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叶筱静

资深互联网人、媒体人、创业导师,创新社创始人。曾在中国电信集团、雅虎中国、搜狐等公司任职; 曾参与报道2008年奥运和汶川地震(获国家级大奖);策划制作并主持首个互联网高端访谈“皇冠知性访谈”;策划制作并主持搜狐高端名人访谈“博客有约”,采访各界名人近百位;创办媒体社交平台“博客沙龙”、“马艳丽时尚之夜”等。

《筱静观察》第三季第12期丨区块链赋能数字政府


题记:数字政府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向,实现路径是政府数字化。在这之前是政府信息化,从20011226日,国家政府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作出了中国建设信息化要政府先行的重要决策开始,经过20年的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果。随着政府信息化的深入,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但在数据协同共享方面却碰到了障碍。大数据交易、数据中台都是政府数据协同共享的尝试,但都不是很成功。区块链以其公开、透明、可追溯、防篡改的技术特性,成为在原有信息化基础上建立数据协同共享、实现数据价值的最优解决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区块链不是去取代原有的信息系统,而是在充分信息化的基础上,构建...

Read more

《筱静观察》第三季第11期丨区块链的本质


题记:区块链首先是个“系统”,区块链也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区块链的本质可以概括为:通过数据的全网一致性分发和冗余存储,实现数据的公开透明和不可篡改,在系统层面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使业务流程可以基于新的信息获取能力实现重构;并且在信息系统去中心化的同时,通过构建业务系统的去中心化和业务流程的去中介化,实现总体效率的提升和利益的重新分配。可见,区块链是一个技术组合(系统),但它又不只是技术,因为这个技术组合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功能,它将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这个变革主要作用于充分...

Read more

《筱静观察》第三季第10期丨隐私计算和区块链技术融合


 

 

题记:隐私计算技术主要分为联邦学习(Federated Learning)、安全多方计算(Secure Muti-Party Computation)、同态加密(Homomorphic Encryption)及差分隐私(Differential Privacy)4个主要方向。虽然这4种技术原理不同,但是对于“可用不可拥”、“不可还原”、“不可重标识”的合规性要求,均具有天然的契合优势。区块链是对数据进行封装,实现数据确权、存证、流通和交易的多种技术组合。这两者融合,可以进一步打开数...

Read more

《筱静观察》第三季第9期丨区块链与数字资产交易


 

 

题记:数字经济方兴未艾,发展数字经济的手段主要是数字的资产化和资产的数字化(以下简称“两化”)。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两化”不同程度的都碰到了问题:一是数字的资产化,随着政策的明朗和社会认知的提升,大家认同了数据是资产这个概念,但简单搜集静态数据做交易并不成功(比如贵阳大数据交易中心);直接对数据进行转化碰到监管红线(比如蚂蚁集团、滴滴出行)……具体来看这涉及到数据收集方式问题(静态数据容易造假,且价值低)、数据归属权问题、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二是资产的数...

Read more

《筱静观察》第三季第8期丨区块链如何与实体经济融合


题记:区块链是对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工具。实体经济是基于物理世界和物质生产有关的经济活动,包括农业、采矿业、加工业、制造业、物流业、商业等。

 

区块链和实体经济的融合,是实体经济数据化的进程,包含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技术对实体经济进行再造,其中数字孪生技术尤为重要。数字孪生是采用信息技术对物理实体的组成、特征、功能和性能进行数字化定义和建模的过程。数字孪生体是指在计算机虚拟空间存在的与物理实体完全等价的信息模型,可以基于数字孪生体对物理实体进行仿真分析和优化。数字孪生是技术、过程、方法,数字孪体是对象、模型和数据。

 

...

Read more

《筱静观察》第三季第7期丨中国电信的区块链研究和实践


题记:众所周知,ARPANET是计算机网络的鼻祖。当时由于大部分计算机互不兼容,且传输速度极慢,计算机网络多以局域网的形式独立存在,彼此难以联通。直到20世纪80年代TCP/IP协议逐渐成熟,计算机网络才逐渐被建立起来。到20世纪90年代,超文本传输协议、万维网协议为互联网奠定基础。网络浏览器的出现让互联网走向大众,这才打开了互联网的繁荣。目前的区块链世界好比20世纪60年代的单机时代,链与链之间高度异构化,彼此难以互通,所有的数据和服务都局限于孤岛般的区块链中。在未来,所有的区块链系统都能通过某一标准跨链协议链接起来,那时众多的区块链系统就能协同工作,为更多的用户、更多的服务提供支撑,...

Read more

《筱静观察》第三季第5期丨区块链创业之道


题记: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到2025年,区块链产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业初具规模。区块链应用渗透到经济社会多个领域,在产品溯源、数据流通、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培育一批知名产品,形成场景化示范应用。这昭示着区块链创业时代已经来临,未来10年里,区块链技术将释放出巨大的威力,区块链网络将成为像今天的电信网和互联网一样的社会基础架构,基于区块链的各种数字通证会构建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时序数据、集体维护、可编程和安全可信等特征,这些技术特征使区块链具有了创造数字资产(通证),构造...

Read more

《筱静观察》第三季第4期丨区块链+芯片的可信数据基础设施


题记:数字经济并不只是产业的数字化或者数字的产业化,而是代表了一种数字文化和数字技术带给整个人类经济的内在逻辑和结构性的变化。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成为最核心的生产要素,数字技术成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的关键。数字经济的代表性技术包括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这些技术的相互关联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互联网产生数据、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处理数据,而区块链是对关键数据进行确权、存证,产生数据的流通和交易。

 

但是,如果上链前数据不是安全可靠的话,后面的一切都不具备商业价值和意义。《筱静观察》发现有一个企业用区块链芯片解决物理世界数据上链前的关键一环。这在当前普遍提...

Read more

《筱静观察》第三季第3期丨区块链+教育的可能性


 

 

题记:区块链可以应用在所有的行业中,其中区块链+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区块链+教育包含两方面内容:区块链教育和教育区块链。区块链教育是指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和应用,发展成产业的过程本身是一个教育市场、教育用户达成共识的过程。同时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可以成为教育产品(比如区块链课程、区块链专业、区块链产业学院等),为区块链产业培育更多的人才。教育区块链是从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出发,结合当前教育产业的痛点,从数字学习身份/数字学籍、分布式学习记录、数字证书认证以及数字教育资产管理等方面,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和运营方案,是教育行业数字化重要组成部分。

 ...

Read more

区块链钱包生态化是必然趋势|筱静观察2019第13期


 伴随着比特币价格从低谷重新走到高峰,以及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对数字化资产监管的频频发声,作为其底层技术的区块链技术再次成为了市场热议的话题。众所周知,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共享和加密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它有三个显著特点:去中心化、可追溯、不可篡改。因此,区块链技术具有交易自主化、节约监管成本、绝佳保密性和安全性的优点。借助于这些优点,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继蒸汽机、电力、互联网之后,下一代颠覆性的核心技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区块链技术最适用的场景之一就包括金融领域。本期节目就着眼于区块链金融领域的应用,并探讨了其中区块链钱包的重要应用场景。


本期的两位嘉宾,分别是梧桐金融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