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莫开伟

中国知名财经评论家

银行反映不良贷款不能打马虎眼


  最近,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5年报》显示,不良贷款余额新增5100万元至1。96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94%,逼近2%,略高于2014年的1。60%。而一些国际机构对不良贷款测算则显得悲观,如BCG(波士顿咨询公司)估算不良资产在9-11万亿元的规模;中信里昂证券曾测算,截至2015年6月中国银行业的不良率约为8%。

  中国官方与国际机构对银行不良贷款数据相差“悬殊”,用“十万八千里”来形容再恰当不过。当然,社会各界会质疑,二者数据相差如此之大,到底谁更接近不良贷款真实性?商业银行是否为了鲜艳业绩而存在故意隐瞒...

Read more

中国金融市场重演钱荒可能性不大


  时间进入了6月,又让人不仅下意识地想到了2013年那场令中国金融市场恐慌的“钱荒”。由于受国内半年各类企业前期缴税及其他因素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需求呈相对加大趋势;从国际看,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引发人民币贬值,导致中国金融市场资本外流可能性加大。据此,有不少业内专家学者纷纷呼吁,谨防资本外流再次诱发中国金融市场“钱荒”现象发生。

  众所周知,“钱荒”并非银行真正“缺钱”,它只是金融市场内部结构性中发生的银行金融资产和负债期限错配,在受到外部冲击时表现为流动性紧缺的一种短暂现象。近几年,...

Read more

负利率对社会经济伤害到底有多深?


  今年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超过国有大行上浮后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紧接着2月又超过股份制银行,对此,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10万元存银行一年净亏537元。这标志着我国现阶段已进入真实的负利率时代(5月17日《华商报》)。

  所谓负利率:是指通货膨胀率高过银行存款利率。这种情形下,如果只把钱存在银行里,会使财富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随着物价的上涨缩水了。

  在我国经济史上曾出现过4次负利率,分别是1992年10月-1995年11月、2003年11月-2005年3月、2006年12月-2008年10月、2010年2月-2012年3月。在上述4个负利率时期,CPI最高值分别达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