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智勇

在一家比较传统的公司做部门级管理人员,平时喜欢读书和写文章

从恐怖主义到奇点临近


据央视报道截止15日凌晨2时,巴黎恐怖袭击已经造成至少129人死亡,352人受伤,其中99人重伤。这并非第一次恐怖袭击,肯定也不是最后一次。把这类恐怖袭击和迅猛发展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各种科技结合在一起看,我们会发现人类文明处在一种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且与天堂与地狱等距。

科技在文明中的角色

单看个案比如这次恐怖袭击,那么我们可以看到社交网络可以帮助播报平安,宇航材料的薄膜可以帮助取暖,但我们不要忘记社交网络一样可以帮助恐怖分子宣传自己的主义,枪炮炸弹甚至核弹一样可以成为制造恐怖的力量。

有一部电影叫《查理威尔逊的战争》,里面讲的故事是根据真人真事进行改编的,正好与此相关。故事讲述的是...

Read more

从赶集到去哪儿:谁是谁的有缘人


这半年合并类的事情实在比较多,58和赶集、美团和点评,现在又有去哪儿和携程,这种合并的事情确实会对既有行业产生影响,但这篇文章不是说这个,而是想借着这话题,探讨下更本质的问题,比如组织与组织归并时的前提、脉络和后果。

理想有害健康

当下理想无疑是被过度消费了。不管实际出发点实际是什么,每个人做的事情往往会被包装成理想主义者的一种实践,因为这收益比较明显,但没什么成本。

实际上如果给各种组织分类,那确实会有两种极点状态:一个点是理想主义的;一个点是纯利益导向的。当然现实里更多的组织会介于两者之间,但偏于后者。

一般来讲有理想往往被认为有更好,但实际上不总是,理想可以说更有格调,但和...

Read more

从山寨到创新其实相差15年


看创业项目可以看出中美的明显差别,美国人确实更倾向于做新的东西,我们则倾向于做已有的东西,这不是坏事,在特定的背景下C2C就是很好的模式,但接下来如果还一直延续这模式,那就更可能吃力不讨好。现在大家其实都处在不知道路在那里的状态,那显然跟着不知道路在那里的人跑是没价值的,也是不自信的。换个角度看,我们也可以说国内的企业和创业者们站在了一个创新的十字路口上。

C2C的好日子到头了

与很多批评正相反,C2C其实是很好的模式。

国内很多人其实一直不太理解创新二字是什么含义,更多的把它等价于新想法,新技术,新发明等,但其实不是,熊彼特的对创新的诠释最深刻,他这么定义创新: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

Read more

火爆的O2O,高估的商业模式


2015年O2O相关的重量级新闻特别多,滴滴快的的合并,58与赶集的合并,百度投资200亿强化O2O,然后就是最近美团和大众点评的合并等。常说的最大的10家互联网公司里6家在美国,接下来会有6家在中国,真要达成这目标估计要靠O2O来撑场才行,但实际上这领域里的有些商业模式的价值很可能是被高估了。

商业模式的脆弱度

很多商业模式都可以成立,但不同商业模式隐含的脆弱程度不同。

任正非老爷子有次讲话里说:我们和阿里、京东是不一样的,仅仅是一个交易平台是有一定风险的,大家一定要相信金融必须首先是金融,豆腐必须首先是豆腐... ...。这里比较刺眼的一句是仅仅是一个交易平台是有一定...

Read more

互联网的黄昏时刻


现在创业大街已经成为一道风景,万众创业更是让互联网成为显学,但实际上互联网本身正在走近黄昏,而非仍当正午。理智的讲我们处在前一波浪潮的晚期,新浪潮的早期,所以接下来一两年更可能的情形并非是百花齐放,而是处处伤痕。

塑料上的启示

电影《毕业生》里有个细节,当本杰明和家族好友聊天时,这家族好友给他的人生建议只有一个词就是“塑料”。这其实是个有时代印记的建议,《毕业生》这电影上映于1967年,而查百科我们可以发现,塑料虽然出现较早,1907年就出现了第一种塑料,但到1945年美国塑料产量才有45万吨,到1979年塑料的产量终于超过了钢,最终形成了极为庞大的的产业,一...

