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历史高点与依旧的中国特色
12月14日,上证综合指数终于在市场的预期中把2245.44点的历史高点突破了,收盘时上证指数停在了2249.11点。
无疑,这是一个中国股市五年半后创新历史的时刻。此时此刻,有的人说中国股市已走进全面革新的全新时代,不但股市基本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股市所处的宏观经济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股市投资者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股指的成份构成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市场监管开始了治市用“重典”的新时代,全流通改变了中国股市的运行方式,恢复了股市所固有的财富效应,已开始从单纯的“圈钱”功能向真正的全方位的资源配置转化了。
指数创了新高,串串的美丽光环闪烁其辞是再自然不过的,但是光环下依旧的中国特色是挥之不去的。
股改前十五年的股市的中国特色概括地说,一是股市从产生到发展,都是在政策的主导下运行,因此是一个离市场化甚远的政策市;二是股市的功能注重的就是融资,投资者除了作为融资的对象,其权益从未得到过真正的保护,因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圈钱”市;三是由于既定的政策决定是个“圈钱”市,扭曲的定价机制、混乱的估值决定市场只能是“制造一波又一波的概念、一组又一组的题材、一个又一个的板块”,投资者不可能真正地投资而只能投机,是一个十足的投机市。
有人说股市基本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无非是股改实现了全流通,但是根本的股权制度仍是建立在扭曲定价、混乱估值基础上的,股权分置时高估值、高溢价的发行、配股、增发现象不是消除了,而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地延续着。因此,虽然全流通了,但是不平等的股权从高估值、高溢价发行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只要是还是偏离估值的高溢价发行、以及上市后立即的更高溢价的流通(也就是“圈钱”多了一个二道贩子),实际上就是在继续着向市场、向真正的投资者“圈钱”。实际上,目前的中国股市在半年的时间里总市值翻了一番多,不但是停止了近两年的“圈钱”的急迫报复,而且是继续着为国企改制服务,更是为通过股市转移金融风险服务。
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圈钱”,不但表现在继续着的高溢价IPO、配股、增发上,而且在不断地“创新”,一个接一个的大型国企的整体上市,一文不值而能产生“财富效应”吸引大量资金炒作的权证设计,更有变本加厉的几乎已是掠夺的“以股抵债”,……。如果说之前电广传媒、华北制药等以每股净资产为基础价格的抵债,已是因大股东持股的每股净资产的相当一部分 ,来自掠夺性的公众股的高溢价发行,“以股抵债”实际上就是“圈钱”兑现的延续的话,那么现在洛阳玻璃“以股抵债”的以“市场价”抵债,已发展到了掠夺。洛阳玻璃1994年分别以5.03、5.08元发行H股及A股前,洛玻集团的出资只有4.6306亿元折股4亿股,平均每股为1.18元,发行公众股后净资产增为19.30297亿元,每股达2.76元,但是这个被大股东视为“提款机”的上市公司至2006年三季度,每股净资产已只剩1.06元,总资产已不足7.5亿元,十多年的“发展”已减值60%多,然而就是如此最近大股东却以每股3.15元的增值来抵消长期以来以各种方式侵占的6.299亿元资金,“清欠还债”后的直接结果是每股净资产只剩0.22元,总股东权益减至1.12亿元,每股的亏损即增至-0.40元。股改后,总是有人大肆叫嚷从此中国股市的股东权益将是一致的、平等的,而洛阳玻璃如此“以股抵债”,控股股东与A股、H股股东的权益是一致的、平等的吗?公众股东的权益几乎被掠夺一空,而一致的不受损失的该只有既是洛阳玻璃董事长又是洛玻集团董事长、既是原告法定代表人又是被告代表人的刘宝瑛。
中国股市这是向真正的全方位的资源优化配置转化了还是继续显示着“圈钱”特效?
股指的新高在一定的程度上表明了市场的人气,但是这决不是真正投资者信心倍增的表现,而是“赚钱效应”吸引了资金。
有人说中国股市的这一番上涨,在于海外上市的蓝筹公司回归国内市场、国有企业的进一步私有化、民营企业和外资公司的股份化、国内GDP强劲增长带动上市公司盈利增长、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加快等。但是,这在两年前股市暴跌时,这些理由好象都存在,市场还是这个市场,上市公司仍然是这些上市公司。“赚钱效应”来自的就是还是那个中国石化的已快两倍的上涨,是首次出现亏损的农产品也能从3元涨到13元多,是宝钢股份在权证行权前还只有4元的价格,而两个月后的今天已眼看着就要翻倍,是北辰实业从不到3元能上涨到9元多的奇观,更有权证的翻江倒海,……。
股市的“火”,根本的是“柴”充“油”足,一年里大力培植起来的“机构投资者”已达7000多亿元规模,一天就能募集400多亿的基金又能发掘多少个“蓝筹股”的价值?
市场还是这个市场,上市公司仍然是这些上市公司,“赚钱效应”只能是在“制造一个又一个的概念、一组又一组的题材、一个又一个的板块,一波又一波的轮番上涨”中产生,市场追逐的就是概念、题材、板块、波段,十足的“投机市”在巨额资金的簇拥下表现的自然是更加淋漓尽致。
17年前,中国股市肩负着为国企脱贫解困的重任而诞生,一年前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又解决了三分之二的国有股不能上市流通的难题,而今更伟大的使命是“股市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稳妥地发展股市,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战略任务”,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国国航、大秦铁路,还有后面的中国人寿、中国石油……,没有“牛市”怎能实现这些“重要战略任务”。这就是既定的政策,中国股市怎能摆脱“政策市”?
对“投机市”曾有吴敬连先生说过连赌场还不如,不知面对如此的“牛市”该老会有什么新的见解;而对“圈钱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是说过中国股市脱离本色的,如今笔者未能看到其看法是否已有所改变,但是已听说了“认为明年能上到4000点的人是头脑又开始发热了”,还是他说的,“我是不相信能上到这个点数,而且如果基石不打好的话,即使能上到4000点,最终还是会造成泡沫的破灭。所以我要告诫投资者,当你兴高采烈的时候,你要卖出;当你痛哭流涕的时候,你要买入”。
(鲍保胜)