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蔡浩

徽商银行

债市收益率上行何时见顶?


  从上周五(4月14日)开始,债市收益率开始出现明显上行。而到了本周一(4月17日),债市收益率更是呈全面大幅上涨局面,10年期国债涨幅达5-6bp,10年期政策性金融债涨幅达4-8bp;信用债中的短融涨幅普遍在14bp左右,回到了3月末的水平,5年期中票则普遍上涨5bp左右。债市收益率为什么会突然大涨,上行的趋势有没有止境,笔者试图在目前的宏观框架下,结合市场情况进行分析。

  先说说这次债市收益率大涨的原因。表面上看,流动性和基本面都利空债市,前者是因为上周四的MLF未续作,后者则是本周一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全面超预期。实际上,对前者而言,流动性紧平衡基本是市场预期之内的,...

Read more

是什么让网约车出行不再美好?


  以网约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应在竞争环境中逐渐发展,过早出现垄断必然会导致倒退。

  鸡年春节前,一篇《致滴滴,一个让我的出行变得不美好的互联网平台》火爆朋友圈。我所在的几个知识分子群,也就此展开了热烈讨论。因为工作关系,我出差不少,坐出租车的次数自然也很多,经历过网约车兴起前招手打车的时代,网约车出台后多家补贴竞争拉拢客户的时代,无补贴时代,以及近年来多家合一、市场垄断者出现的时代。我认为这篇帖子所描述的内容基本属实,说出了众多打车人的心声,这大概也是它能火爆朋友圈的最大理由。我试图结合自己及身边朋友的经历,以应用经济学和行为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来分析网约车让出行不...

Read more

2017年中国债市形势展望


  展望2017年,中国债市面临的影响因素大体可分为三类,不利的、有利的和不确定的,其中不利因素居多。

  同于2015年的大牛市,2016年中国债市的走势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三季度在流动性较为宽松的情况下,债市收益率虽有起伏,但整体波动不大,利率债和信用债大都位于各自均衡点位上下徘徊;而自三季度开始,央行出于降杠杆的目的,对流动性采取锁短放长措施,随着四季度金融体系流动性有所收紧,美联储加息概率增大继而于12月中旬加息靴子落地,债市收益率陡升,10年国债收益率一度较年中低点高出近60bp,已经步入技术性熊市。

  在内生和外生因素的影响下,附有较高杠杆的中国债市也于年末呈现出其...

Read more

市场对“理财新规”的误读


  7月27日上午,有媒体报道,银监会于近日在2014年《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修改形成了新的银行理财业务监管管理办法(同样是征求意见稿),且调整较多,较为严格。同日,中国股市盘中大幅跳水,沪综指一度跌幅逾3%,击穿3000点盘口,而深成指和创业板更是遭遇重创,收盘跌幅分别达4%和5.45%。市场多将这次突然暴跌与理财新规联系在一起,笔者亦同意此判断。而在股市收盘之后,又有媒体公布了理财业务新规全文,细读下来,发现新规对股市的影响并未如此前媒体报道和市场解读的这般严重。换句话说,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对新规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误读,导致股市出现了错调。

...

Read more

万宝之争:资本为王还是实体为先?


  最近几天,有关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集团的企业控制权之争愈演愈烈。以王石为首的万科管理团队公开宣布,不接受姚振华为首的宝能系的敌意收购,并在言语之间多有不屑之意,引起不少知识分子反感。于是,这起注定要载入教科书的经典敌意收购案例的本质无人再关注,公众的焦点都被引向王、姚的私生活,乃至过往的感情史和生活史,对案例本质的分析被消费名人所替代。更有些出自资本市场人士之手的文章,虽然自认客观,其实无非是为资本站台,标榜资本的力量,崇尚市场原教旨主义,鼓吹大势所趋云云,实质上还是位置决定立场。

  那么这笔敌意收购的本质是什么?成功或失败的概率有多大?对广大利益相关方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

Read more

国家住房银行能解决楼市高库存?


  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上强调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去(房地产)库存”进入政策视野。11月20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修订送审稿)》,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支持证券发行被提上日程。分析人士对此解读为公积金制度可能面临深度改革,今年4月被热炒的国家住房银行概念再度被媒体抛出,进入公众视野,成为网络红词。中原集团研究总监刘渊先生近日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上发布的一篇文章(《中国楼市前景:分化依然,复苏不易》)中,提出了“去(房地产)库存”的建议--将公积金体系改成住...

Read more

人民币国际化再上一个台阶


  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近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便利跨国企业集团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降低了开展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的准入门槛,大幅拓宽了境外人民币回流的通道,取消了资金来源限制,显著优化了跨国企业开展人民币资金业务的制度环境,本质上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又一政策落地。

  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是指跨国企业集团根据自身经营和管理需要,在境内外非金融成员企业之间开展的跨境人民币资金余缺调剂和归集业务。通俗来说,就是跨国集团在其内部成员间进行的资金调配活动。而所谓双向,就是指集团企业既可以归集境内成员单位的可用人民币资...

Read more

人民币贬值会对金融市场产生什么影响?


2015811日至13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从10日的6.1162上浮至6.4010,上浮幅度达4.66%。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于811日称,这是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的举措。而后,由于引发了金融市场,尤其是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央行又于813日上午召开了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吹风会。

 

对国内市场来说,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们最担心的贬值预期强化所引发的超调现象并没有发生,一方面是因为央行的干预,从812日下午开始,央行对汇市进行了有效干预,阻止了人民币进入贬值通道这种预期的形成。另一方面央行及时召开通气会,通过舆论引导,打消了国内市场...

Read more

“非银网络支付管理办法”受到误读


  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一石激起千层浪。不知是支付业务专业性较强还是吸引眼球的需要,市场充斥大量似是而非的媒体分析,一些分析认为网络支付被“剁手”,一些分析认为互联网金融发展在倒退,还有分析认为《办法》抑制创新。可事实并非如此。

《办法》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其政策举措基本均在预期范围之内,与去年以来监管机构征询互联网机构意见而形成的传闻并无明显不同。其中大部分规定,都是对互联网支付现状的书面表述和优化。而其宗旨也与央行等10部委在7月18日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一致,希...

Read more

制度、机制缺陷引发中国股灾


  从股市“危机”看当前制度、机制的缺陷

  过去三周,上证综合指数从逾7年来的高点直降到3700点以下,降幅接近30%。从国际金融危机史的经验来看,这种短期内暴跌的金融市场动荡,已经可以用“危机”来形容。于是,过去一周,救市之声不绝于耳,无论是草根金融群还是高端金融群,无论是普通金融从业者,还是业界、高校的经济学家、经济学者,“救市”都是其中最响亮的一股声音。本文重点不在讨论政府是否应该救市,怎么救,力度应该多大的问题,也无意讨论股指跌到多少点(缺乏可靠数据),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问题,主要想对本次股市危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