Read more

产品中的性与命


现代人看到性这个字可能会首先想到约,但实际上古代人曾经赋予过这个字非常丰富的含义,笼统来讲人之初性本善里的性大致相当于一种先天特质,这种特质不动不移,虽然每个人人生变数很多,但受制于“性”,人生的变数就总呈现出大致的脉络,这种大致的脉络往玄了说就是命数。命数不确定未来,但确定未来的幅度。对个人而言,最理想的境界则是“性”的合道,往玄了说就是性道合一。一般来讲,性与命的事情会在文化或历史上展开,但如果把这故事在产品上展开,就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地方。

乔布斯错没错

造神之所以不好在于人是有限的,而神是完美的,两者骨子里不搭,所以如果是自愿造...

Read more

无人机:多少刚需多少泡沫


动荡时代的好处是确实机会很多,坏处是当人的欲望高于潜在的机会,那就会催生泡沫。这种泡沫有两个明显的表现:一个表现是某些公司会被过高估值,另一个表现则是会出很多跑在时代前面的产品。Google Glass是这样,Pepper估计也是这样,无人机在2C上则更可能是这样。无人机这行业刚需是有的,但在2C方面显然是被高估了。

无人机不会成为大众化消费电子产品

虽然我们很难精确预计未来,但如果非要给可想见的产品按成为大众化电子产品可能性高低排个次序的话,那手表先于Pepper这样的机器人,机器人则先于无人机。

为说清这问题,要先说下什么是大众化电子消费产品。维基上其实没这个词,但我...

Read more

往后看是互联网,往前看是机器智能


机器智能不是互联网的一部分,而是至少可以和互联网平级的技术,甚至是更具潜力的技术。总有人把IT以及互联网所带来的一切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但这可能有点不合适,互联网很像润滑剂给社会加速,在既有领域里优化的性质更重。机器智能如果发展起来,那对既有领域的冲击肯定会比互联网还大。多少年后,机器智能所带来的变化至少会被摆在与蒸汽机同样重要的程度上。

大数据不是机器智能

我们每天面临着太多的新技术,比如VR/AR,3D打印,大数据等等,但每种技术所蕴含的能级和所影响的范围其实是不同的。这其中非常容易混淆的是大数据与机器智能,这两种技术有交集,因为机器智能所用的数据和计算平台至少暂时还是与大数据深...

Read more

国内企业里CEO到底有多重要


比较国内外创业团队能发现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在国外创始人不做CEO的情形其实挺常见的,在国内就较少碰到。再联想到此前看到的一个统计说在国外当企业从开创期过渡到成长期时,CEO通常会被更换掉,因为事业性质的不同会导致对人的要求不同,但国内这个比例就非常的低。这类小事多少可以折射出国内企业在组织上的某种特色,这种特色其实是比较耐人寻味的。

组织特色的根源

一群人聚在一个组织里后,这群人心里有没有一种默认的、共同遵守的规则对组织的形态影响特别大。

这道理非常简单,当规则没成为一种信仰,没成为人们基本的行为准则时,那所谓去中心化、自由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民主决策等最后就都会成为内部混乱、组织...

Read more

窘境与未知:说点克里斯坦森没说的


       我们这时代最大的创新障碍很可能是来自于对未来的茫然以及一种迅速成功的心态,克里斯滕森所说的价值观、流程、资源框架是有道理,也确实存在,但落到我们的现实中在很多时候可能却并不是关键问题。

权威死没死差别很大

我们国家做现代企业的历史并不长,从改开开始算一共也不过30几年,这导致的后果是:很多活下来的企业都有一个绝对的中心。这点不用细说,看看每天在媒体上曝光的名字大家就知道每家企业的这个绝对中心是谁了。

这些人相当于是历史上的那些开国之君,通常在各自的企业里有着至高的权威。围绕着这个中心通常又会形成一种独特的内部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