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胡伟俊

麦格理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经济的三个待解之谜


  目前对人民币、房地产和债务问题均存在截然对立的看法。无论是哪一派,都只掌握了部分真理。

  在过去的2016年里,关于中国经济的争论变得空前激烈。年初中国便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最大焦点。人民币在一月初的加速贬值,再加上股市的熔断,导致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甚嚣尘上。进入2季度,由于债市违约的上升,对债务问题的担忧卷土重来。到了3季度,随着房价在部分一二线城市加速上涨,市场的焦点转移到了房地产泡沫。而4季度以来,虽然房地产在调控之后有所降温,但人民币贬值和资本外流的话题又再次成为话题中心。

  特别的,在一些关键的问题像人民币,房地产和债务,都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对立看法。

  先...

Read more

关于人民币市场关心的三个问题


  本周三人民币兑美元的开盘价贬至6.6857,创2010年11月来新低,而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也达到了2014年10月以来最低。关于人民币,市场最关心的有三个问题:

  问题1:为什么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贬值,而兑一篮子货币贬值更多?

  今年上半年美元指数走弱2.5%,但人民币兑美元贬了3%,而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贬了6%。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答案是人民币目前的定价机制。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明确表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参考两个因素:前一天收盘价与一篮子货币。一方面,由于市场上一直存在很强的人民币贬值预期。人民币在交易时间经常承受抛压,导致收盘价往往弱于中...

Read more

美元强势不可持续 不认为中国债务和房地产有很大泡沫


  特朗普当选后的这一波再通胀是不能持续的,过去四天市场price in了特朗普未来四年的政策,美元的强势难以为继,美元指数不会到110以上或者120。对于人民币未来的走势,胡伟俊与“人民币还会再贬值5%左右”的观点略有不同。他认为人民币的走向主要看央行的举措。

  另一方面,胡伟俊认为,并不觉得中国债务和房地产有很大泡沫危机的风险。他指出,长期来看中国债务并不是会导致债务危机,而是会导致中国潜在增长不停地下行。解决债务问题的关键在于资源配置到产出最高的地方去,而打压房价则依赖于土地错配的解决。

  美元强势不可持续

  关于特朗普当选之后再通胀的交易策略,...

Read more

海外投资者为何对中国经济悲观


国际评级组织穆迪近日下调了中国的评级展望,这反映了近来国际金融市场对于中国普遍的悲观情绪,而这也成为中国“两会”期间的一个热门话题。几乎每一场有中国财经官员参加的记者发布会,“硬着陆”风险都会成为外国记者争相发问的题目。笔者最近也收到不少来自海外金融机构的邀约,帮助其评估投资中国的风险(country risk)。在笔者看来,虽然大部分看空中国的理由并不完全准确,但了解海外投资者为何对中国经济如此悲观,对于中国接下来的改革进程和风险防范都是有意义的。

简单来说,大致海外看空中国经济大致基于以下几点。

首先,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对于经济...

Read more

人民币贬值的五大弊端


  从去年8月汇改以来,人民币的走势成为全球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左右中国国内市场情绪和资本流动的重要变量。笔者认为,在目前的全球经济和市场环境下,中国应保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人民币贬值弊大于利。

  首先,人民币贬值将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去年8月和11月的两轮人民币贬值,都伴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最后都以央行暂停人民币贬值而结束。虽然全球市场震荡根源很复杂,但这两轮人民币的贬值,客观上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被市场拿来作为抛售的借口。与此同时,市场波动的加剧和风险溢价的上升,对中国国内的投资和消费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人民币贬值的成本收益并不合理。...

Read more

降息降准难以回避五大问题


  中国股市最近遭遇一场黑色风暴,在两周内下跌约20%,而上周五6月26日更上演了约2000只股票跌停的小股灾。之后不少市场人士预测周末政府将出台救市措施,果然周六27日中国央行宣布降息并且定向降准。

  当然,央行的文告中并未提及股市。但是,近期经济并未加速放缓,同时货币市场的情况也还尚属平稳。在这个敏感的时点推出历史上很少见的“双降”,不论是海内外投资者还是普通民众,恐怕大多数人都会将此解读成救市的行动。

  当然,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在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的时候,政策当局加以干预无可厚非。1987年10月19日当美国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之时,当时上任不...

Read more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名与实


  5月10日中国央行在宣布降息的同时,也将存款基准利率的浮动区间上调到了1.5倍。此举预示着中国经过20多年的努力,极有可能在今年取消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在形式上完成利率市场化。对于中国的金融体系,这将无疑是惊险的一跃。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中国央行对于货币政策的操控,流动性从金融体系到实体经济的传导,经济中融资成本的高低,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尝试性的探讨。

  贷款的数量管制

  首先从改革的起点谈起。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出于降低资金成本以支持投资的目的,中国的存款利率一直被政府大幅压低。另一方面,中国的银行业,由于行业的高壁垒以及主管部门的协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