作的需要,接触国际性的管理文章多了,发现他们与我的风格有极大的不同,这帮西方的管理专家基本上是完全按照金字塔方法来写的,基本结构如下:

一至两段文字,说明文章要讲的主题

  • 观点一
    对观点一进行简单论述
  • 观点二
    对观点二进行简单论述
  • 观点三
    对观点三进行简单论述

由于...

Read more

不花冤枉钱!——培训前如何预估培训效果?


 

培训对员工绩效产生的正面影响才是培训效果的本质,很多老师和培训管理者单纯追求现场满意度,有些舍本求末。而这样也恰恰导致很多培训师以现场满意度为目标来设计课程,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为了培训而培训,结果就是培训越来越花哨。现在所谓的一些培训师是了解一些大企业的著名案例侃侃而谈,一天的时间就被打发了。其实培训是可以直接有效果的,企业内部很多培训甚至可以培训现场就评价业绩影响。柯氏的四级评估对目前的中国培训管理现状来说,可以说是比较虚无。

 

【关于培训师的资格】

 

从严格意义上说没有足够的经验是不能成为培训师的,但是经过专业的培训师培训,确实能让培训...

Read more

设计精炼有力的培训开场


    职业培训师应该都听过这么一段关于开场的说法:一小时的演讲不大于六分之一,二小时的演讲不大于七分之一,三小时的演讲不大于八分之一。于是依次类推,一天两天的培训,就可以用大约1小时甚至以上的时间来热身。现在很多培训师的课堂上还能看到这个理论的影子,比如很多分组讨论式的培训前期的分组、选队名队长、设计口号,就差不多要折腾掉1小时的时间。很多时候,这一小时的时间与课程内容毫无关系,这样显然就出现了一个矛盾:企业管理培训追求的是低成本高效率,企业为职业培训师支付不菲的培训费,一小时的无效动作,站在培训师的职业道德角度是难以接受的。

  &...

Read more

培训现场如何吸引学员的注意力


管理培训课堂上最关键的是学员的注意力,如果学员的注意力涣散,课程质量必将大打折扣。有培训师可以常常做做游戏来提高学员的兴奋度,更有经验的培训师则会在课程中贯穿研讨,可是但凡培训总有一段段的演讲,在演讲中选择哪些内容可以扣住学员的眼球呢?有以下几个小建议,仅供参考:

 
1、         数据
用一组可见的、清晰的、有代表性的数据,来提醒学员。我在做销售内训的时候,如果有机会做课前调研,一定会问几个问题。首先是我们有哪些主要客户,第二个问题是本月我们流失了哪些客户。然后把这些客户名字混在一起...

Read more

培训师的自我介绍技巧


    根据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两个人初次见面的时候,大概三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决定其中一个人给对方的印象,所以短短的自我介绍是非常重要的,而讲师要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和众多的学员建立信任和了解,其难度更是大得多。其实人都是很自私的,特别是一个老师站上讲台,权威感还远远没有建立,这时候自我介绍其实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在别人不知道你有什么利用价值的情况下,学员凭什么要记住你的名字呢?在我的销售课程中,还专门就销售人员的自我介绍提供了一套设计工具,其要义就是要先体现你的价值,当你对别人有用时,人家才会提起精神,才会记住你。很多人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也提及了自己的价值,但是...

Read more

经验时代重临:企业多元化的定海神针


近年来,企业多元化经营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界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主要是在市场及行业相关性方面,而最新的研究则试图从核心竞争力对多元化的取舍提出抉择的依据。而这些决策方式均带有较强的主观性,且无法量化。由于难以做出量化的判断,因此出现了很多类似于“多元化增长的前提是将主业做好”的论调,这种提法在笔者看来是显得有些保守,或者说是决策者不够自信,如果一个决策者有十足的把握确定自己抓住了未来的利润增长点,难道还会把自己吊死在“主业”的虚荣上么? 企业多元化的第一个目的就是“多头盈利,分散风险”。我们不能简单的将企业多元化...

Read more

为企业选择真正的战略型人才


  有一件很明白的事情,就是现在战略人才奇缺。虽然管理咨询界活跃着一大批“战略大师”,但一是这些大师、专家们真实的工作业绩在哪里无从得知,企业请他们还是捏着一把汗,二是这些终究是外脑,请过来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毕竟战略是一个延续性的重大决策,谁主导设计的战略方案当然最好是要谁来推行,否则只有落在一纸空文上,战略规划方案作的再好,也不能真正的落到实处。   中国的战略专家的成长故事,还要从九十年代讲起:九十年代初期,我国信息咨询业开始进入起步发展阶段,但管理咨询业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最典型的就是早期的“点子公司”、“策划公司...

Read more

三大高手对决,Google何去何从?


现在的Google真是风光无限,但是又四处刀光剑影,面对微软和Yahoo两大巨头,Google股价一路高歌。随着微软在搜索引擎方面的发力越来越大,Google会不会成为第二个网景,已经成为网络上讨论已久的话题。 很多人将目光聚焦在中国市场,认为中国市场是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市场的一大块肥水是事实,很多人将Google与百度,甚至与搜狗、新浪爱问等搜索产品并列在一起讨论战略竞争,但Google真正的战略,绝对不会是所谓的“中国战略”,它将在更高层面上对搜索引擎作出诠释。中国市场的市场份额变化,将取决与Google的全球战略变化,Google与中国搜索引擎产品之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