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这个时间点是个思维错乱的时候,关键在于前一波的互联网红利消耗殆尽,后一波的机会看着在那里,但各种尝试却只见开销,不见成绩。此前总结的各种方法论,在这样一个过渡时刻,基本失效,所以不管是求利的还是求理想的都有点抓瞎。
软件的以快打慢
理解一种产品究竟应该怎么运作首先要理解的是产品的先天特质,其次才是产品的人为属性。比如工具和社交网络都是软件,所以有软件共通的特性,但由于用户的需求场景不同所以产品的打磨上一个要刷工具自身的存在感,一个要避免用户的存在感被淹没。基于软件的共通特征就会出些方法论,比如最小可行化产品(MVP),精益等,所有这些特征骨子里依赖软件是纯比特产品,试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