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徐颂赞

青年学者、专栏作家,荷戟文化总编辑

韦伯、中国文化与资本主义


  韦伯、中国文化与资本主义

  作者:徐颂赞

  

 

        韦伯的“正命题”与“反命题”

  如果我们打开一张世界地图,就会发现,近代以来的发达国家,几乎都集中在北欧、西欧、北美、澳洲,而这些国家或地区又都拥有极其浓厚的基督教传统。即便在东亚,韩国、香港、新加坡等亚洲地区,这些发达地区或国家,背后也或多或少和基督教文明相关。

  其实,对于基督教和资本主义的亲和关系,海内外已经有很多学者研究过。韦伯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对此也有专门分析。而读韦伯的一系列著...

Read more

泰州学派与宋明书院讲学精神


泰州学派与宋明书院讲学精神

作者:徐颂赞

  

       “宋明书院讲学精神”的背后

  史学大家钱穆先生在创办新亚书院时,宗旨是“上溯宋明书院讲学精神,旁采西欧大学导师制度,以人文主义教育之宗旨,沟通世界中西文化,为人类和平社会幸福谋前途。”其中,他特别以“宋明书院讲学精神”作为切入口,来勾勒中华文教传统,古为今用,可谓高明且精准。

  《新亚学规》的开头两条,就强调“求学与做人,贵能齐头并进,更贵能融通合一”。“做人的最崇高...

Read more

民国时期的教育实验:创造“小而美”的智识共同体


 

民国时期的教育实验:

创造“小而美”的智识共同体

作者:徐颂赞

 

  教育的发生,从来不是悬空的,而是在具体的时代、空间,甚至复杂的社会关系里生成,教育实验更是如此。

  在一个相对自由和成熟的社会,会自然出现很多企业家、教育家、学者作家共同参与的教育实验,探索教育的各种可能性,以调适或补充制式教育的粗糙与不足,甚至开创全新的教育模式。

  在这里,我打算把1930-40年代的重庆北碚,作为一个特别案例,来回应中国本土的教育实验如何可能。

 

  1. 卢作孚:公司作为学校——...

Read more

追寻中国的私学传统与书院教育


  追寻中国的私学传统与书院教育

作者:徐颂赞

  一、被遗忘的私学传统

  先秦以来,中国教育始终存在两条脉络:官学和私学。官学就是各级政府主办的教育,在春秋战国为学宫,在汉代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从最高等级的太学、国子监,到地方上的学、校、庠、序。明清时期,则为府学、州学、县学,以及作为贵族学校的宗学或旗学,这些培养的都是为政治服务的人才。

  私学则是民间社会自发形成的教育样态,在儒家为书院、私塾,往往依托于宗族、村社,或当地士绅襄助,或私人开办。在佛教则为禅宗、天台宗、唯识宗等宗派。私学往往围绕特定的教师、学术传统或地方社群而展开。

  后世常把私学传统上溯至孔子,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