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莫开伟

中国知名财经评论家

对农村金融机构政策扶持应望闻问切


  2018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作为支持“三农”发展的金融主力军,农信社、农商银行背负着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使命,更需要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出台各项优惠扶持政策,才能从根本上夯实涉农金融机构支农惠农基石,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不可否认,经过认真梳理,近五年来上至中央政府各部门、下至地方政府对涉农金融机构扶持政策可谓逐年增加,总共不下几十项,涉及各个方面和每个环节,这些扶持政策也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比如增强了涉农金融机构的信贷支农实力,有效解决了农村资金短缺,提高了涉农金融机构支持&ldq...

Read more

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符合全体国民意愿


  近日,银保监会、央行、公安部、国家市监总局等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维护经济金融秩序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通知》),重新调整民间借贷金融监管部署,将集中精力对我国各类民间借贷活动进行一次全面的、高强度的清理整顿。

  很显然,四个部门联合对我国民间借贷活动发布专门的清理整顿通知尚属首次,这充分表现出金融监管当局既重视正规金融机构监管、又推进社会金融监管的大金融监管理念,表达出了监管当局整治金融市场乱象、维护社会金融秩序稳定的强烈愿意。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通知》出台符合最广大民众的迫切愿意:最近十多年来,民间借贷乱象丛生,各种非法高利贷、非法集资、金融诈骗、...

Read more

中美贸易战对我国金融业仍将产生负面冲击


  3月23日凌晨,依照对中国的301知识产权调查结果,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特朗普当场宣布:将有可能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美国财政部将在60天内出台具体方案。作为反制美国挑起的贸易战,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发布反制措施。第一步将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涉及美对华约30亿美元出口产品。

  如果60天之后美国政府拿出了具体方案,那么中美两国将进入一场旷日持久的贸易战;贸易战对两国的经济损害显而易见,其结果只会落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两败俱伤困局,贸易战没有赢家。当然,进入贸易战之后,除了美国...

Read more

不妨换一种方式来化解银行房贷困局


  近几日,各大舆论媒体报道比较多的是,银行首套房贷及二套房贷利率上浮幅度较大,且贷款额度较紧,审批时间较长,让不少急欲购房的刚需族心里焦虑难受。而这个问题在一线城市更加突出。

  首套房贷利率上浮不是当前银行才实施的新调控手段,在过去房贷过度膨胀的时期,也曾用过这一招,但那时实施时间短,房地产形势稍微缓和,银行便主动拉下房贷利率上浮的杠杆,将利率降至优惠水平上。可眼下,首套房贷及二套房贷利率趋高是在中央政府一再要求降房价、抑制楼市投机和过热、“房子是用来住的”等轮番严调控趋势下实施的金融信贷调控政策;且在房贷调控上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在房贷调控利率也没有明确的...

Read more

金融高管密集空降京津沪为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等


  最近,有两位中央金融部门的高官接连出任地方政府大员,一个是殷勇辞去央行副行长被任命为北京市副市长,一个是康义辞去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被任命为天津市副市长,加上之前证监会履新上海市副市长的吴清,三名金融部门高官空降京津沪三地(2月2日《时代周报》)。

  对于中央金融机构高官频繁空降地方政府担任要职,社会各界颇为好奇,心生诸多猜测:中央政府接连空降金融部门高官到地方政府任职,是不是三个城市的金融改革又有新举措?或者是否有加强三地政府对金融的领导能力?抑或三个城市金融监管还存在薄弱环节?也或只是单纯的交流以增加金融高官的地方从政经历?可以说,社会各界的猜测都有一定道理,这些问题应该兼而有...

Read more

浦发银行成都分行案凸显多重金融启示


  最近,四川省银监局对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开出了4.62亿元罚单,浦发银行成都分行被罚原因主要是掩盖不良贷款违规行为,银行会现场检查发现该行通过编造虚假用途、分拆授信、越权审批等手法,违规办理信贷、同业、理财、信用证和保理等业务,向1493个空壳企业授信775亿元,换取相关企业出资承担该行不良贷款,由此形成了1000多亿元风险资金。

  可以说,浦发行这个案子的曝光,如同一声惊雷,使2018年初这个不算严寒的冬天明显下降了好几度,让不少民众对银行经营安全与风险产生了担忧;同时,也让监管当局对银行机构合规经营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即便如此,在笔者看来,该起案件的暴露并非坏事,可从多方面对银行机...

Read more

银行存款大幅下滑 长期来看利大于弊


  据媒体披露,2017年以来,银行存款增长乏力尤甚于往年,特别是居民储蓄、企业存款同比大幅少增。据央行数据显示,2017年1至11月,居民储蓄新增3.82万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新增4.54万亿元,今年前11月储蓄少增超7000亿元;且自2017年以来,银行存款增长乏力十分明显,居民储蓄、企业存款均同比大幅少增,商业银行“拉存款”的任务也加大。

  出现存款增幅下降的现象,基本符合商业银行的判断,据银行机构人士普遍反映,今年的存款业务开展更显严峻,而且在他们看来央行公布的数据还难反映真实真情,认为今年减少的额度起码应超万亿元。

  单纯从银行经营角度考虑,存款...

Read more

社会各界缘何对银行停贷谣传如此笃信?


  据媒体披露,本月曾有消息称,已有56家银行停贷,对这种信息来源途径或渠道并没有得到官方确认,社会各界也没有进行认真甄别,就对银行停贷的说法深信不疑,并引发了社会各界不小的震动和担忧。

  而事实上,目前银行停贷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是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千万不可大惊小怪。因为12月下旬有大部分银行机构做年终决算,不止是个人按揭贷款,消费贷、经营贷等多类贷款都处于暂停放款状态;且当前信贷动态已明确显示只接受申请和审批,等到元旦过后才开始按照顺序放款。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据媒体记者了解到,一些地区银行停贷只是极个别现象,大部分银行都正常接受贷款申请,虽然有个别银行支行将贷款业务转移...

Read more

规范引导应是现金贷监管的终极目标


  今年以来,现金贷这个蛰伏在灰色地带的庞大产业渐渐暴露在阳光之下;其高利率、灰色催收产业,以及现金贷背后的资金链条都成为市场关注和争议的焦点。围绕现金贷的“原罪”以及普惠金融与暴利的矛盾质疑不断;且针对现金贷、网络小贷的监管政策随后迅速而有力的渐次落地。

  确实,现金贷问题成了目前互联网金融的一根鱼鲠,不仅让从业机构陷入了千夫所指的窘境,成了最近全社会诟病的焦点;也让参与借贷的广大社会弱势金融群体遭到了“欺凌盘剥”,不少人甚至因此倾家荡产;也更让监管当局始料不及,成了监管当局难以抚慰的伤痛。正因为其高利放贷、暴力催收及多头借贷、骗贷、...

Read more

金融业不良资产处置将迎来大好机遇


  据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预测,进入2017年四季度,随着我国宏观经济面临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变化,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过剩产能市场化出清,“僵尸企业”的有效处置,以及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等等,都需要进行大量的资产重组、企业重组,乃至行业重组,金融业不良资产也将面临一波新的涌动潮。

  而近日银监会公布的我国银行业第三季度经营数据亦从侧面证实了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的基本判断,2017年3季度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保持平稳,不良贷款余额1.67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346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4%,与上季末持平。受宏观经济阶段性回稳等诸多利好因素影响,商业银行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